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班级

徐 娟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扩招,当前大学生面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心理导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动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等尤其严重。如来自刚入学的不适应,导致心理产生焦虑与不安;来自家庭方面的有经济条件的窘迫导致学生出现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来自学习的不适应,导致丧失积极性与动力,心理出现厌学、恐惧等心理问题;来自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学生胆怯、多疑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学习与生活;还有就是就业方面的问题,未作好准备,心态失衡,容易出现失望、怨天尤人等严重的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包袱,如何让学生通过辅导员的引导来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途径

2.1 教育方法要体现多样性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心理导师,要积极做好此项工作,要通过调查分析,积极寻找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保证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个体与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定期召开班会、例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步入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也可以采用常规心理疏导和专业心理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学生存在的较为轻微、或者学生之间的矛盾、感情等可以用常规心理疏导;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跟踪并及时提供适当的处理办法。也可以采用专题教育与泛主题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如对学生中间存在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泛主题教育,积极进行引导,对于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大一学生的适应问题,大二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针对性专题教育。另外还可以采用学校教育和家庭劝导相结合,主体培训与个别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通过方法的多样性,来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

2.2 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

高校辅导员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创造适宜的校内、班级心理健康条件,来进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如制定班级心理教育制度建设、班级价值文化的建设、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等,通过办板报、放映心理方面的电影,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来优化班级文化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知识讲座等,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交流,促进学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鼓励让性格孤僻、内向的同学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预兆,有针对性地进行交谈与引导,在倾听学生的诉说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来获得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好参谋员,做学生的知心人,并对学生的困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3 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提升

目前各高校的很多辅导员都不是心理专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首先自身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这就需要多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培训,来加强专业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指导体验,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和谐、宽松、乐观的环境中,和学生进行交流,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