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2013-08-15 00:45马合木提木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合木提·木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李源潮、张高丽、令计划、王沪宁、戴秉国、廖晖、陈奎元、邓朴方等同志分别与各省市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胡锦涛同志的报告是一个凝聚全党意志、反映人民心愿的好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十八大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季明等许多学术界人士纷纷赞叹“十八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除此之外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重要会议都在提倡“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么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坚持产生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还具有当代意义与价值?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早在1999年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互联网上评选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思想家,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路透社就此发表评论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于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我们的时代》广播节目评选“人类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休谟、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远远落在其后①。从这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上不仅对社会主义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合著的、影响很大的《经济学》一书中,尽管他们不赞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等观点,但仍然借助他人之口承认:“19世纪的思想家,没有一个像马克思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直接、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影响”。他们写道:“……同我们所概略考察过的大多数早期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历史的经济解释是他们的能经久存在的贡献之一。马克思指出了处于我们价值观念背后并决定它的经济利益的作用。……属于上层建筑的信仰、法律和意识形态是生活的物质条件和阶级的物质利益的反映②”。全球金融危机,马克思写的《资本论》却在西方畅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由此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马克思从古典经济学那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但同时也批判了这种学说把劳动抽象化为“价值一般”之基础。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写了一部具有独创性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在他生活的时代里直观地表现了资本的规律与某一特定阶级非人的生存状况之间的必然联系;在今天,“剩余价值”则代表资本规律与一切个人作为人生存的可能性之间的敌对关系,这种敌对关系是当代人类状况的一个基础性的实情。“剩余价值”在今天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另外,此《手稿》中所提示的许多重大问题仍然是当代世界有待解决的,而马克思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想,仍有待于当代人进一步理解与发挥。在本文中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当今社会的意义来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由“爱”(philia)和“智慧”(sophia)两个词组合而成,词源含义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也可称为“爱智之学”。当然,这仅仅是字面的意思,并不能说明哲学的本质③。

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自古至今,哲学的种类繁多,派别林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现代文明成果的光辉结晶,它继承并发扬了人类优秀的哲学思想,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全新的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曾在1886年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④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人对其继承和发展到新的阶段,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根据上述可以总结出,我们现在所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品质,不仅适应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当今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新的科学和革命两大世界性潮流的推动下,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认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到实践活动,主体反映并改造客体,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辩证统一,特别是把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研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历史、自然科学和哲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19世纪初期,机器大工业在西欧各国迅速发展,工业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组织程度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著名的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业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实现自己肩负的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一切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迫切要求有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历史需要而诞生的。

其次,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空前迅速地发展。19世纪初,自然科学由搜集经验材料进入分析、比较、整理材料,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便是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三个伟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正是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才有可能既唯物又辩证地看待整个自然界,才有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充分可靠的自然科学依据。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并不是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长期发展凭空产生的,它继承和发扬了人类哲学史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传统,尤其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思考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摒弃子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的糟粕,批判地汲取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基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批判继承了人类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他们是为人类解放事业无私无畏奋斗毕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与革命实践和科学事业血肉相连的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思想家,他们坚持以实践为基点研究和解决一切哲学理论问题,从而建立起以实践为基础的全新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相比,在内容、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但绝不是哲学发展的终结,以实践性为根本理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哲学。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面临新的实践,及时总结和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必将使它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充实,使它的基本原理阐述得更加深刻、准确,它的某些具体论断不可避免地要加以修正或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哲学,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发展,实际上也就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50多年前创立的,它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必然地要带上那个时代的特征。为了解决当时的历史任务,马克思恩格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这个理论本身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工人运动的实际斗争中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坚决反对对自己的理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马克思说:“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⑤恩格斯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⑥”从(共产党直言》、(资本论)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思格斯不断发展由他们自己缔造的哲学理论,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列宁处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新历史阶段,在总结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概括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取得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他认为如果背离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⑦。

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东方不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争取民族解放的反帝革命浪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各种矛盾在东方的集结点。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运用并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曾几乎把中国革命推向绝境,毛泽东旗帜鲜明地号召“反对本本主义”,同教条主义进行长期坚决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在百年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始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1978年邓小平率先倡导解放思想,他大声疾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⑧。江泽民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眼光,观察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把握人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反复强凋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概括现代科技进步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总结现代哲学思想中各种积极因素,充分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在这个阶段,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创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落后、矛盾交错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一系列复杂的特殊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固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作指导,但如果不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单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或照搬别国的经验,那是决不可能成功的。因此,要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首要任务便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毕生致力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党的全部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即毛泽东哲学思想。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特别是通过批判曾给我国革命事业带来严重损失的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即实践论、辩证法和群众史观,这些获得的理论成果集中凝聚在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等。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在百年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次新的革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建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科学体系。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也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确保国家的独立和稳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新的巨大贡献。面对新世纪之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升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首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强凋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常新过程。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集中表现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根据发展着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成果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天的中国已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如何使中国更适应这一时代大潮流,同时防止西方意识的侵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能引领我们自觉地抵御当代西方文化的侵蚀,开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了具有实践性价值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就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及实践活动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原则出发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站在这一出发点上,哲学才能实现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转变的革命性哲学观变革,哲学的实践性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性的理解仍是我们今天理解人的基本根据。哲学史可以说是对人性理解的历史。从已有的全部哲学史来看,只有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才是全面而真实的。这种理解中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抽象概念中的人,这种具体生活中的人才是具有类特性、社会性、历史性以及生命双重性的人。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克服了以往哲学对人的抽象理解以及对人的完整性的分裂,还人以真实面目。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正确的社会观、历史观、价值观,哲学才会对人的生成、发展、完善起到观念上的促进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人与社会发展的理想。这种理想即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实现,以这种“自由人联合体”构成的社会是属于人的真正的社会,这种社会实现了人与自身本质的统一,实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矛盾的解决。这种理想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范式。马克思终结了西方古典哲学,也就终结了古典哲学解释世界的体系范式,从而使哲学的目光重新投向生活世界的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非体系化就是一种全新的范式,这种哲学范式对当代哲学的走向无疑具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虽然是西方的哲学家,但他不是局限于狭隘的民族国家的视域内思考问题,而是立足于整个人类,关注人类的命运。因而,马克思不是纯粹西方意义上的思想家,而是真正属于全人类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具有人类性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人类发展的意义上对非西方国家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理论根据所在。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必须学习和利用一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同样,实现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向新境界也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种世界哲学,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优秀成果的结晶,它的进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依相伴,离开民族性的世界性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世界性的民族性只能是丑陋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怪胎。立足于中国的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把握历史和现状,思考未来,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火花,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中汲取营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明的一株奇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和思想基础,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主要有四点:一是提出关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髓。二是关于开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三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辩证发展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观的新发展。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概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与社会、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社会结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思想。王伟光指出,如何深入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他强调,当前哲学工作者要树立实践意识,勤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意识,善于向群众学习;树立问题意识,敢于提出疑问;树立创新意识,敢于思考和探索。他希望哲学工作者要深入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认真、独立的思考,努力推动哲学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为全人类指明了奋斗方向。

注释:

①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J].党史文汇,2000年第4期.

②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微观经济学-第19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③汪华岳.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P242.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P416-417.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P681.

⑦列宁选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95,P681.

⑧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P143.

[1]陶德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9,(1).

[2]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9).

[3]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1).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马克思哲学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