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特点及策略研究

2013-10-10 03:09张廷安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参与者足球运动球队

赵 升,张廷安,周 毅

(1.中北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太原 03005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3.广州体育学院,广州 510500)

休闲体育时代下,人们健身休闲需求日益旺盛[1],足球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优势项目将在全民健身休闲浪潮下凸显其意义。竞技足球发达国家启示我们“水涨才能船高”,群众足球作为足球项目系统工程基本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足球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2]。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多数中等以上城市均有以群众自发球队为单位,以球队联盟名义性质举办的群众足球活动,但由于业余比赛性质复杂性及足球暴力等问题,导致了群众足球活动野草般自生自灭的低组织化实践状态;同时相关研究处于相当薄弱阶段,亟待理论指导。缘于此,本文主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实地、问卷、访谈调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在调查群众足球发展普及现状基础上,揭示其当前发展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旨在推动群众足球及全民健身进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指成人群众足球运动。鉴于重点足球城市的典型性及发展趋势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我国重点足球城市为主要调查区域范围;并主要以相关学者、中国足协和地方足协领导及工作人员,群众体育管理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和基层的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为调查对象。

1.2 主要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在中国足协及各地方足协收集了丰富的业务资料。

1.2.2 调查法

1.2.2.1 实地调查

主要走访了中国足协与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方足协及部分比赛活动现场。

1.2.2.2 访谈调查

主要采用拟订访谈提纲进行非标准化访谈,分别对中国足协、地方足协、群众体育管理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体育理论及足球界相关专家,基层的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等进行了访谈。

1.2.2.3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在专家访谈和前期调研基础上,根据社会学要求和研究需要设计了参与者与专家问卷。二、问卷检验:在正式发放问卷前采用专家评定法与小范围重测法进行了问卷效信度检验,结果表明符合研究要求。三、问卷发放与回收:基于研究性质和重点足球城市区域分布、经济及群众足球发展水平等,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北京、武汉、广州、昆明、青岛五市,在当地足协等协助下主要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问卷。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9份,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82.4%,满足研究需要。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3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开展特点

特点一般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3]。作为一种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现象,群众足球不仅具有一般体育活动的共性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特殊性。

2.1.1 参与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且具广泛性

本次调查显示,群众足球的参与者以男性为主,女性极少,女性基本为有训练经历的现、退役队员。男性参与者虽以中青年为主,但覆盖年龄段分布较广泛,见图1;同时参与者社会阶层、职业分布广泛,见图2。

图1 参与者年龄结构状况

图2 参与者职业分布状况

2.1.2 活动组织以社会自发性质为主并具多元发展格局

调查显示:当前全国多数中等以上城市均有以群众自发业余球队为基本单位,以社会自发球队及其联盟性质举办的群众足球活动,但由于比赛性质复杂性与缺乏组织专业性、权威性及足球暴力等诸多不足,导致这些组织大多呈现出参与热情高、活动性较强而组织化弱的发展格局,各球队及赛事组织运行周期有限,各球队组织生存周期一般在1—10年,赛事组织一般在1—5年不等,最终群众足球活动组织方式体现并拘泥于低水平组织化状态。对爱好者调查了解到,当前足球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一、71.15%的球队比赛是双方队长临时联系。这既体现了群众自发足球力量的崛起,也凸显了其组织化不足的现状。二、体育系统组织赛事。2002年中国足协为了完善国内联赛金字塔结构,本着“重在参与、推广足球运动”的原则在全国重点足球城市试点开展群众足球比赛,也称丙级联赛,并迅速成为国内成人业余联赛历时最长(半年多)、规模最大的赛事,促进了地方足协在群众足球工作方面的重视与投入,但受竞技足球工作导向及资源有限的影响,整体重视与投入仍远无法解决日益旺盛的群众足球运动需求。三、调查显示:鉴于国家行政事业机关单位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足球活动传统和新型企业足球活动活跃等现状,单位行业系统仍是当前群众足球组织平台之一。四、随着社区体育日益发展,社区足球作为新兴事物,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社区初见规模,并显示了旺盛的发展态势,“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4],同样城市社区足球应将在探索中肩负起群众足球组织发展平台的责任。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近年群众足球运动服务市场已初具规模,目前该领域市场组织主要包括三类:①体育经纪公司、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等专业体育公司;②广告公司等非专业体育公司;③业余足球俱乐部。但整体而言,该市场规模不足,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严重缺乏专业规范。

