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3-11-26 08:55黄锦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黄锦玉

(江门市新会区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广东 江门 529100)

目前,在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已近1∶1,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是值得每一位中职教育者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促进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其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大提升了心理素质,能满足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

1 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8人,对照组57人。

2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材、进度、考试用卷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由笔者带教,具有可比性。

2.1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学案导学”分为课前准备、课间实施、课后反思3个阶段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2.1.1 课前准备(1)编制学案。按教材章节设计学案,做到每节一案。编制学案时,在难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分为A、B、C、D 4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并衔接起来;C级为“应用类”,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结合。

(2)预习学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掌握A、B两级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内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生在课前就明确了本节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要求,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

2.1.2 课间实施(1)检查预习,调查学情(1~3分钟)。从两方面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一是批阅导学案,整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以便适当调整学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二是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预习检查,例如A级内容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解决情况[3]。

(2)交流展示,共同学习(10~15分钟)。小组成员根据自主预习情况,按照顺序交流展示预习成果,由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小组成员做好展示准备,中等生和学困生必须参加这一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其他小组成员及时做好笔记。展示、讲解后,其他组成员及时提出问题,深层次探究问题,教师、学生均可点评。最后,学生对课堂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梳理,学生总结不到位的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3)精讲点拨,释疑解难(15~20分钟)。本环节是“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教师要进行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二是点拨: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学生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这些好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4]。

(4)达标检测、归纳总结(8~13分钟)。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测试题当堂呈现给学生(不要在学案中出现),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测试题,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当堂点评,确保训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规律、思路进行总结整理,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并完成,下课时教师将导学案收齐并批改。

2.1.3 课后反思 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第二次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再通过习题课解决。

另外,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订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2 评价方法

(1)考试。理论课进行闭卷考试,两组学生考试内容相同,考前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辅导。(2)问卷调查。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案导学”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效果。(3)统计分析。考试成绩均采用()表示,采用 t检验,用SAS8.1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分)

实验组对照组组别 人数 考试成绩86.75±7.1278.63±8.245857

实验组收回调查问卷58份。对此教学法满意的学生有51人(87.93%),较为满意的学生有6人(10.34%),没有不满意的学生,说不清的学生有1人(1.73%)。可信(含部分可信)占98.28%,不可信占1.72%。98.2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4 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实用人才。然而,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降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有研究表明,42%的中职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到10分钟,38%的中职生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因此,迫切需要调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以此调动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引导、交流互动、示范点拨等教学活动程序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传统教学相比,“学案导学”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它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授为师生互动合作,化解了教与学的矛盾,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理论课考试中,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他们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可行的、值得在中职学校推广的方法。

[1]许红梅.学案导学法助推中职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78-79.

[2]孙伟忠.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策略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1(5):72-73.

[3]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4):66-69.

[4]李文利.“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20-22.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