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1956-2010年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2013-11-08 03:39叶益平李永宏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平阳县平阳日数

叶益平,梁 艳,刘 峰,李永宏

(1.浙江省平阳县气象局,浙江 平阳 325400;2.云南省华坪县气象局,云南 丽江 674800)

温州市平阳县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是台风、暴雨、雷电、干旱、高温、大风、大雪、大雾等气象灾害及洪涝、泥石流等气象次生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平阳县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加,社会对强化防御台风、暴雨、洪涝、雾霾和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利用平阳县历史气候资料总结归纳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及分布特点,为今后决策部署工农业生产,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参考。

1 概况

1.1 地理位置

平阳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理坐标27°21'-27°46'N,120°24'-121°08'E,与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地昆阳镇距温州市区约40 km。全县陆地面积1 051 km2(包括滩涂),海域与苍南县共有,面积约为3.7 万km2。

1.2 气候概况

平阳县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丰富、四季分明。四季中,夏季较长,冬季稍短,春秋均匀。夏季从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结束,长达4个半月,占全年日数1/3 以上;冬季始于12月上旬,止于3月上、中旬,为2.5~3个月;风和日暖的春秋季各长80 d 左右。平阳城区年平均气温17.9℃,年日照时数1 789.9 h,年平均蒸发量为1 277.9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平均无霜期273 d。全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2 季 (3-9月)。春雨期(3-4月)冷暖气团相持于华南上空形成静止锋,受其影响,多阴雨天气,平均雨日38.2 d,平均雨量302.9 mm,占全年的18%左右。梅雨期 (5-6月)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北推,锋面移至长江中下游流域,县内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强度也较大,平均雨日37.7 d,平均雨量441.1 mm,占全年的26%左右。台风干旱期 (7-9月)受台风影响,雨量多,雨势猛,西部山区因地形作用,雷阵雨也较多,常年出梅后有一段高温少雨期,一般有30 d伏旱天气,平均雨量618.9 mm,占全年的36%,为雨量最多的时期。

1.3 社会经济条件

气象灾害损失大小不仅取决于自然过程或现象的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而且也取决于受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布局状况、人口密度与分布状况、财产易损性 (质量)、防灾准备状况、人们的防灾经验和灾害意识、救灾组织及其有效性等因素[2]。

平阳县现辖10 镇1 乡。第6 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总户数257 494 户,常住总人口76.166 4 万人,平均每户为2.88 人,其中农业人口625 131 人。

2 气象灾害分布特点

分析所用的气象资料为1956-2010年温州市平阳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其中常年平均值取1971-2010年。灾情信息资料来源于1956-2010年平阳县农业、水利、国土、林业、交通、民政等多个涉灾部门的灾情资料。

2.1 热带气旋

平阳县地处浙东南沿海,经常受到热带气旋(以下称为台风)的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暴雨和大风及其次生的洪涝、小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据统计,平阳台风影响最早在5月,最迟在12月。7-9月是台风影响盛期,平均每年2.1个,占全年的87.5%,其中8月最多,平均每年0.9个。台风对平阳影响按其移动路径及登陆地段大致归为4 类:第1 类在厦门至温州之间登陆,这类台风数量多,危害重,称正面袭击台风,1956年后的56年共67个,占影响总数的49.3%,以福建登陆最多,在平阳登陆的2个 (包括平阳和苍南未分县前的1个),平均28年一遇;第2 类在厦门以南登陆,称南登台风,共出现40个,占影响总数的29.4%;第3 类是在温州乐清以北登陆,称北登台风,往往对温州北部地区影响较大,共13个,占总数的9.6%;第4 类是紧靠温州沿海北上,称近海转向台风,以大风影响为主,海岛与海滨地带颇受其害,但未见严重灾情,共出现16个,占影响总数的11.8%。

根据台风对平阳县的影响程度,可分为有影响和严重影响2 大类。1956-2010年影响平阳的台风共有136个,年均2.4个。最多的是1961年,有7个;其次是1990年,有6个;1983,1991,1993,1995 和1998年无台风影响。年代际也有一定差异,20 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偏多,70年代到80年代前期较少,80年代后期相对较多,90年代后期到21 世纪初相对较少,2003年以来较常年偏多 (图1 中a)。从影响台风的月际分布来看(图1 中b),每年的5-12月,都有可能遭受台风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87.5%,其中8月最多。严重影响的台风8月最多,9月次之。

