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民家腔”的“子”尾

2013-11-12 06:42钟江华
关键词:儿化芙蓉音节

钟江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东界石门县、慈利县,南毗张家界市、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省宣恩县、鹤峰县。现属张家界市管辖。芙蓉桥白族乡地处桑植县的东北部,据1982~1983年省、州、县民族联合考察组的考证,居住于此的白族同胞系南宋时期因战乱从云南大理,后经江西辗转流落于此的白族人后裔。[1]511因白族人曾长期被称为“民家人”,其所说的汉语方言也被称作“民家腔”。芙蓉桥话是最为地道的“民家腔”*主要发音合作人:钟高众,男,白族,1952年生,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人。。

芙蓉桥话的声韵调系统:

1.声母27个:p、p‘、m、pf、pf‘、f、v、t、t‘、n、ts、ts‘、s、tʂ、tʂ‘、ʂ、、、‘、、、、k、k‘、、x、。

3.单字调5个:阴平31、阳平53、上声24、去声22、入声213。

一、“子”尾的语音形式

(一)芙蓉桥话中的“子”在表达未虚化的意思时,单用或处于首音节时均读上声24

如“子女、子孙、子弟、子时”等。处于末音节时少部分读上声24,如“父子fu2224”,大部分时候调值由前面音节调值决定,读得相对轻、短一些,如“老子nau24044人名、孔子k‘u24044、男子nan53-55043”等。

(二)表达虚化的意思时其调值基本由前面音节调值决定,统一记作0

本文所指的“子尾”即为意思上虚化,且调值不为上声,而是由其前面音节调值决定的“子尾”词。

(三)除了上面两种读音,芙蓉桥话中还有少数“子”尾读作tɛ0

如:桌子|椅子|鸭子|箸子筷子|星子星星|什么子什么|升子壳升子,量粮食的器具

上面举例现在只有一些老年人还在说,下面举几个现在年轻人也会把“子”读作tɛ0的例子。

(1)读tɛ0,如:

沙子子ʂa31-33

谷子子pfu213-21

(2)读tɛ0、0均可,但以读tɛ0为更纯正。如:

婆子娘p‘o53-55tɛ043/043

婆子佬儿p‘o53-55tɛ043/043n

貂鼠子tiau31-33ʂ021tɛ021/

老鼠子nau24ʂ24-44tɛ044/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界市区等地方言将上面“么子”一词念作mo53-55043。

实际上,将“子”尾念作声母t在其他很多汉语方言中均有存在,如:

山西长治[2]55-57:包子p213t1313|扇子sa44t1313|胰子i24t134|房子fa24t134

山西万荣[3]50:小子xiau55·t儿子;男孩子|瞎子xa51·t

安徽定远[4]82:椅子t|房子t|汗衫子t|头绳子t

河南商丘[5]518:开尾韵后读tei:鸽子|桌子|瘸子|孩子|柿子|兔子|包子;鼻尾韵后读nn:胆子|院子|本子|蚊子|镜子|聋子。韩昕认为商丘话中的tei和nen之间具有互补的分布关系,是同一个成分的语音变体。变异的原因是同化,处在鼻辅音韵尾后的tei被同化了:声母鼻化,由舌塞音t变成鼻辅音n;韵尾i脱落,被鼻化为n,即tei同化为nen。[6]112-113

山东曹县南部地区、定陶分部乡镇的“子”尾除了在非鼻尾韵后读tei外,在鼻尾韵后还有另外两种不同的读音:在前鼻音韵尾后读nen;在后鼻音韵尾后读ne。tei是本来的形式,nn是tei的变体形式。[6]113

通过以上几种方言将“子”尾变读作声母n的语音现象,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芙蓉桥话中有个词尾nɛ或lɛ(芙蓉桥话声母n有自由变体l),如“伢儿□r53-55nɛ043(或lɛ)小孩儿;鸟儿□tir24nɛ044(或lɛ)鸟;赤子阴”,不知其读音是否跟“子”有关系。

