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 让我的音乐从不孤独——记香港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李博

2013-09-24 11:32张铭媛
中国艺术时空 2013年1期
关键词:演奏员管弦乐团李博

张铭媛

他,从小喜爱音乐,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渴望》、《黄土高坡》等都是他的“拿手曲目”,用父母的话说“见谁都唱,吓得不敢带他出门”。

他,高中时期有幸拜在中央音乐学院何荣教授门下学习中提琴演奏,两年半的时间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最终跨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并从大二起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这在乐团近年历史上绝无仅有。

他说每次演奏巴赫的音乐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18岁那年,他在国内首演了这套被称为弦乐艺术史上圣经的巴赫的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提琴版,在当时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和轰动,随后又进行了全国十余场巡演。

他就是香港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李博,一个28岁的黑龙江大男孩。电话那头的李博语速很快,每次在记者的提醒下,慢下来的语速不知不觉就又加了马力,听得出他是一个阳光、幽默、又有韧劲的演奏家。当记者问道:从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提首席,到美国亚特兰大歌剧院中提首席,到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首席,直到今天担任亚洲区内最具领导地位的乐团之一的香港管弦乐团的中提首席,你是怎么做到的?电话那头的李博沉思:“也许是机遇……”

“气倒恩师”从此明白做艺术要一丝不苟

李博的艺术道路很玄妙:因为喜欢音乐,妈妈带他走进少年宫;因为去少年宫遇见的第一个老师是拉小提琴的,他便与提琴结缘;因为去北京国际音乐节听音乐会巧遇何荣教授,所以有幸拜在何荣老师门下。而那年李博已经15岁,作为一名高一的学生,他的年龄对于大多数学琴并立志走上专业道路的孩子来说实在太晚了。说到这,李博甚是感慨:“我妈陪我来北京求学,我妈说既然来了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当时我的目标就是中央院,可别的学生都从小学就开始学琴,我都高一了连中音谱号都不认识,所以别人每天练三四个小时,我就练8个小时,直到高考,用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当时的李博心怀梦想,奋起直追,像是“超级玛丽”不知疲倦,付出所有。

对于需要一对一授课的艺术学习而言,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事,李博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何荣老师是我的恩师,他并没有把我当成传统意义的‘徒弟’,而更像是朋友的关系。专业上的问题问老师,生活上的也问,何老师特别随和,还经常叫我们聚餐,自掏腰包帮我们联系演出。”但有一件事让李博至今铭记,因为那次他把老师气病了:“有一次何老师和爱人陈漪涟教授(钢琴教授,周广仁先生的女儿)一块给我上课。陈老师做艺术也是以严谨著称,她尤其在对乐曲内在情感的处理上解开了我很多疑团。课上有一个音,老师说我拉的不好,她一遍遍解释,我一遍遍重来,两个小时过去了,我浑身都是汗,后来老师着急了,直接从沙发上蹦起来把我说哭了,我记得当时还有邻居敲门,以为夫妻打架了,最后我终于拉到老师满意才下课回家。第二天陈老师就病了,到现在我都特别愧疚……如果没有两位老师的栽培,我就不可能进入理想的学府,也不可能有今天,也是从那时起,我明白应该怎样对待艺术,什么才叫一丝不苟。时时刻刻在心里提醒自己:艺无止境、要精益求精再求精。”

艺术追求用心底的音乐给观众带去享受

2003年李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何荣教授学习中提琴演奏,并获中提琴学士学位;之后他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留学深造,获耶鲁大学音乐硕士学位,并被授予最佳弦乐演奏及最具潜质的青年艺术家荣誉。随后李博考入美国亚特兰大歌剧院担任中提琴首席,期间又前往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及纽恩大学曼尼斯音乐学院就读。2010年,李博受聘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作为一位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音乐家,他推出了多部世界著名中提琴协奏曲在中国地区的首演,广受好评,他还多次受邀与小泽征尔、捷杰耶夫、劳伦斯·达顿(Lawrence Dutton)、吉尔·沙汉姆(Gil Shaham)、王健等音乐大师合作举办音乐会,其演奏足迹遍布亚、欧及北美洲。

2011年经过3次严格选拔,李博脱颖而出,成为香港管弦乐团的中提琴首席至今。两年多来他随团演出了300余场,培养了大量的粉丝,他们演到哪儿,粉丝就追随到哪儿。这其中也不乏让李博记忆深刻的演出:“乐团荷兰籍音乐总监凡士登先生上任不久,我们举办了一次音乐会,演奏《马勒第一交响曲》。乐曲大气磅礴、浩气荡荡,全场一百多名演奏员在凡士登先生激情四射的指挥下,进入了绝佳的演奏氛围,妙不可言,演奏完毕后台下观众也‘疯了’,起立欢呼鼓掌多达数次。”像这样的场景李博经常遇到,而每次观众们强烈的共鸣和欢呼都让他觉得孤独的演奏灵魂找到了知音,能够为观众演奏音乐、带去快乐,是他心里最真实的追求。用李博的话说“这就是我的艺术理想”。

对话李博没有什么能取代勤奋

记者:首席的职责是什么?

李博:首先我要自己演奏好,同时首席也是架起指挥和演奏员之间的桥梁,在港乐中提琴演奏员有12位,比如弓法、演奏法这些是我来定的。说到职责,为观众带去音乐的享受是每位演奏员的使命。

记者:乐评人评价你的演奏大气但不失细节,你怎么看?

李博:我个人比较喜欢大气、沉稳的音乐,这和中提琴的音色也比较相近。其实每个时期的不同音乐家的作品我都比较喜欢,当然驾驭这些经典作品也是专业演奏员该具备的素质。

记者:你怎么看内地的观众和香港的观众?

李博:香港的观众喜欢交响乐的有很多,他们也很专业。在香港演出票价不会很贵一二百、二三百港币,很多粉丝几乎场场都到。

记者:你曾多次与小泽征尔、捷杰耶夫等音乐大师合作举行音乐会,有哪些经验令你受益良多?

李博:我非常幸运,也非常珍惜与这些大师们合作的机会。比如小泽征尔的指挥就感觉是在指挥台上跳舞;而捷杰耶夫那独树一帜的指挥手势更是绝无仅有;与达顿和沙汉姆的演出会让你感觉特别的阳光,充满动力;而王健老师的演奏给我的感觉则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男人的内敛与深沉……。通过和大师们的接触,使我紧紧把握住音乐发展的方向,了解不同风格的演奏,极大地开阔了我的音乐视野和思路。

记者:28岁,3次求学,4次担任国内外知名乐团中提琴首席,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博:在艺术上我是一个较真的人,对自己很苛刻,如果我演奏的音乐哪怕是一个音符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心里就过不去,就会不断练。其实没有什么能替代勤奋,即便你的天分再高,我始终记得我起步比别人晚,所以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些年一路走来特别感激帮助过、指点过我的老师们、朋友们,感谢他们的搀扶,感谢乐迷们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演奏员管弦乐团李博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LabVIEW下通信原理实验教改探讨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femtosecond laser filament-triggered dischar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agnosing gas flow fields
论交响乐团弦乐演奏员必备的素质
Dynamical evolution of cross phase of edge fluctuations and transport bifurcation
育人交融共享
——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京津冀巡演回眸
论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素质
谈戏曲打击乐演奏员的基本素质
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