2.1.3 活动方式日趋富有创造性和多样化

首先,在赛制及规则方面不断丰富,开展了多种赛制比赛,如较普及的11人、7人、5人、4人、3人制比赛;各种赛制规则和裁判法本身不尽相同。同时组织者据参与者自身运动条件,通过灵活弱化竞技性等适当调整规则,使其更符合不同参与群体需求。其次,参与者结合球赛还开展了丰富的足球游戏活动,如颠球、溜猴等。再者,人们利用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特点等因地制宜开展了沙滩足球、雪地足球、篱笆足球、笼式足球等新颖的足球运动[5]。如目前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沙滩足球赛、哈尔滨等东北城市的特色雪地足球赛都已形成品牌赛事。

2.1.4 形成了以足球运动为核心凝聚力的综合化休闲生活方式

随着足球运动的开展,大家不再满足单纯的足球运动休闲方式,逐渐以足球运动为核心开展了如聚会、旅游等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足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一般球队成员规模约30人,同时爱好者常带家人、朋友参与,这为大家营造了“大家庭式”的休闲氛围。动机是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参与足球活动的动机表现为弱竞技健身休闲兼具多元化需求(表1)。可见,以足球运动为核心凝聚力形成的多元化休闲生活氛围,既体现了足球运动文化的凝聚力与包容性,也迎合了参与者多元价值需求,丰富并增强了足球运动的参与驱动力。

表1 参与者的动机情况

2.1.5 场地设施与群众足球旺盛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场地设施与群众足球需求矛盾主要体现在数量、质量与利用率方面。调查显示:爱好者中高达65.91%的人感觉所在城市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其运动需要。如访谈典型爱好者说:“高质量大型场馆根本不向社会开放或费用太高踢不起,教育系统场地也越来越少,而且不论对外经营与否,基本均开放不足,所以现在表面上看场地条件似乎改善了,但能踢球的地方少了,而且随着近年社会自发球队规模越来越大,场地越发紧张了。”

2.1.6 足球暴力成为群众足球组织化发展瓶颈

由于足球运动具有身体对抗性的项目特点,自发性群众足球也属于较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参与者个人及组织专业权威性水平不足,表现为组织松散随意、安全措施缺失等复杂情况,易导致难预防及不可控制的足球暴力问题。据调查,在江西九江、山东潍坊、湖南靖州等地均出现过足球暴力致人死亡事件,无论参与者还是组织者至今都心有余悸,极大影响了群众足球运动开展[6]。

2.1.7 个人消费已成为足球活动经费最基本来源形式

通过个人消费进行足球健身活动逐渐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尤其在经济较发达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基层社会群众球队活动经费来源形式主要包括:个人AA制、企业或私人赞助、会员制、其他。89.56%的被调查者采取AA制个人消费,为当前群众球队最常见的资金来源形式。27.71%的被调查者选择企业或私人赞助,这包括一些单位性质的球队组织,在比赛整体冠名赞助方面,只有昆明等个别群众足球基础好并已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城市比赛,较容易拉到稳定赞助,而一般城市,由于群众足球社会影响力小,则很难获得社会赞助;近年中国足协举办的“全国业余足球联赛”除在2002年获得“赛德龙”赞助外,再也没有过整体赞助;当前也有如Adidas、茵宝、可口可乐等品牌为树立品牌文化对群众足球进行活动赞助,但活动和经费非常有限。21.0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员制,会员制要求球队成员每月付一定会费,即个人消费作为活动资金,仅相对规范的球队采用此形式。调查显示,群众自发球队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场租费、球员饮用水、裁判费、租车费、购买队服及足球等。

