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区域金融结构与发展的客观分析

2013-10-15 01:02雷生茂
关键词:小额武汉金融

雷生茂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武汉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与龙头,在中部六省城市当中各项发展指标居于相对领先地位。中部崛起看湖北,城市圈发展看武汉。以下从金融发展状态、金融创新状态、金融压抑状态三维度,进行武汉区域与全省总体指标比较分析。

一、总体描述

推行两型社会建设以来,湖北省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显现出深刻的变化。银行业法人机构目前达到155家,比较2008年增加55家,这主要是农村新型银行业机构发展迅速。面向全省城乡人民提供银行服务的营业机构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全国性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所造成。但是银行业总资产2012年比2008年增加了8402亿元,增长56.4%①;银行业各项存款2012年比较2008年增加了8128.8亿元,增长60.5%;各项贷款2012年比较2008年增加了5384.1亿元,增长61.5%;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2012年增加711亿元,较2008年增长70.9%。

与银行业服务规模相比较,信托、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服务明显不足,这与当今社会旺盛的企业综合化金融需求、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不相适应。总的来说,融资结构变化较大,直接融资占总融资量比重上升到23%,创造了本省的历史新高。省内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工具实现A股筹资218亿元,比较2008年增长301.5%;实现债券筹资659亿元,比较2008年增长369.2%,其中短期融资券占68%。近年来,省内保险业发展较突出,在增设营业服务网点的同时,总资产达到835亿元,增幅73.2%;2012年保费收入与2008年比较增加了183.1亿元,增幅57.7%;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有显著提升②。

二、武汉区域金融发展状态

由于金融制度存在约束,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融资大部分还是依靠银行贷款,本省市场银行间接融资占到了总融资量的80%左右,因此银行信贷融资的力度,仍然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表1:区域内银行业存款状态(单位:亿元)

城市圈银行业存款余额,由2008年9011.6亿元达到2011年的16715.5亿元,增长85.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占41%以上(见表1);来自武汉市的银行存款占到城市圈存款余额68%以上,居民储蓄存款占到城市圈储蓄存款余额59%左右。全省银行业存款余额中,城市圈银行业存款占到了68%左右,居民储蓄存款占到全省60%左右(见表2)。

表2:区域内银行业贷款贡献度(单位:亿元)

城市圈银行业贷款余额,由2008年8149.5亿元达到2012年的12448.7亿元,增长52.7%,城市圈百元贷款贡献度(=地区生产总值÷贷款余额)从2008年82.8%上升到2012年的95.3%,高于武汉市而低于全省水平。城市圈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武汉市银行业贷款所占比重接近80%,而所创造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城市圈的57%左右。在全省银行业贷款余额中,城市圈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在76%~96%之间,然而城市圈所创造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GDP之60%(见表3)。说明城市圈经济发展过程中,武汉的带动能力有限;对于全省来说,城市圈的核心辐射功能有待加强。从信贷资金的投入来看,银行业对城市圈投放规模不断递增,然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产出效益大打折扣。

表3:区域内银行业存贷款相对状态③

三、武汉区域金融创新状态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方案的实施,以发展金融产业为突破口,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为桥梁,以金融核能辐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福利的全面提升。城市圈金融产业的创新,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征。

第一,围绕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健全金融市场要素,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与市场功能创新(见表4)。

表4:武汉区域内金融创新之一

第二,本地银行业改制、重组密集呈现,银行业服务的覆盖深度和对外开放度逐年加强,金融真空地带逐年减少(见表 5)。

表5:武汉区域内金融创新之二

第三,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紧密结合,银行信贷方式创新集中于农户、中小企业,科技金融产品频频上线受到高度关注(见表6)。四年间,城市圈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累计余额达23.3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和微利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孝感市云梦县“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鄂州市“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信贷模式,武汉市金融支持全民创业服务模式以及荆州市“百姓创家业”模式,这些机制模式体现出两型社会所需要的民生金融理念。

表6:武汉区域内金融创新之三

第四,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紧密围绕三农市场需求,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增加安全保障,减少灾害损失,增进农村社会福利(见表7)。

表7:武汉区域内金融创新之四

第五,着力实施信用工程,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治理金融法律环境,向公众普及金融文化以及维权服务(见表8)。

