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3-11-12 06:42王瑞鹏
关键词:南疆城镇化新疆

王瑞鹏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新疆自然资源储备丰富,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储备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新疆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因此,认清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新疆城镇化道路扫清障碍,不仅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巩固国家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疆城镇化的现状

截至2007年底,新疆共有城市22座,其中特大城市1座,中等城市8座,小城市13座。从城市的地域分布来看,南疆有7座城市,占城市总量的31.82%,北疆有13座城市,占城市总量的59.09%,东疆有2座城市,占城市总量的9.09%[1];从城市的规模来看,新疆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失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小城市规模太小,市区非农业人口在10万以下的城市有5座;从城市的密度来看,新疆城市密度为0.13个/104km2,远远低于全国0.68个/104km2的水平[2];从城市化的动力来看,新疆生产总值为3063.15亿元,仅占全国的1.46%。与全国城市工业化水平相比,新疆城市工业化低于全国1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城市的GDP中超过50%仅有5个城市,大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占其GDP的比重不足40%。[2]按城镇人口计算城镇化率,2007年新疆城镇化率为39.15%,新疆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则新疆城镇化率为26.83%,新疆城镇化处于初级阶段。[1]通过上述对城镇化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制约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客观合理地分析这些因素,为新疆城镇化道路扫清障碍,对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新疆的城市规模(市区非农业人口)

二、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干旱与半干旱区面积占全疆总面积的88.70%[3]。典型的干旱区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典型的绿洲景观。绿洲的分布受地貌结构、水资源分布以及人类历史活动的影响,绿洲多分布在荒漠、盆地或者山麓的边缘,绿洲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4.3%。城市散布在这些零星的绿洲之上,因此,新疆城市属于绿洲型城市,城镇化程度取决于绿洲规模与绿洲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处于沙漠或盆地的边缘,自然环境十分严酷。自然环境的恶劣会大大降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开发、使用成本,不利于人口的集聚,抑制城镇化。从投资者角度讲,自然环境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会排斥资本的进入,减缓城镇化[4]。此外,新疆9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疆总面积4.3%的绿洲之上,绿洲人口密度达到230-300人/km2,与东部沿海省区人口密度相当[5],形成了几块面积较大、人口集中的绿洲城市带,如天山北坡城市带、伊犁河谷城市带、吐哈盆地城市带以及南疆沿铁路沿线的某些小城市带。这种人口集中格局,一方面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新疆整体城市密度小,城市之间距离远,城市之间吸引能力不强,阻碍了城市之间合理的分工与要素合理流动,难以形成区域城市网络化发展的格局,城市之间只能以近域扩散为主,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扩散效应不足,中小城市对广大腹地农村地区辐射不足,以致出现小城镇发展不足与大城市超前发展并存的局面。

(二)产业政策因素

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达到40%,一大批老的煤炭基地已经呈现出资源枯竭趋势,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新疆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储存量约占陆上资源储存量的34%。最近几年,新疆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实施资源优势转化战略,使石油化工产业成为新疆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截至2007年底,新疆工业总产值为1405.11亿元,石油化工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122.89亿元,附加值为897.63亿元,分别占新疆工业总产值79.91%和63.89%。[1]石油工业的发展大大的加速了新疆城市化进程,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都是石油城市,例如,新疆四大石化基地—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独山子、吐鲁番—哈密以及南疆的库尔勒市,四大基地的城市生产总值占全疆生产总值的48.62%。

有学者研究表明,产业类型主要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四类,产业所属的类型不同,其对劳动力吸收能力也不相同。[6]石油化工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新疆石油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北疆的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鲁番以及南疆的库尔勒等大中城市,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新疆与全国各地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但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其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而新疆,尤其是南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就很难进入像石化这样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因此,新疆石化产业吸收劳动力的数量有限。而像纺织业与副食品加工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吸收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其规模小而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精深加工程度不够、缺少品牌等原因,在新疆工业产业中占有的比例过小,对劳动力吸收能力不强,到2007年,新疆纺织业总产值为134.4亿元,增加值为33.9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9.56%和2.41%,副食品加工业生产总值为125.5亿元,附加值为25.8,分别占新疆工业总产值的8.93%和1.83%[1]。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疆呈现出“本土”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困难与城镇化发展缓慢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主要以资本密集型的石油产业为主,而劳动型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新疆工业产业结构中占的比例过小。

(三)地区差距因素

由于自然、人文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格局分明。按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算,2007年,新疆北疆地区城镇化率达51.32%,南疆地区城镇化率达22.31%[1]。按着城镇化阶段性理论,城镇化率处于30%与70%是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城镇化处在30%以前属于工业化前期,即社会开始步入工业化阶段,城市处于70%以后属于工业化后期。[4]南疆地区基本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城镇化主要的驱动力是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要力量,城镇化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农业剩余产品的交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一些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分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对地区的辐射能力较差。而北疆地区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三产业为城镇化主要的驱动力量,城镇化的实现形式是大城市超前发展,在大城市扩散作用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以乌昌都市圈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在它的强大的辐射功能下,逐步形成了沿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即哈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沿线的城市带,城市分布由“点”状发展为“面”状,并沿交通路线呈现“带”状结构。有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占有量成正比。[6]截至2007年底,北疆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125.59元,南疆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3559.05元,全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9110.79元。[1]

从上述意义上讲,制约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就是南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过低。因此,提高南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统筹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减少南疆与北疆发展差距以及提高新疆整体城市化水平有重大意义。

(四)宗教文化因素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枢纽的新疆,自古就是东西方宗教传播的汇聚之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化,新疆各种宗教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16世纪初,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7]。使新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的格局,对新疆城镇化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多宗教、多民族的聚集区,因为不同民族操不同的语言、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不同的宗教,各方面的异质性会弱化各宗教民族之间的交往,进而不利于区域之间要素的流动。