图1 影响平阳的台风年际分布 (a)和月际分布 (b)

台风暴雨具有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极易造成涝灾。如1960年8月1日,7号台风在福建连江登陆,平阳测站最大日雨量246 mm,过程降水360 mm。其后8号台风又于8月9日在福建漳浦登陆,顺溪 (水文雨量站)最大日雨量449 mm,南雁荡山一带在2 次台风中连续降水平均为1 000~1 300 mm,导致在建桥墩水库垮坝失事,造成299 人死亡,9.53 万hm2农田受淹,11 062间民房倒塌等惨重损失。台风登陆如遇农历月初或月中的天文大潮,会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如1994年17号台风,于8月20-22日正面袭击平阳县,内陆地区最大风速超过12 级。其时恰逢农历十五大潮,狂风推着潮水,挟着暴雨,掀起巨浪,使平阳县当时的34个乡镇23.1 万人被洪水围困,死亡164 人,失踪32 人,损坏房屋19.1 万间,6.4 万人无家可归,水毁堤防364 处215 km、护岸180 处,堰坝41 座,桥梁22 座,水电站5 座,渠道决口230 km,直接经济损失15.4 亿元。

2.2 暴雨

以日雨量≥50 mm 为暴雨标准。据1971-2010年平阳气象观测站 (不含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全县累计有238个暴雨日,平均年暴雨日为6.0个 (图2 中a)。暴雨最早出现在3月(4 次),分别为1978,1986,1991 和1996年,最晚出现在12月 (1 次)为1974年。

从暴雨日数的月际概率分布看,暴雨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8月和9月尤为突出,6月次之,7月和5月随后。10月暴雨明显减少,12月至翌年2月,基本未出现暴雨 (图2 中b)。其原因在于5-6月和7-9月是平阳县的梅汛期和台汛期,受梅雨和台风影响,出现暴雨概率明显大于其他月份。

图2 平阳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 (a)和月际变化 (b)

较典型的梅汛期暴雨如2010年的6月14日至7月17日,共发生5 次系统性强降水过程,全县降雨量275.9 mm,累计降水最大的乡镇为龙尾401.0 mm。台风暴雨如2005年7月17-20日,5号台风海棠致全县各地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强降水以及大风。平阳测站19日降水量达326.6 mm,创台风影响日降水量最大的历史记录,造成死亡1 人,失踪5 人。

2.3 高温

根据环境温度与生物的一般规律,气象上将日最高温度≥35℃谓之高温[3]。连续3 d 或以上日最高温度≥35℃称为连续高温。持续高温事件往往与干旱相伴,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健康,以及电力资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平阳县盛夏季节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近年来夏季极端高温事件时有发生。

统计1971-2010年平阳县逐年日最高气温≥35℃日数,全县年均高温天数为6.4 d,最多的是2003年的34 d,1999年和2001年未出现高温天气,2003年以后持续处于高位 (图3 中 a)。≥35℃高温出现在5-9月,最早出现于1991年的5月26日,最迟出现于2008年的9月16日。7-8月受稳定而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容易出现≥35℃高温,甚至会出现≥38℃高温,7月高温日数占全年高温日数57%,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4℃就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而8月受台风影响高温日数少于7月,约占29%。

2.4 低温

低温冻害是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出现较长时期低于作物生育要求的临界温度的致害低温,从而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是平阳县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平阳县低温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和初春,即12月至次年3月。该期间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常有霜冻、冰冻、寒潮、降雪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尤其是初春,一些作物开始萌动,受灾害性降温影响,更易形成低温危害。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平阳县冬季平均气温有所升高,但阶段性的寒冷天气仍然较多。1971-2010年≤0℃的低温日数历年平均为8.8 d,1971年和1984年低温天数最多,同为21 d,1998年和2007年最少仅为1 d (图3 中b)。全年1月出现低温概率最大;12月和2月低温出现概率基本相当,其中1999年12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达到-4.1℃,创1971年以来最低气温记录;3月低温概率最小。虽然3月低温出现日数虽然最少,但由于此时天气已逐渐回暖,一旦有冷空气影响极易出现大风、降雪、冰冻等寒潮降温天气。如2005年3月11-12日,全县各地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日平均气温降幅达9.8℃,平阳站积雪深度为2 cm,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 889.1 hm2,经济损失8 840 万元。

