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①

2013-09-10 06:34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放鸣柳南希
中国商论 2013年36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居民

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秦放鸣 柳南希

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以新疆地区为例,自90年代起,新疆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投资、出口、消费的贡献率来看:投资收入由1978年的13亿元提升到2011年的4712.77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9.6%,进出口额由2346万美元上升到2282225万美元,年增长率23.2%;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不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疆居民消费率从1980年的62%下降到2012年的28%。由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长期消费低迷,不仅无法实现产品的价值,形成良性循环,限制了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且人民将长期无法体会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消费不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社会保障对居民的消费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尹阳娜通过构建社会保障和内需的短期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微观经济个体和社会总消费的影响路径。朱雨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从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探索出变化趋势,扩大消费的增长,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

1.1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为了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变化关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根据历年新疆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本文选取1995~2010年度相关数据,并选取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和社会保障支出(SZ)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原数列分别取对数,记为LnSZ、LnCONSUME,相应的一阶差分分别记为DLnSZ、DLnCONSUME。

本文利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全国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图1 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图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水平在1995~2009年期间都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居民消费也处于上升的趋势。

1.2 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都属于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是非平稳的,在此之前先检验数据的平稳性。ADF检验是现行单位根检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检验方法。利用Eviews5.0软件,对1980~2011年新疆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率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单位根的检验结果

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会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化,本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社会保障支出是引起居民消费的原因。

2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采取一系列的有组织的,对那些因为疾病、年老等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物质及经济帮助的总称。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和政府调节收入的重要手段,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未来的预期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

2.1 社会保障的积极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节收入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根据经济学家庇古的经济学理论,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穷人的边际效用要大于富人。对于收入水平本身低的居民而言,收入的暂时性变化的消费倾向要大于其他人,因此社会保障中社会救济使一些人的收入增大,拉动了消费的增长。根据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额,因此,社会保障的支出越大,全社会的消费额也会越大。

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降低居民对未来的担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存在,居民的现在收入和未来的收入都是稳定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居民会减少储蓄占总收入比例。同时,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极大地缓解了居民为了预防生病等状况而准备的储蓄投入,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2.2 社会保障体系的消极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制度的缺陷,对消费存在着消极影响,例如:失业保险是补贴那些因失业导致经济收入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项目。但是过高的失业保险容易滋生居民的懒惰心理,当失业者满足于领取失业保障金,就会产生拒绝或排斥就业的风险,导致受保者不愿积极就业,加大了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影响和削弱了国家整体的投资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再者,当职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很高,容易产生退休效应,鼓励在职职工提早退休,加大了居民对未来储蓄的倾向,降低即时的消费水平。同时,大部分职工选择提早退休,加大了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减少了国家完善社会保障的力度,对消费水平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保障作用的发挥,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3.1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每年都在不断地扩大,但仍不是很大

社会统筹范围、覆盖范围狭窄,缺乏统一性。我国虽然经过多次的政策调整,但是社会统筹主要是实行省级统筹调剂基金,参保人群虽然逐渐扩大,但城市人群仍然是参保的主体,尚未在农村全面展开。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参保比例较高,而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参保比率较低。这给培育现代劳动力市场制造了壁垒,阻碍市场对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发挥。

3.2 社会保障金征收困难

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困难的问题,表现为拖欠企业户数多、拖欠金额大、拖欠时间长。从养老保险金来看,有的地方征缴率不足80%,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个别地方已经出现吃光老本的现象。这样的结果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做实,未能真正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基金的需要。失业保险的经费也难以维持,其发放水平极低。另外,近些年的医疗改革,让医院自己创收,成为经营机构,医疗费用年年看涨,老百姓看不起病,这是目前医疗保障中明显的问题。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

通过全文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保障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社会保障对消费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拉动消费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的增长。

4.1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确保政策的连贯性

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首先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才能使全体居民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明确了政府、居民、企业在社会保障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性,提高各部门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性,杜绝瞒报、漏报情况的发生。

4.2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传统农业与城镇化矛盾突出,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固化了城乡之间正常交往模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能力发挥不足。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跟城镇居民一样的保障福利,加强居民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减少因为预期收入不确定而进行的储蓄型投资。积极树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观念,建立统筹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的增长。

4.3 明确政府责任,扩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广大城乡居民由于长期受到二元体制的限制,没有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惠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个居民,提高整体居民的消费水平。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建立固定的财政划分机制,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力度和结构,提高社会保障在财政支出的比例,使每个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1]朱雨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6(01).

[2]黄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05).

[3]高燕.再分析社会保障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3(01).

[4]孙凤.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J].南开经济研究,2002(01).

[5]尹志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居民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