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灾难素质影响作用的评估:基于五省市中学生的调研数据

2013-11-20 06:31魏彤儒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促进作用灾难素质

魏彤儒

(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河北保定071003)

面对自然和社会灾难的全球性挑战以及我国十分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2008年汶川地震后,党中央明确提出,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各省市的减灾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普及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基于此,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教育力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灾难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因其启蒙性、亲缘性、终身性和浸染性特点,在青少年灾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日益被学界和民众所认同。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家庭在灾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已形成共识,但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指防灾、应灾、减灾素质)的具体影响如何?学术界并无专题研究,虽然也有部分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评价,但基本上是定性分析或笼统判断,缺乏翔实数据基础和科学评价方法。科学评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具体影响作用,是探寻家庭灾难教育经验与不足的基础性工作,能为增强家庭灾难教育的针对性提供基本指导。因此,本文基于全国性调研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技术,客观评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具体影响作用。

一、数据说明与变量选择

本研究所用数据源自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单列学科研究课题《我国青少年灾难教育的客观考量与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关于我国中学生灾难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数据。问卷调查涉及北京、河北、四川、湖北、福建五个东、中、西部典型省市;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84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2,643份,有效回收率为92.83%;调查遵循了多水平随机群体样本程序,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灾难知识与技能、灾难心理、灾难教育实施情况等具体信息。笔者抽取了1,544个初中生样本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灾难可分为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灾难素质包括灾难意识、灾难知识(即防灾、应灾、减灾知识)、灾难技能(即防灾、应灾、减灾技能)、灾难心理四方面的素质,其中灾难知识和技能是灾难意识和心理形成发展的基础,是灾难素质的主要体现。因此,选取自然灾难知识、社会灾难知识、自然灾难技能和社会灾难技能四个变量,作为代表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因变量。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常见的自然灾难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水灾、滑坡泥石流、雷电灾难和雪灾冻灾七项,常见的社会灾难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交通灾难、煤气泄漏、公共踩踏及火灾六项。各项灾难取值均为1~5分,代表青少年对各灾难知识或技能从“不了解”到“很扎实”,从“不会”到“很熟练”。因此,自然灾难知识和自然灾难技能的得分满分为35分,社会灾难知识和社会灾难技能的得分满分为30分。研究分别控制了性别、年龄、户籍、年级、是否独生、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是否多灾地区、社会灾难教育、家庭灾难教育、学校灾难教育和自我灾难教育因素,并重点关注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作用。

二、经验研究

(一)描述分析

1.变量描述

因变量层面,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得分均值为19.12,社会灾难知识得分均值为18.51,自然灾难技能得分均值为18.69,社会灾难技能得分均值为18.65。青少年对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好于自然灾难知识和技能。自变量层面,样本中男女生比例为47.9%和52.1%;平均年龄为14.30岁;农村和城市户籍的样本比例为62.2%和37.8%;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分别占总样本的41.4%、25.5%和33.1%;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样本比例为49.4%和50.6%;超过八成的青少年生活在常规结构的家庭中;73.6%的样本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家庭经济水平中等以下和中等以上的样本分别占17%和9.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样本比例为17.6%,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大专的样本比例分别为45.9%、18.3%、4.6%和6.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样本比例为5.8%和1.4%;多灾区和少灾区的样本比例为13.8%和86.2%;社会开展灾难教育的情况是:44.2%的样本表示从未接受过,40.5%的样本表示偶尔开展,表示经常开展和已形成相关体系的仅占9.5%和5.8%;20.2%的家庭从未开展过灾难教育,偶尔开展的占53.4%,经常开展和一直非常重视并积极落实的为16.3%和10.1%;22.5%的学校从未开展过灾难教育,偶尔开展的占58.5%,经常开展和已形成相关体系的为12.2%和6.8%;4.9%和13%的样本表示,平时有非常充分或比较充分的应灾准备,有一点准备的比例样本为57.6%,没有任何准备的样本比例为24.5%。

