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48刘凯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

刘凯峰

(8710 部队政治部 福建莆田 351133)

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刘凯峰

(8710 部队政治部 福建莆田 351133)

习主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有序展开,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扎实成效。笔者认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在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用真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四风”问题是当前横在干群之间的“无形之墙”,亟需我们下决心纠正,下气力祛除。因此,要端正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对人民用真心、动真情。

(一)感恩群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需要感恩人民群众。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世所罕见的风险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曾经用小米哺育延安革命根据地、用小车推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用手印开启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才有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我们吃了人民的饭不为人民做事,就是对人民的背叛。我们要像对父母那样善待他们、像对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真正从灵魂深处感恩群众,把思想感情融入到群众的血脉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

(二)情系群众。我们都来自人民,群众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所依所靠。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人民的儿子”郑培民,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浩,床下的鞋每双都沾满泥土,换来群众真心挽留的红手印。然而时下,“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常怀亲民之心,常念为民之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

(三)敬畏群众。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要怕党、怕人民群众。反思古今中外的政权更迭、政党兴衰,无不印证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真理。延安干部学院焦连三教授在为中组部厅局级干部“忆苦思危”的授课中,联系苏共亡党说:“当一个党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不能代表广大党员的利益,而是代表少数特权者的利益时,当它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时,革命就要爆发”。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只有始终如一地敬畏人民,坚持人民拥护的,抛弃人民反对的,才能获得支持拥护、站得牢立得住。相反,如果忽略了、背弃了群众,就会走到群众的对立面,终被历史所抛弃。

二、出实招,解决工作方法问题

党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犹如希腊大地之子安泰一样,离开了蕴含无穷伟力的大地,那么就会变得不堪一击。深入群众,更重要的是心入群众,只有采取管用、实用的招法,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

(一)取信群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古有商鞍立木取信,变法才得以顺利通行。只有让群众真实感受、切身受益,才会对我们心存信赖,心怀认同。一方面要严于律己,以人格魅力取信。要清醒认识到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做到宏观上遵纪守法、微观上问心无愧,既心正言正,更身正行正,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另一方面要立言立行,以实际行动取信。群众最反感“干打雷不下雨”的装腔作势,最厌烦“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空头承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尽心尽力,言出必行,跟踪问效,不出成效决不松手。

(二)问计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群众生活在基层,对政令得失、世情冷暖、社会现实等的感受最真切、最直接、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要走下主席台,搬个小马扎,与群众“零距离”交流,虚心向群众求教问策。只有带着问题到基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取经,看到的是面孔、感触的是心灵,才能真正了解基层群众民意,制定出建设发展良策。只有真心与群众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才能真正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决策水平,抓落实才能心里有底,解难题才能有的放矢。

(三)帮扶群众。“党员帮民心贴心、群众和党心连心”,帮扶群众是联系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要做让大家“看得见”的领导干部,坚持眼睛向下看、腿往基层迈、心往一线沉,骑着自行车下基层,戴着草帽进农户,切身体会基层“原生态”,以真情换真心、以真诚换真实,切实把基层“烦心”的事情、“堵心”的情况、“闹心”的问题掌握清楚。要本着“好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以务实求实的作风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传递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爱。

三、使真劲,解决活动效果问题

活动是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否则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动摇群众信心,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意图、有力有序推进,力求取得实效。

(一)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开门搞活动。回顾以往的教育活动,有少数单位和个人习惯于搞封闭运行、体内循环,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自卖自夸,形成了内热外冷的“暖瓶现象”、自掩耳目的“鸵鸟现象”,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一线、沉到基层,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现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听真话、听实话,从“希望”中听出批评、找准靶子;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无论是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发动群众参与,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公布于众;要注意听取群众评判,适时组织党员和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解决问题、改进作风的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看多数群众满意不满意,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群众。

(二)以延安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纯洁党内生活的一剂良药。毛主席说过,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的标志之一。然而现在有的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使得纯正风气的“利器”变成了“钝器”。因此,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同错误思想作斗争,达到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的要求。要讲党性原则,敢于抛开面子,深挖根源,勇于交锋。要开好民主生活会,既严格剖析自己,又严格剖析别人。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与人为善,不搞“鸵鸟政策”,不马虎敷衍,不文过饰非,不发泄私愤。

(三)以刮骨疗伤的精神整风肃纪。解决问题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切实解决问题,就要紧紧围绕“问题”这一核心,以整风肃纪的精神开展活动,不能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要实打实,硬碰硬,主动改、早点改、深入改。狠刹“四风”,必须敢于迎难而上,只有真红脸,才能冲破问题背后的人情壁垒;只有真出汗,才能面对问题不踢皮球不留尾巴;只有真治病,才能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抓到底,给群众一个交待。■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减负年”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减负并非无度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