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感受的追寻者

2013-09-24 11:32高庆春
中国艺术时空 2013年1期
关键词:章草大事记书坛

高庆春

近读张岱的《陶庵梦忆》、《嫏嬛文集》,深为张岱的文采、文气所感染和折服。其洒脱的文风大抵出于真情的流露,引人遐思。不知怎地,我竞由张岱联想到吴川淮。

吴川淮是我在中国书协工作期间结识的同事加朋友。我自2006年由黑龙江书协借调到中国书协工作,先任《中国书法通讯》副主编、后任执行主编,先是在团结湖的一处写字楼里办公,后来又搬到了文津街的国图学思楼。吴川淮2009年到中国书协《书坛大事记》办公室从事编辑工作。当时周志高先生挂帅任大事记办公室负责人,吴川淮、蒙建军是他手下的干将。他们在学思楼二楼办公,我在一楼,每每见到他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偶然闲下来,我们也会聊上一会儿,从中对吴川淮其人其艺有了更多的了解。

吴川淮是从陕西铜川走出来的学者型书法家,也是个才子。他有着关中汉子的坦诚、豪侠、热情,也有文人所特有的敏锐、固执、善悟。他做过记者、编辑、研究员,然后才是书法家、书法工作者。正因为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化底蕴作支撑,川淮的书法才使人觉得有滋味、有厚度、有内涵。

川淮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勤奋和善于思考。这些年川淮厚积薄发、笔耕不辍,写了很多篇书法学术文章和读书笔记。有多篇在相当一级的学术会议或媒体上获奖、刊发。他的文章不仅有考证、有对古代技法的分析研究,还有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关注。曾见他写的关于《平复帖》研究的文章,既有对平复帖的分析,又有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诸多影响的阐述,印象颇深。两年前川淮出版了个人文集《以书为道》,这本近20万字的集子集中反映了川淮书学研究的成果,也折射出他作为学者型书家的扎实的学风、广博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配以大量的图版,令人耳目一新,读之使人获益良多。

说到出书自然是先要多读书才是。川淮是我所熟悉的可称之为“书痴”的一个人。他嗜书如命,读书的种类也很杂,包罗万象;他不死读书,而是活学活用,常有对书中观点的评说与独到见解。他常常不知从哪里掏来一堆堆的书来,堆得到处都是,我常怀疑他是否能读得过来。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是喜爱的书,掏到手中心里才坦然。川淮曾说起将来要在老家铜川建一座藏书楼,想来藏书的数量当不在少数吧。

川淮对书法创作的态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主张有意无意之间,没有作专业书家的想法。他认为:“完全把这当饭吃,实在有些不值得。要在学术或创作上有一定成绩,才能得到内心的认可,写字是我学问以外的另一种收获。” 川淮以这种认识付诸实践,无疑高人一筹。他的书法走的是文人雅化的创作道路,亦即以学问涵养书法,写有内涵、有味道、有感受的字,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与艺术坐标。这是睿智的选择,也是我一贯的主张。我佩服川淮的选择。

在平时的相处中川淮有时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感觉,但真正进入创作状态时,川淮表现得很严肃认真,绝不含糊。前年我和朋友策划了一套“当代名家写经典字帖”活动,由8位书家写各体《三字经》,我写篆书,请川淮写章草,他当时欣然接受这个任务。我知道川淮对章草情有独钟,他曾经在一篇短文中表达了对章草的喜爱:“章草让我不知不觉间雅化了,让我少浮躁、多沉静。”说实话,《三字经》通篇1048个字,创作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个写的过程也是渐进和艰难的。川淮以他多年的积累和探索精神,“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期间他曾写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不如意处成为下一次改进的动力。从最后定稿看,无疑是成功的。川淮的章草《三字经》既吸收了《平复帖》、《出师颂》、《急就章》等经典的精华,又借鉴了王世镗等名家的长处,融入了个人的理解和趣味,写得古、拙、雅、厚,流动的气息中有生涩之感、稚拙之气、文雅之美,堪称当下吴川淮创作的代表作,十分难得。

说起在中国书协的工作来我们有共同的感受,其中苦辣酸甜,可谓冷暖自知。《书坛大事记》编务工作是一个苦差事,案头劳顿不说,有时还不被理解。作为一个普通编辑做的都是默默无闻的事,辛辛苦苦而无名无利,但还必须有人来做。《中国书坛纪事》历经数载、几经磨合终于在中国书协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大会上出版面世了,那一刻吴川淮内心充满莫名的喜悦和成就感,我也感同身受。印象中川淮像有使不完的劲,不停地忙于大事记的稿子、编辑、联络,那种永不停歇、乐观向上的劲头和精神状态,让人记忆犹新,也成为激励我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动力。现在看来那几年我和川淮所做的事情再平凡不过了,但回想起来却有滋有味,像一笔无形的财富储存在我的记忆里,一生难忘,一生受用。

去年我从中国书协调到中国文联工作,川淮也完成了他的大事记的使命,到我曾经工作过的《中国书法通讯》报、再到《中国书法》杂志社工作。无论是做什么,川淮一如既往,以他的达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不断适应,努力做好。

书法毕竟是我们喜爱的事业,把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那是快乐和值得自豪的事情。珍惜我们当下的一切,珍视生活赐予的点点滴滴,珍重生活的过程比拥有什么结果更重要。书法是个“慢活”,需要读书、修炼、坚持和忍耐,这个过程无法省略,得靠“养”。享受这一过程何其美妙、幸福!作为老朋友,愿吴川淮能不断孕育出更多的好文章、好作品。

猜你喜欢
章草大事记书坛
大事记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一月大事记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一月大事记(2019年2月1日~2月28日)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