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创作过程的体验——“多变的线条”一课带来的启示

2013-08-15 00:51◆周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6期
关键词:线条创造性绘画

◆周 晶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铁路小学)

当今,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教学则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现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绘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创新精神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进行创造性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是每个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细心营造的。在教学中《各种各样的线》一课,学生在观察、认知、感受、创造等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多变的线条,让学生亲手触摸、缠绕、感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学生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而这种兴趣则需要老师的鼓励,增强其信心,从而才能促使学生创作出充满童趣的创造作品,使其创造个性得以展现。美术课上,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学生,当我要求他完成作业时,有的学生问我可不可以画书上的,有些学生干脆问都不问照着书画;还有的学生抄袭左邻右舍的作业。学生为什么会养成这些坏习惯呢?学生为什么不肯动脑筋呢?关键在于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画不好,害怕学生耻笑。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现自我,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学生有了自信,孩子就不会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表现多变线条,沉闷的绘画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表现欲,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并在自己身边寻找着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的物体,告诉学生们,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存在着美感,只要自己仔细观察,善于发现,抓住物体的形态,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任何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告诉学生们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更好地表现线条的丰富多彩的变化,我在教学上采用了实物教学方法,利用各种颜色的铁丝,让学生们用缠、绕、拼接等方式,体会现条的变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体现,从而简化了教学难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二、留空间,展个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管图画的结构多么简单,它里面总要反映出感知、思维、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创造是艺术的灵魂,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最根本途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独立地参与评价是发展个性的核心。所以,在美术课中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和思考的机会,特别要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活动,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宽松自由的绘画创作环境,让学生信笔去画,对学生创作的作品及时鼓励,对较有个性的作品及时表扬,另外,还让学生自己谈创作之后的感想,这样,既加深了记忆力又丰富了想象力,使学生的绘画技法和个性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创作的个体,不要泯灭了学生的天性,画出千篇一律的作品,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和创作条件,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孩子要画他们自己的画,用他们的心、他们的眼去感受,用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去表现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的画往往打破常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作品。特别应该提及的是,有的孩子的作品,有时会不自觉地展现出某位大师的影子或一些新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小心的保护,精心的培养,并让它发扬光大才好,否则很容易把孩子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要辅导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多姿多彩的绚丽世界。

三、选材的多样性

美术课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让学生从玩中学,玩中悟,从玩中了解生活、社会。教师应尝试不拘泥于常规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表现心灵。

求异、好奇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没了作画的热情。在教学中,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棒、彩色水笔、荧光笔、水粉颜料、色卡纸等)去表现不同的事物,学生对新材料很容易产生兴趣,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出来的特殊效果又让他们惊叹不已,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创作,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就会在他们的新材料中犹如泉水般无止境的流出,真正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如引导孩子用废弹壳、旧挂历、纸盒、蝴蝶翅膀等制作版画等。多变的线条用普通的绘画方式已不能带给学生极大地吸引力,他们的创作欲得不到充份发挥,创作空间得到了限制,在选材上我采用了是多彩的铁丝,我的灵感来源于丝网花,在做丝网花时,我发现其铁丝不光颜色好看,它的韧劲,更能体现线条的流畅性及变化的多样性,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动手创作能力强,从而激发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快乐的创作过程

美术教学应让学生享受创作的过程,在创作中,学生以小组合作“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动脑筋,集思广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这样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利用缠、搓、绕等方式,可以制作出弧线、直线、螺旋状的,短促的线等,这时,我适当地提示,将这些线条有机地组合,能达到什么效果,让学生大胆地偿试,看看有什么收获,有的学生惊奇地发现,可以组成小花、房子、小车,等等。这时,我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观看、比较,看看与你们手中的作品有何不同,让自己找出作品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并把小组的作品进行有机组合,组成一幅完整的铁艺画。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兴致激扬,创作兴趣浓厚,真正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同时我又教学生将这些画进行装裱,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作品可以挂在墙上当一幅精美的装饰画,同时学生也知道了,经过自己的手也可以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学生的创作欲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多种评价方式

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眼中、心中的世界,他和成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评价一幅作品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品质,或者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样的评价形式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艺术品拍卖的形式进行的,展示着各小组制作出的精美的工艺品,学生从欣赏中找到了制作的乐趣,在活动创作中培养了自信心,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找出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完善作品。

猜你喜欢
线条创造性绘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线条之美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