2.家庭灾难教育差异与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关系

调查发现,所在家庭“没有”开展灾难教育的青少年,其自然灾难知识、社会灾难知识、自然灾难技能、社会灾难技能的得分均值分别为 18.53、17.99、18.35 和 18.29;所在家庭“偶尔”开展灾难教育的青少年4项得分均值分别为18.48、18.09、18.11和18.32;所在家庭“经常”开展灾难教育的青少年4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0.36、19.66、19.73和19.31;所在家庭“一直非常重视并积极落实灾难教育”开展灾难教育的青少年4项得分均值分别为21.63、19.83、20.51和20.08。比较可知,所在家庭“一直非常重视并积极落实灾难教育”的青少年比“没有”开展家庭灾难教育的青少年各项得分均值分别高出3.10、1.84、2.16和1.79分。可见,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大于对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的影响,尤其对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的影响作用最大,而对社会灾难技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上述情况可能与家庭灾难教育的内容偏好有关。

(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运用OLS模型进一步考察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作用。

1.综合回归分析

我们通过控制个人、学校、社会层面的变量,具体分析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显示(见下表),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社会灾难知识、自然灾难技能和社会灾难技能得分均值的提高,即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升;从回归系数看,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的促进作用最大。回归结果与描述分析结论一致。其他变量的相关回归结果主要有: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灾难素质相对较高;家庭经济水平对青少年的灾难素质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越高,青少年的灾难素质越好;城市户籍的青少年灾难素质高于农村户籍的青少年;相比非多灾地区,多灾地区的青少年灾难素质较高;自我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2.分群体回归与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是否稳健,进一步厘清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群体中不同人群灾难素质的影响差异,鉴于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研究选取户籍、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三项划分标准,分人群探究家庭灾难教育的具体作用机制(回归结果见下表)。

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回归(总体和分群体)表

以自然灾难知识得分为因变量,分人群检验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非常明显,家庭灾难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群体中各类人群自然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城乡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家庭灾难教育对男性和独生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仅对女性和非独生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家庭对女性和非独生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的教育效果可能更好。

以社会灾难知识得分作为因变量进一步分人群考察,总体来看,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社会灾难知识水平的影响同样非常稳健,家庭灾难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群体中各类人群社会灾难知识得分的增加。家庭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具有较为显著的群体差异性:家庭灾难教育对农村户籍青少年的社会灾难知识水平影响显著;对于不同性别青少年的社会灾难知识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总体看,家庭灾难教育对女性青少年的影响作用稍大。此外,家庭灾难教育仍然对非独生子女的灾难素质影响显著,对独生子女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家庭对农村户籍和非独生青少年社会灾难知识的教育效果优于城市户籍和独生青少年。

以自然灾难技能得分为因变量分人群检验,家庭灾难教育对青少年自然灾难技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人群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家庭灾难教育显著促进了农村户籍青少年、女性青少年、非独生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城市户籍青少年、男性青少年、独生青少年灾难素质并无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家庭对农村户籍青少年、女性青少年、非独生青少年自然灾难技能的教育效果优于城市户籍青少年、男性青少年、独生青少年。

以社会灾难技能得分为因变量进一步分人群考察,家庭灾难教育对农村、女性和非独生青少年社会灾难技能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城市、男性和独生青少年的社会灾难技能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家庭对农村户籍青少年、女性青少年、非独生青少年自然灾难技能的教育效果优于城市户籍青少年、男性青少年和独生青少年。

