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烹饪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2013-09-10 02:28谢海玲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教学模式

谢海玲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中国烹饪在世界饮食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西烹饪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借鉴融合也成为中西餐饮业发展的趋势,要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交流能力,就需要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显得更加紧迫和艰巨。烹饪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每年为全国各类酒店输送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菜品推向世界,学好烹饪英语知识将成为学生学习、就业的必需能力之一。而传统“烹饪英语”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注重知识灌输,而不注重知识的建构,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为改变这一现象,笔者从2009年开始推行主题教学模式,将主题教学模式与“烹饪英语”课程相结合,探索适合烹饪英语的教学模式。

1 主题教学模式简介

1.1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

主题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从这个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双向互动方式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建构、生成能力的支架。主题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主题化、任务化,以主题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互助,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建构知识,生成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

1.2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2.1 内容重构

教学内容主题化,一改传统章节授课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按照各个主题进行组织,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知识建构、生成能力。

重构的范围为本册教材或几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以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重构依据。同时将设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法组成运用到主题教学模式中。

1.2.2 主题选择

主题主线:主题可以是问题、任务、活动、案例、情境等,依据不同课程性质选择主题,如“烹饪英语”课程,可将主题与专业结合,以具体的菜品活动选择主题。同时,还要把握大小适中、相互关联、时间确定三个原则。

主题大小要适中,过小主题会使得教学内容凌乱琐碎,从而影响知识与技能的关联性、系统性;过大主题会导致完成时间过长,空间过大,不利于学生成就感的形成,不利于主题之间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所以一个主题以2~8课时为宜。[2]主题关联,主题之间要有联系,体现从旧知到新知的逻辑关系,当然也可以是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嵌入关系。主题确定时间,主题需在开学前确定,主题进行的时间在授课计划表上排定,并且在主题进行前一周到一个月告知学生。

1.2.3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由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等几个阶段构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

2 “烹饪英语”教学主题教学模式探究

2.1 课前准备

2.1.1 教师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年功。”主题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根据“主题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四大主题:ingredients(meat,fish,vegetable,fruit…),kitchen utensils,nutrition and sanitation,representative cuisines,共计2学分。

整个课程围绕四大主题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导学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环节设置为“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自主学习和互助探究由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主要由展示交流及多元评价构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将学生分成5组,6人一组。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猜谜、辩论、表演、英文菜单编写、小组提问、互帮互教等,教师则起到引导、组织、答疑解惑、纠错、点睛等作用。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变学生课后无事可干,上课无精打采,缺乏兴趣的状态。

主题教学模式的载体是学案和教案,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主题教学学案:由学习主题、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成果、参考教学资源(教材、网络、图书、实践)等组成,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对应于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为以后的环节提供基础。学案应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准备。

主题教学教案:组织教学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应是一个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互助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和教学反思等。[3]

2.1.2 学生准备

2.1.2.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同于预习。自主学习环境多样,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室、宿舍、花园、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平台、BBS平台、论坛等则为自主学习的支架保障。

2.1.2.2 互助探究

互助探究与自主学习是两个交互和递进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小组成员就资料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在互助探究过程中,通过问卷、教学平台、微博、微信等进行反馈。

每个小组根据学案内容,收集资料,与专业贴近,如以“making dumplings”为例,课前可让学生查找相关单词、词组意思以及文化起源;编写对话或实践操作,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兴趣浓厚,小组分工合作。为了让自己的小组课上表现突出,他们实现一帮一,一个英语好的学生能够教会那些较差的学生,互助探究,各司其职。同时把复习情况上传至电子作业平台,供其他同学评价。公开化的评价能让学生自主评价,并在互助探究中反馈。

2.2 课堂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由于烹饪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进程,围绕主题教学要求,在主要教学环节展示交流,并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教学环节,如插入教师讲解、引导等教学环节。

2.2.1 展示交流

展示的是成果,交流是探索的延续。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道具等形式进行PPT阐述、情景表演(英语情景剧)、师生示范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讲解或补充新知识并且归纳总结知识,学生则通过头脑风暴、逻辑推理等活动展示。本过程中穿插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景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等,引导启发学生建构知识。