图3 平阳高温 (≥35℃)日数的年际变化 (a)和低温 (≤0℃)日数的年际变化 (b)

2.5 雷电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4]。根据平阳县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观测数据统计,年平均雷电日数37 d,最多的是1975年的80 d (图4 中a)。从雷电的年代际分布来看,20 世纪70-80年代相对常年偏多,80年代末至90年代较为均衡,21 世纪以来略有下降。雷电的月分布呈双峰型 (图4中b)。每年春夏之交的4月和盛夏7,8月是雷暴多发期,尤其以7,8月最多,冬季鲜有雷电发生。3月气温逐渐回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雷萌动。7,8月进入盛夏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有利于能量积聚,一旦有弱冷空气渗透,极易促发雷电积雨云的发生发展,9月凉风渐起,雷电天气骤减。

图4 平阳雷电日数的年际变化 (a)和月际变化 (b)

2.6 大风

我国气象上规定,当风力达8 级或以上 (即风速大于或等于17.2 m·s-1),称为大风。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压引起的。影响平阳的大风一年之中各月均有可能出现,从天气形势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冷空气大风、台风大风及雷雨大风等局地大风。冷空气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并伴随强降温等天气;台风大风则以夏秋季节为主。冷空气和台风大风都具有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雷雨大风多出现于春夏季,具有范围小、时间短、强度大、破坏严重等特点。

根据1971-2010年气象资料统计,平阳县共出现8 级以上大风205 次,平均每年达5.1 次,最多为14 次 (1990年),而2010年无大风出现 (图5 中a)。大风年代际变化较大,规律不明显。全年中8月出现大风次数最多,达到2 次,其次为7月和9月,这与台风影响活跃期有关。11月至次年3月出现次数所占比例最小,近似为1%,其中12月和1月近40年分别只出现1 次。

2.7 雪灾

图5 平阳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 (a)和积雪日数的月际变化 (b)

下雪时一般地面气温比较低,降水才能以雪花的形式降到地面。若低温持续时间比较长,空气湿度大,持续降雪,积雪持续时间长,造成雪灾,对人类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对农业、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2010年12月14-16日,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平阳县出现寒潮天气,16日早上平阳站积雪深度达5 cm,为197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西部山区10 cm 以上,其中最大雪深更达30 cm。此次降雪造成较严重影响:萧江蔬菜竹架大棚被雪压塌;青岱公路因积雪导致毛竹及树木倾倒,损失10 万元;万全镇平阳舒卉园艺有限公司的园艺场有8个大棚被大雪压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 万元;电力10 kV 线路跳闸4 条,导致顺溪一带1 020 户受影响。从1971-2010年平阳县气象观测资料的积雪日数统计,全县年均积雪日数0.7 d,最多的是1980年的6 d (图5 中b)。其中1971,1974-1976,1980,1983,1984,1989-1991,2000,2002,2005,2009 和2010年共15年出现积雪,其余25年均未出现积雪。发生降雪的时间段在12月到次年3月,最大降雪概率在2月,占总次数的36%,12月和1月的频率相当,3月出现降雪概率最小。

3 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导致的灾害次数、强度和损失也明显增多,给农业、林业、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出如下建议。

在现有气象观测能力的基础上,拓展监测领域,增加监测手段,丰富监测内容,提升机动性能和应急功能。建成观测内容较齐全、密度适宜、布局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满足今后一段时期气象灾害防御与现代气象服务的发展需要。

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预报的精细度、预警时效和准确率。

依托已有现代化建设成果,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已有资源和建设紧密衔接,组织确定并实施一批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加强当地重点防御区及农、林、交通等高影响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宣传,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牢牢抓住灾害防御的特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宣传引导,普及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知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1]叶笃正,严中伟.全球变暖的有序适应问题[J].气象学报,2008,66 (6):855-856.

[2]廖敏,龚乃弘,钟敏.江西省高安市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分析[J].吉林农业,2012,2 (1):224-226.

[3]吴善材,王成.回归方程在开平市高温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广东气象,2009,31 (2):38-39.

[4]钟启琴,陈建军,何俊峰.近37年南充市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24(4):398-401.

猜你喜欢
平阳县平阳日数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12A7 hollow cathode
1961—2016年汛期东天山北坡不同量级降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浅谈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
平阳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