三、主要结论与若干思考

(一)研究结论

首先,家庭教育显著促进了青少年灾难素质的提高,而且作用机制非常明显。总体回归结果显示,总体看,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群体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及技能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灾难素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结构差异。从城乡群体差异看,家庭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及技能的提高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城市青少年群体自然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于城市青少年自然灾难技能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对于其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提高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说明农村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子女灾难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全面而显著;城市家庭单纯重视子女自然灾难知识的教育,对自然灾难技能的教育严重缺失,对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教育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从性别群体差异看,家庭教育对于女性青少年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及技能的提高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男性青少年社会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于男性青少年自然灾难知识、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促进作用不显著。说明家庭更偏重对女性子女实施灾难教育,对女性子女灾难素质的促进作用全面而显著;家庭对男性子女的灾难教育相对忽视,偏重社会灾难知识的教育,对自然灾难知识技能和社会灾难技能教育的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从独生非独生群体差异看,家庭教育对于非独生青少年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及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独生青少年仅在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上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说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子女灾难素质的提高促进作用全面而显著;独生子女家庭对青少年子女的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教育程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对子女自然和社会灾难技能的教育严重缺失。

最后,家庭偏重灾难知识教育,忽视灾难技能培养。总体来看,家庭教育促进了青少年中各群体自然和社会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但是对于青少年灾难技能的作用机制不具有普遍性,主要是对农村户籍、女性和非独生青少年群体的影响较为显著,说明家庭教育较多重视灾难知识教育,在灾难技能维度存在教育缺失或偏差。

(二)若干思考

1.充分发挥家庭灾难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持久、广泛而深刻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部分[1]。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均应高度重视家庭在青少年灾难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家庭灾难教育功能。政府应尽快在灾难及教育类立法中,添加家庭教育的相关立法内容,以充实青少年灾难教育链环,形成青少年灾难教育合力;制定青少年灾难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我国青少年灾难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体系,为青少年灾难教育工作提供基本指导;通过制度化的家长培训,不断提升家庭灾难教育素质;建立青少年灾难教育基地,编制家庭灾难教育教材资料,推出有益于提高青少年灾难素质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防灾减灾社会文化环境,推动家庭灾难教育的有效开展;加强青少年灾难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置或支持大学或科研机构成立青少年灾难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家庭灾难教育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广泛开展包括家庭灾难教育在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家庭与学校、社区、媒体的教育合作机制,实现经验及信息的多向度共享;组织开展合作育人活动,促进青少年之间、家庭之间、家校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家庭与媒体之间的教育互动,积极推动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教育环境的形成。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子女的家庭灾难教育,做好家庭灾难教育总体规划,努力实现灾难教育的规范、持续发展;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子女的合理需要与个性,选择科学、适当的教养方式,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促进青少年子女灾难素质自然、全面、充分地发展。

2.强化家庭灾难技能教育训练

灾难技能是灾难知识的深化,是灾难素质最核心的体现。灾难技能水平的提升比灾难知识水平的提高要繁复得多,需要在熟练掌握灾难知识基础上,通过多次演练、重复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必须认清灾难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将灾难技能的培养规范化、常态化,尤其应针对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灾难。如火灾、煤气泄漏、地震逃生、雷电灾难等,开展演练活动,培养青少年子女具备良好的家庭防灾、减灾素质和能力;家长应带领或支持子女到灾难教育基地参观体验,针对青少年子女的灾难素质和能力缺陷,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家庭还可通过开通添置灾难教育图书资料和家庭防灾物品、强化子女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等方式,助推青少年开展灾难技能自我教育;同时,家庭应与学校、社区密切配合,充分借助学校和社区的图书资料、硬件设施等优势教育资源,推动家庭灾难技能教育顺利进行。

3.实施差异化教育,增强家庭灾难教育的针对性

差异化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灾难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青少年灾难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有力保证。实施差异化教育,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体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及灾难素质的差异状况;认真查找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积极探索解决差异的途径和方略;提供适合青少年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差异化教育活动,有效消除差异,提升青少年灾难教育效果。同时,学校、社区也应协同联动,根据青少年灾难素质的群体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多维度、创造性地开展灾难教育活动,以填补青少年灾难素质的短板。

[1]郭时永:《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载《科技文汇》,201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促进作用灾难素质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雷击灾难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