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3-11-08 05:38羊纪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创伤性骨科入院

徐 静,季 宏,羊纪红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靖江,214500)

创伤性骨科住院患者的伤大多为意外事故所致,患者在遭受突然而来的身体伤害的同时,还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打击和压力,由于担心今后的功能障碍、手术疼痛、经济负担等诸多因素,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及康复[1]。护理人员在加强各种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科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创伤性住院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患者132例,其中男81例,女 51例,年龄19~67岁,平均43.8岁。创伤类型:32例腰椎骨折,15例颈椎骨折,12例骨盆骨折,27例上肢骨折,46例下肢骨折。文化程度:13例大学以上学历,52例高中及中专学历,6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职业:农民28例,工人75例,干部 18例,学生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6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存在疼痛、运动障碍,心理状态表现为心神不定、焦虑、脾气暴躁、悲观,少数人甚至有放弃治疗的心态。入院后依据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于入院当天、入院后1周、出院时分别应用精神科评定表对所有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实验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抑郁、焦虑的原因。护理人员在患者收治入院时即主动介入并与其交流,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的担忧,询问患者的需求,主动介绍科室情况及入院后将要进行的相关事宜与治疗,给予患者各方面的帮助,消除患者的担忧[3];②针对患者对病情及后遗症的担忧,积极给予心理疏导。由于病情突然发生,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患者容易对病情的程度产生误判,进而产生悲观、恐惧。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措施,并多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充分信任,建立起康复信心;③术前患者通常比较紧张,常担心手术失败、担心手术后疼痛等,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失眠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术前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通过术前谈话、心理疏导、音乐放松、患者关心的相关知识教育等内容,让患者充分相信现代医学技术,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患者的心理紧张程度。此外,术后密切巡视患者,除观察肢体运动、血供、呼吸、血压等生命指征外,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状态,并采取合适的止痛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4];④针对患者担忧经济负担的情况,及时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利用各种渠道主动为患者争取各种合法的经济权益,及时和医生沟通,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价廉的材料和药物,使患者切身感受到温暖和关心;⑤积极帮助患者行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肢体制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锻炼,并消除患者训练时的恐惧,上肢创伤患者应指导其练习单手吃饭、洗漱,下肢和腰椎创伤需卧床休息者应指导其在床上锻炼及大小便,尽量让其学会生活自理,从而重建康复信心[5]。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调查和心理状态评价[6]。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表1显示,入院时2组间HAMD、HAM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入院后1周和出院时实验组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后1周的HAMD、HAMA评分与其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入院后1周的HAMD、HAMA评分与其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了在入院初期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表1 2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比较( ) 分

表1 2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比较( ) 分

入院时 入院后1周 出院时组别HAMD HAMA HAMD HAMA HAMD HAMA实验组(n=70) 18.44±4.52 18.78±3.93 12.34±2.36 11.97±3.99 7.15±1.12 5.62±1.33对照组(n=62) 18.36±4.55 18.52±3.82 17.63±3.91 17.65±3.98 14.66±3.81 12.72±3.42

3 讨 论

患者遭受创伤时,在身体产生程度不等损伤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种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并对治疗和康复产生影响[7]。中国针对创伤后患者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护理工作者积极研究并制定完善的适合中国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8]。护理人员在做好各种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有效护理干预,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以配合治疗和康复[9]。护理干预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关注和纠结的问题也应不同,应根据年龄、文化、职业的差异采取个体化护理[10-11]。对有恐惧、担心遗留功能障碍的人及时疏导,让患者了解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良好的效果,消除其各种顾虑;对担心经济负担过重的人,及时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想方设法降低各种费用,使患者切身感受到关心[12];对孤独、没有人照顾的人,多巡视和探望,用各种方式关爱鼓励患者,让患者体会到温暖,感受到没有被社会遗弃。同时,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专科护理,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本研究显示,通过各种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能很快消除各种创伤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悦和其他焦虑、烦躁情绪,从而充分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时期,并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治疗质量[13]。

[1]陈红岩,杨金莲.骨科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J].中医正骨,2008,20(1):74.

[2]张春燕,陈红霞.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1,17(1):127.

[3]吕爱红,吴志敏,李海洪.人文关怀在创伤急救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639

[4]孙玉环.颞下颌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6):370.

[5]陈翰,张佳佳,李敏,等.创伤康复期患者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8):2006.

[6]Molnar T F.Curr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ic empyema in adult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7,32(3):422.

[7]刘建华,史小娟,丁红,等.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155.

[8]钱会娟,许燕玲,周玲,等.国外创伤患者心理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A):31.

[9]李永军.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214.

[10]王晶.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7,21(12):3329.

[11]王清华,许业松,孙爱萍,等.系统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0):1220.

[12]徐爱华,刘亚楠.患者术前需求心理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91.

[13]牛金柱,李保平,房树志,等.创伤止血止痛敷料在出血创面的应用效果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32(1):64.

猜你喜欢
创伤性骨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