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英语EGP+EOP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3-09-10 02:28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旅游

刘 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2)

以教授英语语言共核为主要内容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贯穿于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中。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确,专业性的日渐凸显,该模式不断受到冲击。一种全新的更实用的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理论,至今已有将近40年,ESP理论得到极大地发展,逐渐被应用于专业英语技能的教学和研究中,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在这一理论的实践过程中,单纯的ESP教学模式也逐现弊端,尤其是在生源复杂、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高职各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进行ESP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学工作者颇感迷茫,无法实现在巩固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对旅游、物流、金融等一些涉外活动频繁、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笔者认为 EGP+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一层次的学生,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本文以笔者所从教学校的旅游专业为例,分析了实施EGP+EOP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阐述了在旅游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中的具体实践,以期对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EGP与EOP综述

1.1 EGP模式概述

EGP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关注日常生活场景的交流,侧重教授语法和词汇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考虑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未来特定的职业需求,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存在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之中。

1.2 EOP与ESP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开设的英语课[1]。Hutchinson&Waters(1987)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三个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职业(EOP)和学术(EAP)两个分支[1]。Jordan(1997)以学习者最终语言使用的目的和环境为主线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两个大分支,而学术英语又再分为专门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类学术英语(EGAP)[2]。可见,无论是Hutchinson&Waters的三分法还是Jordan的两分法,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与 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都是ESP的重要组成成分,ESP不是单纯的学术英语,它还涵盖了职业英语。职业英语即EOP旨在培养学生在一定(特定)的工作环境(职场)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它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强调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真实性和职业性,与侧重于教授学术领域的语言特征及使用规范的EAP区别很大。

2 高职旅游专业英语实施EGP+EOP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实现高职旅游专业公共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9)将“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确定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3]。刘黛琳(2009)提出,高职英语教学要将与具体行业主要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强化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特征,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4]。高职旅游专业(国际邮轮和酒店管理方向),旨在培养国际邮轮和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的应用型高等职业人才。邮轮或旅游方向的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英语交流水平和服务意识,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还要有应变能力。因此,作为该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的公共英语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外,能够将这些语言知识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岗位才是最终的目的。EOP教学模式侧重于职业性,营造职场情境,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兼顾,与《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一致。

2.2 改革高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有效途径

高职旅游专业生源复杂,主要由一部分应届高考生和一部分高职单招生组成,有的院校还有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普遍特点是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缺少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英语实践活动几乎为零。这一现状与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多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感到茫然。为此,多数高职院校在高职旅游专业公共英语的教学上达成了共识,不再拘泥于单纯的EGP教学,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培养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具备涉外旅游及其服务等行业岗位所必需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ESP教学内容和目的不明晰,EGP与ESP的衔接过渡不够顺畅,反而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仍然较薄弱,无法理解和接受专业英语知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较难把握,容易偏向于纯学术知识的讲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ESP教学演变为旅游专业英语词汇和翻译的教学,学生依然听不懂、说不出、用不了,更不用说应对突发事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将更为突出职业性的EOP教学模式,而不是偏重于学术知识的EAP教学模式引入高职旅游专业公共英语的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旅游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 高职旅游专业英语EGP+EOP教学模式实践

3.1 制定符合工作单位和学生需求的教学大纲

在开设课程之前,任课教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相关的调查,采用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了解旅游专业对口单位对于该专业毕业生在职场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了解应届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情况。一方面,学院通过走访厦门地区部分酒店及船务服务公司,如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厦门盘基酒店、厦门中海航船员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到目前用人单位需要国际邮轮和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毕业生的相关要求,包括能够用英语与外国游客进行日常交流,能够完成旅游接待、景点介绍、饭店服务,帮助外国游客解决行程中的具体问题,能体现出较高的服务水平并较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任课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该专业应届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如高考英语分数、中专时期大概的英语成绩、平时学习英语的方式、对英语学习的预期目标及对教师英语教学的要求等。通过这些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低下,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很少或几乎没有课外学习英语的习惯,但大多数人希望改变目前英语学习的状况,期望老师给予帮助,提高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同时教师也意识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兼顾补差与提高,又要兼顾职场知识的导入,因此教研组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界定了EGP+EOP模式下旅游专业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英语知识和职场知识,以及具体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选取符合EGP+EOP教学模式的教学材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研组设计了一学年共120课时的旅游专业公共英语课程。第一学期继续EGP的教学,采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希望英语》,该教材的话题性有利于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学期我们引入EOP教学模式,采用突出职业性但不会过于专业性或学术性的《新职业英语》,该教材以职场商务知识为导向,以常规工作岗位和流程为线索,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新职业英语》单元课题

《新职业英语》每单元浓缩一个典型的工作环节,如第一单元Organization以谷歌为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一个公司的基本构成,能够介绍公司基本信息,能够绘制公司结构图。第二单元Of-fice以秘书为例,要求学生了解办公室某一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能够制作公司简报,能够进行会议记录。第三单元Business Meals以西方商务宴请为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商务宴请礼仪,能够看懂西餐的菜单并进行简单的翻译,能够在商务宴请场合表现得体。第四单元Product以工业设计为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能够简单介绍产品的特点,能够看懂产品的使用说明。第五单元Trade以国际贸易为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交易的实在和目的,能够看懂并填写销售确认书,能够推销公司的产品。第六单元Transportation以常用的运输方式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利弊,能够看懂并填写国际货运单据,能够根据实际的产品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第七单元Customer Service以客人的就餐体验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市场需求,了解顾客需要,并处理顾客投诉等。第八单元Career以就业趋势为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定位及差异,能够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及礼仪,能够撰写个人简历。这些来自现实的真实选材,为学生营造真实语境,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的结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

3.3 设计突出真实情境,强调学生实践教学活动

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同自己“传授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侧重于“教授新词”和“翻译讲解课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彼此互不买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在EGP+EOP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内容结合,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突出职业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都紧紧围绕职场需求而展开。由于《新职业英语》是对职场真实情境的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适应并尽快进入角色。[5]课堂活动要尽量体现职场情境,注重学生实践而不是语言知识或商务知识的满堂灌。如在学习第一单元Organization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了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公司,并确定了本公司的职能部门。学生的公司涉及了旅行社、酒店、邮轮公司、特产经销商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普遍安排了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客服部、公关部等职能部门。在学习完第二单元Office后,学生根据公司需要设计了CEO、销售经理、会计、秘书、客服等岗位,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在学习完第五单元Trade后,学生精心设计了各自公司的产品推介会,如推销公司的旅游线路、邮轮旅游服务、酒店住宿、餐饮和娱乐项目等。学生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准备了精彩的解说词,有的小组还准备了现场小品作为该公司的形象广告,有的小组甚至还带来了实物与大家分享。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既锻炼了语言能力,也体会到了职场成功的不易。这种再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潜能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所练的正是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可以说,在EOP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意识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教师也找到了教学的新方向。

4 结论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就业需求让教师意识到单纯的EGP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遵循“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EGP+EOP教学模式反映了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逻辑规律,反映了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在英语方面的具体要求。[6]该模式更符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打基础,促进提高的学习过程;更符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求的培养目标,更能满足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服务。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受到学生基础虽然较差,但只要他们体会到所学即所需、所学即能用的乐趣,他们还是会转变观念,投入热情,积极配合;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1]Hutchinson.T,A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院校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83.

[5]徐小贞.新职业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宁顺清.高等职业教育EOP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当代外语,2012(7):63-66.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旅游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