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鸭黄病毒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2013-11-08 03:39涂宜强简永利陈培赛高永安罗厚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鸭场病鸭鸭群

涂宜强,简永利,陈培赛,高永安,罗厚强

(1.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6;2.浙江省苍南县畜牧兽医局,浙江 温州 325800)

鸭黄病毒病是由黄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与鸭瘟、鸭流感相似,且该病在我国又是一种新病。笔者就近期诊疗的一些病例进行报道,希望对基层兽医工作者有所帮助。

1 发病情况

2012年9月,温州灵溪、龙港和宜山等地280~360日龄麻羽蛋鸭均发生采食突然下降、高热、拉绿色稀便、脚软站立困难、产蛋急剧下降等症状,死亡率在2%~8%,传播迅速。其中一鸭场存栏5 000 羽,360日龄,发病1 周开始死亡,3 d内死亡120 多羽,逐日增加;一鸭场存栏8 000羽,300日龄,发病10 d,开始零星死亡,近3 d死亡480 羽,尚未见稳定迹象;一鸭场存栏3 500羽,280日龄,1个月来零星死亡105 羽。养鸭户在蛋鸭产前都免疫了禽流感和鸭瘟,发病后使用多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治疗效果很差或无效。

2 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病鸭发病初期采食突然下降、随之产蛋大幅度下降,病鸭体温升高、排绿色稀便,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淘率5%~10%。发病后期脚软、翻个、行走不稳。病鸭剖检心外膜有出血点,肝脏肿大、呈黄色、有出血点,胰腺有灰白色点状坏死灶,全段肠粘膜出血、坏死,卵泡充血、出血、坏死、破裂、腹腔有粘性酱色液体,输卵管萎缩、浆膜有出血点 (图1-4)。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曹贞贞等[1-2]研究一致。

图1 病鸭卵泡出血、坏死

图2 病鸭肝脏肿大、发黄、出血

3 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用血平板和普通培养基对3个养鸭场共6 羽活病鸭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卵巢、肝脏和胰腺中分离出细菌,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经初步鉴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图3 病鸭胰腺坏死灶

图4 病鸭心外膜出血

用病料涂抹做的药敏试验和细菌纯培养做的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敏感药物有头孢拉啶、痢特灵、庆大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不敏感药物有:恩若沙星、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壮观霉素、链霉素。

4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

参照GB/T 18936—2003 国家标准,对含剖检的6 羽病鸭共10 份血清进行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试验结果是5个0,2个4 lg2,2个8 lg2,1个6 lg2。根据鸭群发病7~10 d 后,禽流感抗体滴度普遍较低,基本上可以排除此次疫情为禽流感。

5 治疗措施

发病鸭群全部饮用药水1 周 (头孢拉啶可溶性粉200 mg·kg-1、硫酸庆大霉素粉300 mg·kg-1、荆防败毒散2 g ·只-1、适量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粉);病重鸭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啶,连续3 d。

收集此次疫病康复鸭 (大约发病25 d 后)所产的蛋,无菌操作制备高免卵黄;对感染鸭或疑似感染鸭进行肌肉注射,每羽3 mL,注射1~3 次,1 羽1 针头。

采集活病鸭的卵巢、输卵管、肝脏、周身淋巴结等脏器制备灭活组织苗,对健康鸭群 (30~50日龄)进行预防接种,勤换针头。

6 小结

使用药物饮水和注射高免卵黄等措施后1 周回访,病鸭精神和食欲好转,死亡完全停止,但产蛋量无改观。

当地养殖户定期投喂青霉素、链霉素保健,病后使用氟苯尼考、金刚烷胺等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在此次疫情中效果较差;有几个养殖场发生疫病后,按照鸭瘟紧急免疫,死亡率高达80%;各户的共同特点是饲养于农村居民附近的河道中,水质污染较严重。

2010年4月以来,在上海、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不断地出现鸭黄病毒感染病例,生病的蛋鸭食欲突然减退、产蛋下降,肝脾肿大、卵泡充血、出血、坏死[3],这些临床现象和剖检变化与本次疫病基本一致。

[1]曹贞贞,张存,黄瑜,等.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 (12):3-6.

[2]李玉峰.鸭黄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1,33 (17):30-32.

[3]腾巧泱,颜丕熙,张旭,等.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18(6):1-4.

猜你喜欢
鸭场病鸭鸭群
自然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蛋鸭卵巢的病理学观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规模化鸭场防控鸭病的综合措施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