课堂上,教师改变原先课堂的主宰者、答案提供者的角色,而是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教师从资源内容的提供者成为资源的查询、利用者。从灌输英语单词语法成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从提出问题成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4]

展示交流中穿插教师的引导,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根据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范围扩大为与英语或烹饪相关的任何题材,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

教师进行相关引导后,让各个小组进行展示。以“making dumplings”为例,第一组将课前准备的关于饺子的起源、做法制作成ppt演示。第二组课堂展示包饺子,与他们的专业紧密结合,边包、边交流,运用了句型“give me…”以及复习了所有关于包饺子的用具。第三组自编情境剧,并上升到梦想层面,学生与自己的面点专业紧密贴合,畅谈自己的面点师梦想以及打算。第四组同样制作了与饺子相关的不同层面的ppt汇报。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内容,教师进行引导、纠错与点评,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归纳总结好比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应对学生的交流展示以及本课重难点进行总结。

整个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互助探究,展示交流,使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学会了新单词、新句型,加深了对自己专业技能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愿望。所以整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

2.2.2 多元评价

教师的评估办法将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估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步骤。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包括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进步;其次建立多层次的评估体系,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注重第三方的评价。其中评估内容既关注知识与方法的掌握,也关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评估中要注意考核的检验功能以及学习功能,并且允许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能够经过反复努力后取得成功。[5]

多元评价将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填写自主评价,并对组员进行评价,从课前、课中、课后几方面分别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此外,评价还要延伸到课外,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将本课内容以及学习情况展示,拍摄上传至校园网电子作业平台,供其他教师、同学进行评价,以此提醒学生学习境况以及努力方向。

2.3 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能力生成。

能力生成是生成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通过合作完成能力型作业如绘制、完成、开发、表演、设计、撰写等,并由老师评价,小组互助评价,全班展示评价。能力生成,不是仅仅通过一个主题就生成全部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力,而是一个不断积累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激励,更要注重抗挫折能力的生成,必须时也要有相应的打击。[6]

课后的拓展对学生能力的生成尤为重要,既要对本课内容做好复习和拓展,又要对下一节课内容进行延伸。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分层作业,基础作业是对本课的复习以及下节课的学案完成,而拓展作业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层次来完成,这就解决了学生各种层次和兴趣问题。

3 主题教学模式应用于“烹饪英语”教学的意义

主题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引导性。在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上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1 主题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主题

通常一个主题是综合的,知识涉猎很广。通过一个一个主题的完成,学生获得综合知识,综合职业能力得以形成。烹饪英语是专业英语课,通过一个主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英语技能,还能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思考。

3.2 主题教学模式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交流讨论代替了对单词、词组、语法的死记硬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表现形式不再是唯一的讲授形式,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唯一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答案。

3.3 主题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

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景和不同的学习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恰当的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多元评价以及能力生成环节都需要与同学的相互配合,都需要以其他组员作为自身学习的支架,需要不断地协调,从而形成协调能力。

3.4 主题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独立实践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按照主题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方案、做出决案、实施方案、反馈信息、评价成果,通过这些训练,形成能力。学生在自主完成各个主题的学习任务时,由于英语知识的缺乏,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探索、学习;在展示交流、多元评价、能力生成等环节,都构成同伴间的竞争关系,不可能永远是最好,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并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当然在烹饪英语主题教学模式探索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理念改变较困难。由于英语课程的知识性、灌输性,在教师、学生理念思想方面改变存在困难;学生管理模式与主题教学模式的冲突;教学管理增加难度,主题教学模式在学生管理方面更强调自由、开放,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活泼、好动往往会导致课堂控制困难。初中阶段学习与主题教学模式思想不衔接,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被教”,而不是“去学”,因此适应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总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而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更为独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又要给学生打好必备的烹饪英语基础,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通过实施主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烹饪专业学生。如何将主题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于烹饪英语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不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1]王惠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与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0-21.

[2]胡晓燕.英语主题教学模式与自主建构认知结构[J].外语研究,2004(3):15-17.

[3]朱艳华.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1):13-14.

[4]宋金海.三元整合的职业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15-16.

[5]张燕.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03,5(1):12-13.

[6]叶昌元.行为导向教学法师资培训教材[Z].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2001.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