表8:武汉区域内金融创新之五④

第六,城市圈金融服务一体化走向深入。一是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通过与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银政、银企对接活动,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圈金融支持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工作,举办全省企业直接融资业务培训班,稳步提高了商业承兑汇票、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在城市圈的运用率,金融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三是大力推广城市圈同城电子支付系统、“楚凤卡”和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由银联湖北分公司、银联商务湖北分公司配套推出的“城市生活服务平台”,覆盖武汉城镇和社区的500多个受理网点,持卡人切实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支付结算便利。四是下放圈内各级外汇局管理权限,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异地开立直接投资项目外汇账户、对武汉城市圈的19家企业试行进口付汇无纸化核销、放宽企业收汇结汇限制、创新进出口核销方式、大力支持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等措施,全方位提升了城市圈外汇服务水平。

四、武汉区域金融压抑状态

第一,金融总量偏小、效能偏低,反制两型社会进步。本地经济总量决定了金融总量,同样本地经济的活跃程度也决定了本地金融市场的繁荣。受地方经济规模的约束,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服务体系仍然存在空白地带,规模小、实力弱、效率低,信贷资金偏重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三农、小企业、弱势群体所得到金融支持仍然薄弱。经济证券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而新兴高科企业偏少,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意识不强。保险、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服务体系偏弱,发展较缓慢,赢利能力不强,与城市圈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尤其缺少信用评级、金融资讯、投资银行等高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总而言之,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不平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第二,弱势群体需要包容性金融制度。本文将弱势群体定义为,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由于自然性、社会性因素的不利影响,而导致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发展机会以及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城乡低收入和贫困人群。按照国家贫困标准线,武汉城市圈(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居民约256.28万人,低收入居民 (年人均纯收入在1197元~1500元)约170.39万人;二者合计起来 (1500元以下)约426.67万人,即武汉城市圈中弱势群体的规模,占城市圈总人口(3500万人)的12.2%。城市圈贫困发生率(九城市的平均值)为11.6%,高出全国贫困发生率约7个百分点(根据湖北省扶贫办官方网站数据)。由此可见,占总人口12%的弱势群体问题,是武汉城市圈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不能回避,而且应当正视并给予妥善解决的问题。

第三,区域银行业信用风险不可低估。武汉区域金融市场中,非本地法人的全国性银行一级分行14家,其中包括监管当局认定的6家SIFIS(系统重要性机构),这些机构大约拥有本地金融资产份额62%。从2009、2010、2011三年来看,湖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1.38、1.67、1.87倍, 同比增幅分别比 2008年高出 21、4.7、1.5个百分点;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高达60%多,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占比达到80%左右⑤。三年间信贷扩张投放,已经触发CPI指数猛涨,全社会承担着严峻的通货膨胀风险压力,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和房地产信贷风险经过一两年的累积过程,会逐渐发酵而浮出水面,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比率在往后的年份都会“双升”。

第四,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无论是全国性银行机构还是本地银行机构,同质化经营很普遍,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从银行内部来看,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资产负债业务结构单一。负债业务主要是存款,资产业务主要是贷款,银行收益来源于存贷利差,只有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才能扩大利差增加收益,这将导致严重的期限错配。由于贷款的变现力急剧下降而无法满足到期存款的支付,银行流动性风险陡然上升。然而正是由于业务形式单一,其他可供变现的资产较少,可供选择的融资工具也很有限,银行难以获得必要的现金,而将陷入流动性危机。本省银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高达60%多,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占比达到80%左右,流动性风险不可低估。

第五,影子银行活动事关金融稳定与宏观调控。目前,武汉地区证券期货机构106家,保险市场主体48家,独立法人保险公司1家,独立法人集团财务公司2家,还有其他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本地影子银行,其市场表现虽不能和欧美机构相比,但也是相当活跃的。随着国内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起步,影子银行系统衍生品业务主要表现在利率汇率类基础掉期及远期工具上面,以及与国际市场价格指数相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方面。目前其市场交易规模不足为虑,但其长远影响不可低估。国内影子银行的经营活动,更多的是通过与商业银行或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战略合作,如银信通、银证通等。在货币信贷市场上利用监管制度漏洞,使商业银行系统受到监控的信贷资金暗度陈仓,经过影子银行运作,绕过监管指令,通过不同管道,流向各类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总是存在偏差,为什么房地产金融风险和民间借贷风险的控制手段总是软弱无力。

五、武汉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揭示了区域金融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拉动两型社会建设,本文着重以下政策建议。