其次,伊斯兰教作为新疆的主要宗教,新疆10个少数民族大部分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乃至民族心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都要在宗教的指导下进行规范。

三、对策建议

(一)结合新疆实际区情,积极完善城市布局体系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由于绿洲散布在干旱区各城镇相距较远,人口密度小且分布不均,沿交通干线呈线状串珠状分布,距全国经济重心较远,二元城市结构明显。新疆城镇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首位度较高,首府乌鲁木齐在整个体系中占有绝对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乌鲁木齐的快速扩展,导致城市发展空间受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乌鲁木齐强大的吸引辐射作用,又使其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处理城市扩展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拉动周边区域的进步成为该区域现阶段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城镇体系的功能组合结构来看,新疆城市体系存在着功能交叉和重合现象,表现在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和大、中、小城市、城镇与乡村之间功能不清,协调发展效应不明显等问题。目前除克拉玛依、库尔勒、哈密、奎屯等少数城市外,新疆绝大多数城镇产业结构雷同,城市功能专业化不突出,大多以行政职能为主。高度专业化的城市只有克拉玛依,交通运输专业的化只有哈密、奎屯、库尔勒三个城市有较明显的体现。多数县城和一般建制镇是为农业和城镇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小区域中心城镇,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水平低,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弱。

由于新疆的许多市镇是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等行政力量推进城镇化的结果,使城镇人口虚化扩大,大量乡村人口未经职业和空间的转移,而只是因为所在地行政建制发生变化而成为市镇人口。市镇中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使城镇功能弱化,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新疆的城镇化建设,应注重城镇体系功能结合和优势互补,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布局体系。

(二)改善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新疆地域辽阔,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别占全国储量的30%、34%和40%。[7]新疆是全国重要的五大农业生产基地和著名的瓜果之乡,盛产、加工优质棉花、番茄、酿酒葡萄、哈密瓜、香梨、巴旦木等大批特色农作物。此外,新疆是有维、汉、回、哈等13个久居民族聚居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有保存极其完整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使新疆拥有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实施和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精神,国家对新疆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和特殊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使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问题、人才等多方面问题有了改善。

2007年末,新疆共有22个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13个,另有县城、建制镇269个[8],城镇发展初具规模。细细研究发现,这些城镇较多立足于本地的棉花、油气、煤炭、特色旅游业等特色资源,但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典型城镇,如现代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和库尔勒、旅游城市喀什、特色农业大县玛纳斯以及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富蕴县等。从一定程度上看,新疆一些城镇已经形成了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雏形。但是,在这些城镇当中,除了少数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外,其它大部分城镇的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仍比较小,带动辐射能力较弱,积聚效应不明显,因此导致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如果这些城镇能够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强势转化,不仅为城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地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也会明显提升,城镇化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改变新疆呈现出的“本土”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困难与城镇化发展缓慢局,应改善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进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三)加快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由于自然、人文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加快新疆城镇化发展,提高南疆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于统筹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减少南疆与北疆发展差距以及提高新疆整体城市化水平有重大意义。

1.加快发展南疆区域中心城市。

从南疆城市发展状况来看,南疆地区远离乌鲁木齐,其间隔空间较大,缺少经济辐射的接力站。南疆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资金、信息、商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产生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影响和带动整个南疆经济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南疆地区的交通网。

北疆地区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三产业为城镇化主要的驱动力量,城镇化的实现形式是大城市超前发展,在大城市扩散作用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以乌昌都市圈为中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群,在它的强大的辐射功能下,将逐步形成了沿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即哈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沿线的城市带,城市分布由“点”状发展为“面”状,并沿交通路线呈现“带”状结构。结合北疆城市带发展的优秀经验在新疆内部地区应以北疆铁路和312国道为轴线与南疆铁路和314国道为轴线,构建“人”字形城市带。即,以乌鲁木齐为一级中心城市,“北疆城市带”;南疆地区应以南疆铁路和314国道为轴线,以库尔勒市为一级中心城市,建立库尔勒市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喀什市的“南疆城市带”。

3.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南疆城镇化现有主要的驱动力是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要力量,城镇化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农业剩余产品的交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一些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分布,各自都是各自区域的中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对地区的辐射能力较差。建立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扶优扶强“农字号”企业,托宽产品营销网络平台,建立长效问题销售关系,加强与疆内外的产销衔接。加大特色产品品牌培养力度,将棉花、番茄、酿酒葡萄、哈密瓜、香梨、巴旦木等打造成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收益,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积极引导宗教为新疆城镇化建设服务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作为中亚在中国的延伸地带,受历史、地理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最总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多种宗教形式并存的格局、多民族集聚,减阻碍了新疆城市化的进程。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推进和加快新疆的城市化进程。

首先,在多宗教、多民族集聚区,全面普及普通话教育,在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和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普通话沟通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民族、各区域之间要素流通。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就是宗教自由政策,尤其是在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维新疆吾尔地区。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都要在积极的、先进的文化的指导下进行规范,这样有利整个民族的进步,同时也能很好的推进文化的脚步。伊斯兰教深表现出其消极的一面,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积极能力进取这样观念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6[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高新才,高宏霞.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蓝皮书(新疆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5.

[3] 韩德麟,高志刚,樊自立.新疆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5.

[4] 张敦富.中国区域城镇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60.

[5] 陆易农.论城市的有机属性[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80-81.

[6] 高德步,吕致文.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就业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7] 国家民委政法司.新疆研究文论选(第三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45-346.

[8] 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疆城市1978-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南疆城镇化新疆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家乡的城镇化
筑梦南疆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新疆多怪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