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绵羊泰勒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3-11-08 03:39于岩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表尼尔泰勒

张 忠,于岩平

(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2.古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武威 733100)

绵羊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血液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在我国四川、甘肃和青海省时有发病[1]。患病羊只表现以体温升高,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触之痛感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暴发,死亡率较高[2-3]。现将一例绵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治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凉州区黄羊镇一养殖户饲养绵羊103只,2012年3月15日左右陆续开始发病,特别是奶水充足的羔羊发病较严重。畜主怀疑是传染病,用抗病毒药物和青霉素治疗近10 d 无效。3月28日来动物医院就诊,工作人员随即入户调查。截至4月2日累计发病68只,死亡19只。其中有17只病情严重,在随后的3 d 内又死亡9只。

1.2 设备与药品

设备与器械有外科解剖器械、显微镜、载玻片。试剂与药品有姬姆萨染色液、抗凝剂、贝尼尔、敌百虫、0.2% 辛硫磷、樟脑溶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Vc、中药。

1.3 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户的羊以放牧为主,经调查凉州区早在1982年就有类似病例的报道。2012年3月该地区没有大的降雨,天气干旱,蜱的活动比往年猖獗,数目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且寄生在羊只体表的主要为稚蜱和若蜱。调查中还发现本地区的羊并不完全是自繁自养的本地羊,养殖户们为了优化品种频繁从外地引进种羊,有些羊是养殖户直接从羊贩子手中购得,这样就容易引进本地没有的病原。

病料的采集。在进行临床检查的同时,对病死羊进行病理剖检,并采集实验室诊断所需的病料。

淋巴结穿刺镜检。对病羊肿大的肩前淋巴结进行穿刺。用干燥注射器抽取淋巴结内容物,涂于载玻片,待其自然干燥后,滴加2~3 滴甲醇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静置1 h,镜检。

血液涂片检查。采集10只病羊的耳静脉血液6~8 mL,制作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镜检。

细菌学培养。无菌取病羊淋巴结、肝、肾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和肉汤培养基上,于37℃恒温箱培养,24 h 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4]。

西药治疗。对病羊用贝尼尔 (三氮咪)进行治疗(肌肉注射5 mg·kg-1),1 次·d-1,连用3 d。对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的病羊再肌肉注射樟脑溶液15 mL,同时分别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Vc 进行辅助治疗;健康羊只用贝尼尔进行预防 (肌肉注射5 mg·kg-1),同时将成年羊羊毛剪去,体表喷洒1%敌百虫水溶液,以便杀死寄生在体表的蜱,体表有较多蜱的病羊由蓄主手动除蜱。圈舍喷洒0.2%辛硫磷溶液来消灭环境中的蜱。由于该农户的羊圈为土砖窑结构,圈舍墙壁的缝隙和小孔多,很多蜱隐藏其中,所以建议堵塞羊舍墙壁的缝隙和小孔,粉刷新鲜石灰乳;饲槽、水槽及它用具,先用开水冲烫,再用20%石灰水洗刷,以达到灭蜱的目的。

中药治疗。将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8 g、当归6 g、熟地10 g、白芍6 g、炙甘草6 g、制附子6 g、酸枣仁5 g、五味子5 g、红枣5 g、丹参4 g、炙首乌6 g、枸杞6 g、煅牡蛎10 g、仙鹤草6 g研为细末,对病羊同调冲服,1 d 1 剂,连用3 d;症状明显好转后,改用党参10 g、白术8 g、甘草6 g、陈皮5 g、砂仁5 g、山药20 g、白芍6 g、红枣10 g、槟榔8 g、麦芽粉20 g,饮服口服补液盐1 500 mL,1 d 1 剂,连用3 d。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经入户调查后发现该羊群的发病季节及蜱的活动特征等符合泰勒焦虫病的流行特征。