在很多汉语方言中都有将“小孩”叫做“伢子”的,如:湖南长沙:a130;安徽安庆:a340;江西新余:a42te0。[7]2034泛指“鸟”或“鸟类”这个意思时,芙蓉桥话“鸟儿□tir24nɛ044”跟很多汉语方言的发音较一致,如:江西宜春:鸟立tiɛu53li0;江西莲花:鸟俚福建长汀:鸟俚⊂tile⊃;上杭:鸟俚⊂tie lɛi⊃;福建泰宁:鸟俚tau51l0;湖南耒阳:iou41li0;湖南临武:鸟嘚tiou55te0[7]1349-1351。其本字究竟为何,还需作进一步的考证。

跟上面那些方言把“子”尾成系统读作t声母不同,芙蓉桥话中的“子”尾读作t声母已经只剩上面所举的少数一些例子了。随着像“婆子娘婆婆、婆子佬儿(公公)”这几个仅存的“子”尾现在也已经既可以念tɛ0,又可以念0,由此我们可以预测,芙蓉桥话“子”尾念作t声母的现象将会逐渐成为历史。

(四)“子”尾的变调

芙蓉桥话中双音节“子”尾词的调值均由其前字调值决定。如:

前字阴平31

前字阳平53

骗子p‘iɛn53-55043茄子‘yɛ53-55043

前字上声24

前字去声22

前字入声213

叶子iɛ213-21024麦子mɛ213-21024

二、“子”尾的语法结构

从语法结构上看,芙蓉桥话中的“子”尾词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少部分量词之后。下面分别进行讨论。文中对于可加可不加的“子”尾,且不改变词义时用“()”予以标注。为方便阅读,在不清楚本字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方言中的同音字代替,并在其右上角用“=”予以标识。

(一)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加“子”尾

1.双音节“子”尾词

A:蚊子苍蝇、蚊子的合称、丸子药丸,肉丸子、蜂子蜜蜂、菌子蘑菇、橘子、杏子杏、厨子厨师

B:胆(子)胆量、疤(子)疤痕、索(子)绳子、箅(子)箅子、裤(子)

上面A组“子”尾词的词干一般不能单用,而B组词的词干可以单用。

2.三音节“子”尾词

这种三音节“子”尾词在所有“子”尾词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有下面两种组合方式。

A:寡妈子寡妇、貂鼠子紫貂、娘儿母子母亲与子女的合称、爷儿父子父母亲和子女或父亲和子女的合称、水牯(子)公水牛、黄牯(子)黄公牛、骚牯子没有阉割的牛、寒毛(子)寒毛、月母子月母、粟米(子)小米、脸包(子)脸蛋儿、包谷子玉米粒、黄豆(子)黄豆

B:糖蜂子蜜蜂、饭厨子摆酒席时专门蒸煮米饭的厨师、半罐子半桶水,比喻功夫还不到家、满罐子一桶水,相对于“半桶水”而言,比喻工夫

很深,真正厉害的人物、酒癲子酒疯子、洋癲子洋疯子、气鼓子容易生

气的人、铜壳子铜钱、饭蚊子、绿蚊子、麻索子麻绳、屎狗子狗腿子、木房子木头房子、砖房子、屎肚子大肚子、人贩子、牛贩子、猪贩子、皮褂子皮袄、小方子偏方、叫驴子驴子、小钳子匕首、篦梳子篦子、齉鼻子鼻子不通气,发音不清晰的人、沙鼻子容易出鼻血的鼻子、酒坛子装酒的坛子;引申指能喝酒的人、手膀子手臂、二流子、虱虮子虮子,虱子的卵、好调子好话;好主意、坏调子坏话;坏主意、腿梗子、秤秆子秤秆、秤盘子秤盘

我们根据各音节之间相互结合的紧密程度将以上三音节“子”尾词初略分成上面A、B两类,A类“子”尾词的前两个音节结合相对较紧密。B类“子”尾词的后个音节结合较紧密,首音节相当于一个定语。而对于一些本字尚不清楚的习惯常用语则更适合看作一个整体,如:

蠚辣=子xuo213-21na024

麻=浓=子ma53-55nu043

风壳=子xu31-33k‘uo021

麻坼=子ma53-55tʂ‘ɛ043

重叠“子”尾名词很少,目前仅发现一例,且本字待考:勾=勾=子kei213-21kei024044拐枣

3.四音节“子”尾词

四音节“子”尾词一般都是前、后两个音节的结合。如:

玲珑帐子玲珑蚊帐、萝卜缨=子萝卜菜、酱油坛子、老虎钳子老虎钳

4.“子”尾词加名词

“子”尾词作定语,后面再接名词,构成其他含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

婆子娘婆婆,丈夫的母亲,背称、婆子佬儿(公公,背称)、儿子家男人家、坨子汗豆大的汗珠、鹤子娘白鹤、流子伢儿(二流子)、块子肉、茄子秧儿(茄子苗)、门=子话讽刺话、桐子树油桐树、苦楝子树苦楝树、茶子树油茶、倍子树盐肤木,又称五倍子树、腰子盘杀猪用的长条形大澡盆、头子碳没有烧透的木炭、麦子面、蕻子菜某些蔬菜的长茎;“蕻”谐音“奉”:喜欢吃蕻子菜,喻指爱听奉承话、重木子树苦槠、人来子疯人来疯、老鼠子屎老鼠屎、孤老子心喻指不顾惜别人,喜好独占独用之人、辣酱子油山胡椒油、洋子钵钵儿(海碗)、油甲=子虫蟑螂

(二)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加“子”尾

1.单音节动词后接“子”尾,变为名词。如:

锯子、骗子、梳子、剪子、拍子、滚子轮子

2.述宾结构加“子”尾,变为名词。如:

败家子、引窝子引蛋

3.动词加“子”尾后仍为动词的例子很少,目前我们仅发现“假装(子)假装”一例,另外还有一个“子”尾词“爸=子pa22022以为”也为动词,其本字待考。

4.“动词+下儿+子”

此结构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词+动词”、“动词+一+动词”、“动词+一下”,表达一种短时义或尝试义,或者“动词+一点儿”。“子”可以省略,语义不发生变化,有以下几类意义的动词可出现在此种结构之中。如:

(1)表动作行为:

玩下儿子玩儿一玩儿歇下儿子歇一歇

洗下儿子洗一洗看下儿子看一看

听下儿子听一听睏下儿子休息休息

关下儿子关一关猜下儿子猜一猜

甩下儿子甩一甩用下儿子用一用

等下儿子等一等讲下儿子讲一讲

站下儿子站一站坐下儿子坐一坐

问下儿子问一问走下儿子走一走

跑下儿子跑一跑动下儿子动一动

笑下儿子笑一笑哭下儿子哭一哭

讲下儿子讲一讲学下儿子学一学

催下儿子催一催宣传下儿子宣传宣传

批评下儿子批评一下

(2)表心理活动:

想下儿子想一想喜欢下儿子喜欢喜欢

恨下儿子恨一恨羡慕下儿子羡慕羡慕

(3)表趋向:

来下儿子过来一点儿/过来一下去下儿子过去一点儿/过去一下

出来下儿子出来一点儿/出来一下过来下儿子过来一点儿/过来一下

过去下儿子过去一点儿/过去一下出去下儿子出去一点儿/出去一下

上来下儿子上来一点儿/上来一下上去下儿子上去一点儿/上去一下

起来下儿子起来一点儿/起来一下下来下儿子下来一点儿/下来一下

下去下儿子下去一点儿/下去一下起去下儿子上去一点儿/起来一下

回来下儿子回来一下回去下儿子回去一下

进来下儿子进来一点儿/进来一下站出去下儿子站出去一点儿

走进来下儿子走进来一点儿进去下儿子进去一点儿/进去一下

(三)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加“子”尾

1.形容词+下儿+子

此格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形容词+(一)点儿/一下”,表示程度等略微增加或减少。“子”可以省略,语义不发生变化,如:

软下儿子软一点儿硬下儿子硬一点儿

聪明下儿子聪明一点儿大方下儿子大方一点儿

直下儿子直一点儿大下儿子大一点儿

起=亏下儿子辛苦一下黄下儿子黄一点儿

注意下儿子注意一点儿听话下儿子听话一点儿

懂事下儿子懂事一点儿简单下儿子简单一点儿

2.形容词+人+子

此结构实际上是“形容词+人”,即所谓“使感结构”与后缀“子”的结合,相当于形容词或名词。

(1)相当于形容词:表示使人感觉怎么样,一般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感觉或感受,前面可加程度副词“好”,“子”一般不省略。如:

(好)急人子让人感到(很)着急|(好)吵人子让人觉得(很)吵

(好)丑人子让人感到(很)害羞|(好)气人子(很)气人

(2)相当于名词:懒人子懒汉(懒人子有懒人子的命,不

要你担得焦心)|穷人子穷人

部分动词后也可以构成此结构,如:

(好)吓人子(好)吓人、病人子病人、死人子死人

(四)量词后加“子”尾

块子、片p‘iɛn24子片儿,块状(物)、坨子、升子量粮食的器

具,容量为一升、本子、个子

(五)此外,还有几例副词“子”尾词,其本字待考。如:

办=子pan22他是~来看你的。

现=子iɛn22他硬~没得钱,还买上这么多的东西他本身就没有钱,还买上这么多的东西!

落=子nuo213-21你也~听话下儿!

三、“子”尾的语法作用

(一)构词作用

“子”尾在芙蓉桥话中是成词——尤其是构成名词的重要手段,不加“子”尾便不能单说。如:

奶子乳房(此说法较粗俗、不文雅)、流子二流子、星子星星、调子办法;话、体子身体素质、点子运气:~低(运气差);~好(运气好);主意、

保=子pau24牙龈子牙垢、眼罩子眼镜、信壳子信封、

锑壳子硬币、刨叶子刨花、辣酱子山胡椒、雾雨子浓雾凝结成的小水

珠、雪米子雪粒、泥糊子稀泥、烂泥、长袖子长袖、经干子名词,

名堂,花样,名目;道理,内容

(二)区别词义

少部分词语加“子”尾后意思发生了变化。如:

腰—腰子肾草(草)—草子蜱虫

米粉—米粉子大米磨成的细粉马动物—马子妓女

戏—戏子唱戏的人

(三)转换词性

部分动词(包括兼动、名两类的词)、形容词或量词加“子”尾后均变为名词。如:

用磨把粮食弄碎→磨子名词,把粮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两个圆升量词,容量

单位→升子名词,量粮食的器具痞子形容词,不遵守规则:他好~→痞子名词,恶棍,流氓车动词,用风车(一种传统农具)风扬谷物;名词,运输工具→车子名词,运输工具筛动词,斟(茶);让筛子作水平圆圈形转动,用来筛选→筛子名词,用竹篾编制成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大的留在上面

(四)带有“小”的附加义。如:

少部分词语加“子”尾后便带有了“小”的附加义,如:岩骨石头—岩骨子小石子儿,米饭中的沙子

(五)带有贬义性的感情色彩

带“贬义”色彩,这主要是针对与描写人有关的一些词语来说的。与“儿化”表“亲切、喜爱”等“褒义性”特点所针对的面来比较就要狭窄得多。一般指人的缺陷或不足,含有一定的贬义或消积色彩;用来表达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或所从事的职业时,一般地位和身份都较低下。如:瘫子、瞟子斗鸡眼、癫子疯子、癞子、麻子、瞎子、聋子、驼子。

四、“子”尾的特点

跟普通话相比,芙蓉桥话中的“子”尾词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部分词语芙蓉桥话带“子”尾,而普通话不带。如:

芙蓉桥话 普通话 芙蓉桥话 普通话

狗子 狗 卷子 试卷

梨子 梨 腰杆子 腰杆

茶叶子 茶叶 虾米子 虾米

蚂蚁子 蚂蚁 锯末子 锯末

砧板子 砧板 栗板子 板栗

眼珠子 眼珠 (菜)园子 菜园

短袖子 短袖 毛桃子 毛桃

皮带子 皮带 布鞋子 布鞋

蜘蛛子 蜘蛛 老鼠子 老鼠

(二)芙蓉桥话不带,而普通话带“子”尾。如:

芙蓉桥话 普通话 芙蓉桥话 普通话

刀 刀子 梯 梯子

虱 虱子 刷[注]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动词,擦拭、涂抹、清洗;名词,刷除污垢或涂抹用的工具。刷子

凳 凳子 种 种子

屋 屋子 稗 稗子

油渣儿油渣子 衣袖 袖子

柜 柜子 被窝 被子

私伢儿私生子 孙伢儿孙子

另外也有一些词语,如“黄豆、绿豆”等,在普通话中不加“子”尾,而在芙蓉桥话中可以加“子”尾,也可不加,其中“绿豆”需要先儿化,构成儿化“子”尾词“绿豆儿(子)、黄豆(子)”。

当然,还有一些词语是芙蓉桥话和普通话都带“子”尾的。如:

骡子、驴子、桌子、瓶子、鸭子、椅子……

(三)“子”尾和儿化是汉语当中两种重要的构词手段,芙蓉桥话中的“子”尾词和“儿化”词都很丰富。日常口语中,部分词语说成“子”尾和“儿化”形式均可。如:

筷子—筷儿店子—店店儿

蚯肠子—蚯肠儿啄米=子蝗虫—啄米儿

缸子—缸缸儿蒜瓣子—蒜瓣瓣儿

辫子—辫儿盘子—盘盘儿

毯子—毯毯儿块子片儿状—块块儿

个子体形—个个儿本子—本本儿

火架子—火架架儿寒毛子—寒毛毛儿

部分词语说成儿化形式感觉更顺口,如“帽儿”,说成“帽子”则感觉比较“正式”。

上面这些例子不管在语义上,还是感情色彩上基本没有差别,说成任何一种形式均可。但很多重叠式儿化词语便带有一种表示“亲切、喜欢”的感情色彩。如:

梳子—梳梳儿椅子—椅椅儿

沙子—沙沙儿爪子—爪爪儿

皮子皮儿—皮皮儿辫子—辫辫儿

帽子—帽帽儿锑壳子硬币—锑壳壳儿

“子”尾词后面儿化:

黄豆子(儿)饭篓子(儿)

糖子儿(糖霜花生米)小柑子(儿)

燕子(儿)呀咕子儿(蝉)

汗鼓子儿(薏苡)

心窝子儿in31-33uo31-21t

个别词语的“儿化”和“子尾”形式有语义上的差别。如:

草草儿(草)—草子蜱虫罩罩儿(帽檐)—罩子雾

舌子一般指猪的舌头—舌头儿(指其他动物的舌头)

衣架子身材;衣架—衣架架儿(衣架)

炉子儿(放置在饭桌上用来炖菜的个头较小的火炉,一般只烧没有烟雾的火炭或

木炭)—炉子泛指一般作炊事用的火炉

重叠后儿化便带有一种强调的含义,或者表达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如:

样子(子儿)、沙子(子儿)、木房子(子儿)、裤子(子儿)、升子(子儿)

有些词语芙蓉桥话只用“儿化”,不用“子尾”。如:

柜柜儿kuei22kur22柜子

棍棍儿kuen53-55kur53-43棍子

参考文献:

[1] 桑植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桑植县志[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2] 乔全生.山西方言“子尾”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

[3] 吴建生.万荣方言的“子”尾[J] .语文研究,1997(2) .

[4] 岳秀文.安徽定远方言中的“子”尾[J].池州学院学报,2010(2) .

[5] 张世方.商丘话的子尾[tei]及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8(5).

[6] 韩昕.河南商丘话里的tei nen[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5).

[7]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儿化芙蓉音节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拼拼 读读 写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北京话(36)
我的芙蓉李树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
轻嗅芙蓉妆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