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足球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3-10-10 03:09李春君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上下肢力量足球

李春君,舒 健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核心区肌肉的力量,协调、整合上下肢肌肉的力量产生与传导,以及控制身体姿态稳定性。国外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起步较早,研究也较深入广泛,而且在足球训练中也越来越多地安排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内容。近年来,核心稳定性训练也逐渐被我国教练和研究人员引入训练之中,成为研究热点。

现代足球运动对体能、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要求球员具备更好的能力,在比赛中各种奔跑、带球突破、拼抢和在各冲撞过程中完成对球的控制等都需要协调、整合上下肢的力量和良好的身体姿态控制能力,那么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提高大学生足球训练的体能与技能出发,结合足球运动的竞技能力特点与要求,设计了一些增强大学生核心力量、提高身体姿态稳定性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大学生足球训练体能与技能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足球选项课8个班的200名无训练史、身体健康的男生为研究对象,每班25人,4个班为实验组,4个班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中国报刊目录索引和图书馆、资料室等,查阅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著作)80余篇(部),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的研究进展,为本文构建实验和研究框架。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对多位足球和体能专家、教授进行电话访谈,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及实验指标筛选等内容进行咨询。通过访谈,最终确定的测试指标有: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年龄;身体素质——30米加速跑、100米跑、1 500米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智力水平——入学高考成绩;专项技能——1分钟颠球、运球绕杆射门、25米脚背内侧踢准(共踢10球)、踢远。

1.2.3 实验法

对照组安排常规教学内容,实验组在每次课的准备活动中增加学生核心稳定性的练习内容;两组在教学人数、教学时数、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对实验前后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1.5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三性检验。对两组分别用两套教案进行教学。实验前的测试在教学实验开始前一天进行,后测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

从2011年9月初至2012年12月中旬,共30周,每周2课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组在准备活动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慢跑和简单的压腿,实验组在准备活动中增加了身体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内容,主要利用瑞士球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适时调整训练难度。根据教学实验设计安排了以下训练方法及手段(表1)。足球训练中的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内容不变。

表1 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法[1-2]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体能、核心部位、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根据2000年版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的定义,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外部的形状和特征;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3]。本文的体能指标主要选取了能够反映足球运动特性的运动素质指标与身体形态指标。

目前,国内外对核心部位和核心稳定性的概念的观点不一,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核心部位”通常是指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4]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构成,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翁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因此,核心部位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5]。

陈小平教授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能力[6]。周瑾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经过整合的运动链上,控制腿和髋关节以上躯干部位的姿势和躯干运动,使肌肉完成最佳做功,使力量在运动链上各个环节直至肢体末端有效传输和控制力量的能力[7]。

国内专家学者对核心稳定性定义的共同点就是,核心部位是连接上下肢的桥梁,协调上下肢肌肉力量的产生与传导。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8]。

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重要的“发力源”。因此,核心稳定性是人体核心力量训练的结果,而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9]。

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测试结果

为了探讨和检验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足球训练教学中的效果,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足球专项技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检验。从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经过t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足球专项技能等各项指标

均无显著性差异,从而保证了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果。

表2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与智力情况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表4 实验前两组学生足球技能情况

3.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测试结果

从表5可以发现,实验后,实验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均优于对照组,100米跑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0米加速跑、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只有1 500米跑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短程冲刺能力和上下肢力量,即学生的爆发力;但是对于耐力提高没有明显的作用。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从表6可以发现:实验后,实验组足球技能的各指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5米踢准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球绕杆射门与踢远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足球的部分技能能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个别技能甚至有明显提升效果。

表6 实验后两组学生足球技能情况

3.4 分析讨论

通过表5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的速度、下肢力量和上肢力量等运动素质都有所提高,且实验前后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30米加速跑与100米跑均属体能主导类快速性、周期性的单一动作结构的测试项目,要求在跑动过程中保持姿态的连续动态稳定,核心部位承担着在跑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姿态的重要任务,可协调摆臂与两腿的蹬摆。立定跳远与掷实心球都属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类的测试项目,动作结构单一,要求上下肢力量协调传递,核心部位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瑞士球和平衡垫的不稳定性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增强身体核心力量,提高核心稳定性。训练中连续加强学生身体核心部位大肌肉群的训练,会使实验组学生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有三方面的改善:首先,提高运动中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募集能力与髋关节灵活性,学生步长得到了增加;其二,在不稳定的动态中进行上下肢力量的传导,降低了上肢力量的损失,使上肢力量更好地传递到下肢;第三,加强身体核心部位肌肉群力量的训练有利于稳定人体重心,并能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实验组在训练中不断刺激核心部位肌肉群,促进了核心部位肌肉群力量的发展,同时为不稳定条件下的连续发力创造了条件[10]。

表6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足球技能得到提升,特别是运球绕杆射门和踢远的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运球绕杆射门属于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在追求一定速度的同时,还要求有对球的控制能力、身体姿态的平衡能力,以及良好的协调性,这些都可以通过核心稳定训练来提高。踢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周期性的单一动作项目,以下肢力量为基础,因此不难理解实验组学生的踢远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25米踢准成绩与对照组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25米踢准是以髋关节为轴摆动腿的技术动作,主要依靠腰部和髋部肌群的力量,足球运动员在发力过程中身体的姿势是关键,这时候起作用的就是核心区的深层肌肉髂腰肌,所以在25米踢准的时候,身体前倾和后仰的幅度都影响着球运行的方向和位置[11]。

颠球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的、周期性的单一动作结构的测试指标,主要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运动知觉与感觉,较好的协调性,对下肢力量要求不是很高,只需勤加练习,加强对球的感觉。因此通过传统的教学,学生在颠球这项测试中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成绩。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学生,在颠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协调上下肢发力,稳定身体姿态,也能有助于成绩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实验组学生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后,大部分体能与技术成绩都有所提高,且实验前后部分指标成绩差异具显著性。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提高核心稳定性,提高肌肉平衡协同能力,增强动作的控制力,增强上下肢的协调性,有利于力量的释放和传递。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实验对象为大学生,且样本不多、实验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建议以后的实验选取足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延长实验时间,以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耐力素质的影响。

和其他力量训练一样,无论是对高水平运动员还是对普通大学生进行核心训练,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中教练员还要根据足球运动不同技术要求及大学生的个体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来实现运动能力的提升。核心稳定性训练不是万能的,甚至在某些运动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方面还差于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辩证对待。

[1]李春雷.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J].自学课堂,2010(2):68-87.

[2]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Hasegawa I.NS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J].Fitness Management,2004(11):5.

[5]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31.

[6]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97-99.

[7]周瑾.核心稳定性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711-1714.

[8]张绰庵,苑玲伟,刘丽萍,等.河北省某优势项目男子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3):58-60.

[9]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18-220.

[10]张成.对男子100米短跑运动员实施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实验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1]孟青,孙文新.足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5):59-62.

猜你喜欢
上下肢力量足球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基本力量 上、下肢的教学与练习方法
麦唛力量 (一)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跳绳运动提高小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研究
孤独的力量
认识足球(一)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