2.1.8 网络化已成为时代标志

对爱好者获取足球运动信息途径的调查显示:高达93.45%的人选择了互联网。作为参与主体的中青年,具有思想活跃、追求时尚事物的特征,他们最先成为掌握“E时代”信息平台的主体,并使其成为足球运动信息较普及的沟通方式,从前联络任务一般落在队长或负责人身上而常使其不堪重负,而今爱好者可在网络世界任意沟通所需信息,拉近了爱好者距离。

2.2 我国开展群众足球的对策

2.2.1 体育主管部门应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引领群众足球典范发展

中国足协要强化管理体制建设,增加投入并健全制度保障,发挥中国足协的导向作用,以各地足协为抓手,推进群众足球组织权威、专业化及各层次组织、赛事龙头品牌建设;此外,应力争体育系统群众体育管理等相关部门配合,优化群众足球发展宏观环境。在地方足协层面,应提升业务管理指导水平,并联合地方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等助力环境,以群众球队及骨干成员为组织基点,以球队组织规范化及赛事规模化发展及球队、赛事典范建设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因势利导推进群众足球的普及规模及质量进程。再者,发挥高水平竞技足球榜样效应和校园足球基础作用,增强项目发展动力和后劲。

2.2.2 以培育基层组织骨干为抓手,以自发球队俱乐部化建设为生命力基点,提升普及组织化根基

足球运动开展组织化建设,组织骨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管部门应强化社会组织骨干的培养以提升基层球队及赛事组织根基建设水平;同时,基层裁判员是影响群众足球普及水平的重要因素,应优化基层裁判队伍。当前大规模群众足球群体基本均以单个球队建设为组织基点存在,自发性是群众足球的生命力与活力所在,同时依据国际大众足球发展经验,业余球队俱乐部化建设应是当前我国群众足球组织发展的基本导向;此外,在球队建设基础上扶持群众足球联盟组织建设,既利于推进群众足球规范化发展,也利于主管部门宏观指导[7]。

2.2.3 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推动群众足球运动的创新

康德曾说:“每一个有理性的东西都需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8]“以人为本”是开展群体工作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同样,群众足球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通过适当改变赛制、弱化规则竞技性及创新活动形式等,满足广大爱好者运动需要。相对于竞技足球而言,群众足球开展应不拘泥于正规球场环境,利用足球运动简便易行特点,应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环境资源,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构建人们参与足球运动平台环境。

2.2.4 以普及健身休闲为核心原则,适度开展综合性休闲活动,满足参与者多元价值需求

任何球队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应遵循普及健身休闲的原则,球队活动不能偏离健康的足球运动健身娱乐核心方向,也不能排斥参与者的广泛性原则,由于群众足球的业余休闲化特点,球队建设不能过度严肃化或贵族化。为了满足不同参与者多元化价值需求,应适宜开展多种休闲文化活动,以营造优越的组织文化环境,切忌偏离足球运动普及健身休闲的初衷,预防不健康休闲方式及过度功利化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2.2.5 优化场地设施基础环境平台是当前群众足球开展的最基本需求

首先,应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现有场地开放度与利用率。针对当前教育系统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不足且过多闲置现象,学校应在满足正常教学和课外活动需要及维护好校园秩序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并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并健全配套一定扶持、引导开放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其次,加强经济实用型公共足球场建设。由于我国体育场馆一直较侧重大型场馆建设,导致全民健身的公共设施缺乏,应据当地经济和环境条件,以经济实用型为导向,引导多元化投资,优化群众足球活动场地设施。再者,各级政府要完善、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政策法规的相关要求,减少、杜绝足球场被挤占现象。第四,应发挥足球运动简便易行的适应性特点,充分利用人们身边各种空间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拓展足球运动发展平台。

[1]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60.

[2]赵升,张廷安.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历程回顾及策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5):31-39.

[3]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61.

[4]裴立新,周兰君,周结友.全民健身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5):49-52.

[5]赵升,张廷安,周毅.当前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开展要素探析[J].运动,2012(11):4-6.

[6]秦旸.中日高中足球竞赛的比较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3):69-71.

[7]邱林,施志社.我国“草根足球”发展研究——以加油中国冠军联赛“为例[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1):18-22.

[8]刘志民,虞重干.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99.

猜你喜欢
参与者足球运动球队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菜鸟球队菜鸟兵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