(一)推进利率改革,构建武汉金融交易指数

一个扭曲的金融市场,不仅会引致货币调控失效,而且会酿造危机。当前,巨量民间资本如同一个个炸药包,东奔西突,肆意炒作股票、房地产、农产品,借贷危机事件接连不断。因此,彻底进行利率等金融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武汉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在利率改革方面实现突破,相关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体系才有可能形成。以利率为基础的金融交易价格体系,是金融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创立武汉市场金融交易指数,区域中心地位才会名副其实,优惠政策无需多予,金融交易者会不请自来。

(二)培育小额信贷机制,增进区域福利指数

武汉区域内,小额信贷总体上是由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央行、银监会的推动下来实现的。武汉区域应当积极而认真的进行尝试,逐步建立起与城市圈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小额信贷运行体系。该运行体系可以考虑以下四点建议。首先,必须明确管理小额信贷事业的政府部门。其次,在结构上着力支持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达到与商业性小额信贷的有效占比,以满足弱势群体的均等金融需求。第三,依据弱势人群的融资需求,配置相对应的不同层次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第四,政府应当为小额信贷机构设计消除风险和分散风险的机制,以防范出现类似于印度那样的小额信贷危机。总而言之,武汉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应当在全国领先建立起小额信贷运行体系。即公益性与商业性小额信贷合理分布、并行发展,彰显社会责任价值和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层次、有竞争的小额信贷运行体系。

(三)实施巴塞尔新规则,提升区域金融监管指标

BASEL3正式发布后,中国银监会(CBRC)于 2011年 5月、8月迅速出台了实施指导意见和资本管理办法,并部署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BASEL3比较起来要求略高,因而被称为BASEL3的中国版。据测算,国内五大银行三类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均符合新规则要求,而股份制银行只有核心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符合新规则要求,同时股份制银行也面临相对较大的增资压力。⑥武汉区域金融市场,目前已经完成改制重组的汉口银行、湖北银行、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等一百多家本地法人银行机构,应当率先实施(BASEL3和CBRC的)资本新规则。其一,按照三类要求,重新厘定银行资本结构,特别注意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权)在新规则中的功能要求,以及经过严格扣除后的净损失吸收能力。其二,制定资本充足计划,有目的、按条件、分步骤实现资本充足率达标。其三,不断加强盈利能力,以拥有丰厚的利润为核心,培育内部积累长效机制,提高资本管理的科学水平。

(四)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区域金融安全指数

武汉区域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应当按照新规则要求,健全实施先进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LCR和NSFR,掌握五个监测工具持续关注流动性变化状态,逐步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对于区域内的监管当局来说,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留存缓冲资本和逆周期缓冲资本监管,特别是SIFIS附加资本要求。本地法人机构金融风险相对容易防控,而非本地法人的全国性银行以及SIFIS金融风险难以防控,需要密切关注,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吸纳未经保险的短期资金进行运作,广泛采用创新型融资手段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参与主体主要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私人股本集团、结构性投资工具、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等(刘雯文,高平,2010)。其特点是高杠杆、高收益、高风险、衍生性、监管少。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高衍生性,是引燃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武汉区域金融市场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修补当前金融监管制度上的漏洞,建立完备的交易登记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非银行机构的资本监管,实施银行、证券、保险三部门的协调联合监管机制,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武汉区域金融的创新发展,核心任务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确立武汉区域中心地位。同时,遵循巴塞尔委员会新规则要求,实施科学的资本管理机制,提升区域金融监管能力,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打造中部金融安全示范区。武汉区域金融的凝聚能力,必将带动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聚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武汉区域金融的辐射能力,决定着武汉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龙头战略地位,决定着武汉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度、以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程度;武汉区域金融的危机防控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两型社会改革成败、中部崛起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公开信息,或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②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公开信息,或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③ 表1~表3数据来源于湖北省2012年统计公报,武汉市2012年统计公报,湖北统计年鉴(2009、2011)。

④ 表4~表8系根据公开信息资料整理

⑤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湖北金融运行报告》(2008、2009、2012)数据计算。

⑥ 巴塞尔资本协议Ш研究,巴曙松、朱元倩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5月。

[1]朱国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策略、管理与创新[M].人民出版社,2007-12.

[2]阮震.金融创新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7.

[3]雷蒙德·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0-04.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10.

[5]张世晓.区域金融集聚演化机制实证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7.

[6]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Ш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05.

[7]刘雯文,高平.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的启示[J].上海金融,2010,(7).

[8]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10.

[9]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09.

[10]公开信息来源:湖北省统计局、武汉市统计局、湖北省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猜你喜欢
小额武汉金融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