临床病羊体温升高,为40~42℃,呈稽留热型。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最显著,触之疼痛敏感。病羊因营养不良而消瘦,很多有贫血症状。病轻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粪便干燥;病重者精神萎顿,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肠蠕动音微弱,有磨牙现象,个别羊有下痢症状。病羊排尿困难,频数、量少,色褐,少数病羊尿液浑浊。病轻者呼吸与心跳没有明显变化;病重者呼吸、心跳频率较正常显著增快,脉搏浅表,110~150 次·min-1。呼吸困难、不均,呼吸频率可达40~60 次·min-1。羔羊病情危重,虚弱无力,前、后肢僵硬,站立时四肢叉开,行走困难,常卧地不起,精神萎靡,死亡较快。

2.2 剖检变化

检查体表发现大量寄生蜱,在1只羊身上找出20 多个花生大小的若蜱或成蜱。尸体消瘦,眼结膜苍白或黄染,腋下、股内侧、尾根皮下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均水肿、充血、出血,切面多汁;胆囊肿大为正常的2 倍多,内充满深绿色胆汁;脾脏充血,包膜紧张,脾门淋巴结肿大;肝脏边缘钝圆,呈淡黄色,且有岀血点;小肠和肓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羔羊内脏病变不明显,但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门、肝门、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肩前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肿大至核桃大小,状如肿瘤。

2.3 诊断结果

血涂片显示,红细胞中有圆形、椭圆形或逗点形的泰勒焦虫虫体 (图1);在淋巴结发现了具有诊断意义的Kock’s 蓝体 (图2),即裂殖体;细菌学检查后未见到细菌生长。综上所述,引起该养殖户羊大量死亡的病原即可确诊为羊泰勒焦虫。

2.4 治疗结果

图1 红细胞中的泰勒焦虫虫体 (Giemsa×1 000)

图2 淋巴结内大量的Kock’s 蓝体(Giemsa×1 000)

经过3 d 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成年羊除了在治疗第4 天的时候发病的2只外,再无1 例发病。羊泰勒焦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8~12 d,所以这2只羊在治疗前就已经是虫体携带者。而另外的12只羔羊是在4月11日至5月15日出现发热等病变,经过治疗,9只死亡,2只痊愈,1只病情仍然较重。截至5月18日,共54只病羊接受治疗,治愈40只,治愈率为74%。

该养殖户羊泰勒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分别达66%和47%,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发病率明显降低,为40%,死亡数由治疗前的32只减少为9只,表明贝尼尔对羊泰勒虫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表1)。此外,笔者还对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羊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4月龄内的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分别达51.5%和54.7% (表2)。调查还发现,尤以奶水充足营养状况良好的断奶前羔羊容易发病且死亡率高,笔者认为,奶水充足营养好的羔羊体表寄生的蜱较多,且初生羔羊对病原的抵抗力差,因此红细胞的染虫率高。

表1 治疗前后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羊泰勒虫病是以蜱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所以防治该病的关键在灭蜱,而每年3-5月是其发病高峰期,所以灭蜱工作重点在春末和夏初,可以通过清洁圈舍卫生、清除圈舍杂草、使用杀虫剂 (如溴氰菊酯药液)于圈舍喷洒等措施,同时定期注射贝尼尔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表2 4月龄内羔羊和1~2 岁成年羊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灭蜱及预防用药时要注意用药的剂量,防止羊只中毒,特别是1月龄以内的羔羊,要根据羊羔体质酌减用药剂量,不能按治疗量进行预防,防止羊羔因药物过量而中毒死亡。贝尼尔毒副作用较大,一般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 次;对病羊要隔离饲养,同时做好灭蜱工作,对羊只要同时整群灭蜱。有条件的饲养户可由放牧改为舍饲;一旦发生疾病要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汇报,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对症治疗,防止误诊错治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各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通过农业报刊、杂志及网络、电视等各种渠道向当地养殖户普及蜱的危害性、寄生方式及羊泰勒虫病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减少经济损失。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3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王文勇,李勇坚.羊泰勒焦虫病的综合防制[J].中国畜牧兽医,2009 (10):179-180.

[3]陶得和.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兽医学杂志,2010 (4):43-44.

[4]井波,赵爱云.兽医传染病学实验实习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体表尼尔泰勒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泰勒展开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一个小奖品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尼尔丝历险记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星闻语录
浮世绘
英背包客奇迹生还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