腹腔镜结直肠癌与开腹手术对应激相关因子的对比研究*

2013-08-07 09:36赵波吴卫徐艳松高枫唐卫中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2期
关键词:白介素白细胞开腹

赵波 吴卫 徐艳松 高枫 唐卫中△

(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广西南宁 530021;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广西南宁 530021)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因具有胃肠道功能损伤小、手术美容效果好、腹部创口小、手术视野清晰且失血量少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1]。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等应激相关因子与机体免疫状态、应激反应大小密切相关。白介素-6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反映手术创伤程度的重要指标[2]。C-反应蛋白(CRP)来源于肝细胞,是机体炎症或创伤时产生的非特异性急性期蛋白,亦可反应手术的创伤程度[3]。因此我们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然后对比手术前后血清IL-6、CRP及WBC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全部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其中46例施行传统结直肠癌开腹手术(开腹组),40例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入组患者于术前均行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且均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经术前评估皆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白细胞检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8d各取静脉血4mL,然后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分别由美国罗氏公司提供的CRP检测试剂盒、美国RD公司提供的人白介素-6 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采用CD-170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变化。

表1

2 结 果

各组检测指标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其中C-反应蛋白于第8d均下降明显但两组间差异不大,白介素-6同时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在术后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细胞测定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细胞测定结果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与同时期开腹组比较

术前 术后1d 术后3d 术后8d P值C-反应蛋白开腹组 8.74±10.49 72.08±42.76* 91.79±61.55 31.74±37.50 P <0.05腔镜组 9.47±9.57 81.96±31.90* 91.69±33.79 27.40±21.11 P <0.05白介素-6开腹组 9.88±1.16 72.2±14.05* 21.00±1.31 15.51±1.38 P <0.05腔镜组 10.06±0.86 46.36±15.54# 15.21±1.21# 9.78±0.68# P <0.05白细胞开腹组 7.54±2.88 12.96±3.73* 10.30±3.65 7.97±2.63 P <0.05腔镜组 7.56±2.99 10.90±2.06# 9.38±2.81 7.27±1.94 P <0.05

3 讨 论

手术、感染、创伤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其反应程度与机体损伤程度及大小密切相关。当机体遭遇创伤处于紧急状态时,机体应激相关因子会发生急剧性改变,身体机能将立即产生一种抵御危险因素的代偿性反应,即为应激反应。然而手术、创伤是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目前认为其反应程度与机体手术创伤大小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应激反应是机体的正常保护机制,但同时也会降低机体免疫抵抗能力甚至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手术创伤越大其应激反应亦越强,从而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作用就越强。目前大量研究证明,手术大小与手术创伤程度对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颇大,学者们一致认为两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检测体内应激相关因子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手术创伤大小[4]。C-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肝细胞,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其在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一种敏感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后逐渐下降,我们的研究结果与Veenhof等报道的一致[5]。有学者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由此可说明手术创伤对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强。虽然C-反应蛋白能够反映手术创伤的大小,但在本次试验中,实验结果于术后第8d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有学者认为C-反应蛋白主要由白介素-6的调控产生,当机体受到创伤刺激时,白介素-6先作用于肝细胞,然后由受调控肝细胞合成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即为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标志物[6]。本实验结果可能是随着患者的术后康复,于术后第8d时两组白介素-6下降明显,组间差异也逐渐缩小,由此可知肝细胞受白介素-6的刺激逐渐减弱,因此导致C-反应蛋白组间差异不明显。

白介素-6是一种多功能的应激相关因子,主要来源于T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是组织损伤及应激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当手术、创伤、机体处于应激时白介素-6明显升高,有文献报道称在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白介素-6发挥着主导者作用,本研究结果亦证实此应激因子积极参与机体应激反应和免疫调节;由于白介素-6在手术应激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者认为其可直接反映外科手术创伤的严重程度[7]。因此白介素-6被广泛认为是最为敏感的组织损伤标记物。在本研究中,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于术后1d、3d白介素-6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 <0.05),随后两组均逐渐下降,然而在术后第8d时,腹腔镜组降至正常水平,传统开腹组却仍然明显高于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Schwenk等报道一致[8]。本研究表明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可以保留患者的部分免疫功能,说明腹腔镜组的创伤应激反应小于传统开腹组。

白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与应激反应的大小及程度密切相关,但其中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可视为机体免疫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能直观反映机体的抵抗防御能力。目前有相关研究表明手术创伤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均能导致白细胞的计数和吞噬功能发生变化。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的白细胞数升高幅度明显偏低,且白细胞下降速度也稍快(P <0.05)。这说明手术创伤应激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吞噬功能发生改变,也进一步说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轻,而且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不明显。其结果与Ordemann等研究的一致[9]。

因此,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应激相关因子变化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要小,由此可知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免疫应激反应低且免疫抑制作用小;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要优越于传统开腹手术。

[1] 郑民华,冯波.从循证医学谈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06,13:676-678.

[2] Allendorf JD,Bessler M,Kayton ML,et al.Increased tumor establishment and growth after laparotomy vs laparoscopy in a murine model[J].Archives of Surgery,1995,130:649.

[3] Baigrie R,Lamont P,Kwiatkowski D,et al.Systemic cytokine response after major surgery[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5,79:757-760.

[4] Kimura F,Shimizu H,Yoshidome H,et al.Immunosuppression following surgical and traumatic injury[J].Surgery Today,2010,40:793-808.

[5] Veenhof AA,Vlug MS,van der Pas MH,et al.Sur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postoperative immune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y or open surgery with fast track or standard perioperative care:a randomized trial[J].Annals of surgery,2012,255:216.

[6] Eshuis E,Slors J,Stokkers P,et al.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ersus open ileocolic resection for Crohn's disease[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0,97:563-568.

[7] Rosin D,Zmora O,Hoffman A,et al.Laparoscopic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after ten years and 350operations[J].Harefuah,2007,146:176.

[8] Schwenk W,Jacobi C,Mansmann U,et al.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lapar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colorectal resections-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2000,385:2-9.

[9] Ordemann J,Jacobi C,Schwenk W,et al.Cellular and humor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lapar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colorectal resections[J].Surgical endoscopy,2001,15:600-608.

猜你喜欢
白介素白细胞开腹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