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验”融入学生习作

2013-11-27 01:31卢益平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体验习作文章

卢益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如若在“体验”上做好文章,那么习作教学必将事半功倍。

一、体验习作的源头活水

1.推陈出新,撷取普通生活的“情趣”

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经常埋怨生活的单调,家里、学校,每天两点一线;吃饭、学习、睡觉,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殊不知,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大都是以普通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老师要切实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敏于感悟,勤于采撷,就近开掘,从看似平淡的普通生活中撷取趣味和意义。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事情,一旦和习作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习作的意义和作用,大大增强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在一次《我的校园生活》的习作中,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觉得在学习、生活中最没意思的是什么?学生见老师给他们诉苦的机会,先是感到意外,而后就大吐苦水:做作业、值日、晨读等都觉得无聊、厌烦。之后,我又进一步让他们说不喜欢的原因,此时,学生真是说得头头是道:扫地时灰尘入鼻,简直活受罪;作业多的时候,写得腰酸背疼手发麻;晨读时,读来读去就是这些课文,读腻了……我见时机已经成熟,话锋一转,说:是呀,我们的生活总是这样不尽人意,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埋怨,你就能够改变现状吗?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生活原来也是如此精彩。此后,学生经过深入思考,获得了独到的见解:每次写字,自己就仿佛在进行一次意志的考验,渐渐地体会到坚持才是胜利;有的人说每一学科就是一出戏,语文、数学等就如小品、舞蹈一般精彩纷呈……接下来的习作,学生自然一气呵成并饶有情趣。

2.微中见着,领悟事理观察的“精蕴”

儿童对周围事物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不竭的好奇心,但由于他们的观察感知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主观性等特点,他们往往对事物视而不见,不能领悟事理的深奥处、细密处即精蕴,这就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随机的散乱的观察感知转变为自觉的、有目的、有系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事理观察的价值和作用。这正如罗丹所说的:“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教学中,我总是见缝插针地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着力探微。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中秋节”为主题的观察体验活动,事先让学生说说准备观察什么。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月饼的种类和特点,人们都在中秋节做些什么,夜空,商店的月饼销售情况等。接着,我又让他们说说怎样观察。有学生说月饼可以看看各种形状,闻闻气味,用手摸摸;又有学生说可以到各个商店看看顾客的多少,比比价格等。有了这些铺垫,学生的观察体验活动就不再盲目,而之后的习作也不再是空泛的了。如一个天资聪颖却又调皮捣蛋的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合理的想象,把夜空中星星眨眼、圆月发光、云公公移动、飞机前进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3.情真意切,抒写内心世界的“真我”

对孩子来说,学生习作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现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想法,表现他们奇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鼓励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让他们悉心的感受成为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也许他们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甚至会觉得可笑、荒唐,但他们天性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与虚伪掩饰,有的只是“真我”。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敞开心扉,通过习作把苦恼向我倾诉,把喜悦与我分享。渐渐地,我和学生成了知心朋友。记得古诗文竞赛的学习前夕,由于学生每天早出晚归,又要背诵和默写,真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当他们向我诉说苦恼时,我借机引导他们:你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我也感受不到你们的苦,这样吧,你们就把烦恼都写在习作中,如果的确如你们所说的那样,我定会给你们到辅导老师那里开脱。这时的学生因情满胸膛而“下笔如有神”,他们纷纷想方设法把自己这段“苦难生活”描述出来。有学生用诗来表现自己“度日如年”的困境,如:古诗诵读何时了?休息时间实在少。晚上做梦是古诗,睁开眼睛又是诗。相信你们读后定会忍俊不禁,然而,笑过之后,你又不得不承认这全是她的肺腑之言。

二、体验习作的着力点

1.重在写现在进行时

小学生往往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最感兴趣,记忆最清楚,观察最仔细,感情最浓烈。只要眼下有更刺激、更趣味的事物,他们会立刻把此前发生的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老师如果抓住契机,让他们写当前发生的事情,这是最恰当的摄取生活题材的方法,由于学生所描写的都是“现在进行时”,写成的文章也最具有吸引力,最为鲜活。

为此,我在所教班级的黑板报上,设置了“现在时刻”这一栏目,引导学生把遇到认为值得一写的事立即在此写下,我还每天对学生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小结,评出优胜奖。以下是我的学生在某一天记录的内容:体育课时垒球从天而降;第一次到广播室演讲;我走路不小心摔疼了;今天的语文课真有趣;医生来检查牙齿;我帮老师找东西……这一举措,既可以激发学生随时随地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又让学生可以在相互的借鉴中得到启迪。之后,我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即情、即景训练,让他们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在课堂上立即记录下来。这一做法,既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有益于他们写出最富有活力的文章。长此以往,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习作。

2.力在主体与客体体验的有机结合

体验不仅是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是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结构。人们在观察感知客观事物、发现生活事件时,总是融进了自我内心的体验和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把主客观的体验都生动活泼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妙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细致深入、扣人心弦。

在一次班干部竞选的日记中,有较多学生的习作不尽人意,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评,把不好的和较好的学生文章都进行朗读,之后让他们进行比较,这样其缺点也就显而易见了。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片段为例,其原文如下:“第一个上去讲的是周聪,第二个是柴慧……我是后面几个演讲,上台时,非常紧张,好不容易演讲完,我赶快回到座位上。”我让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提一些中肯的问题,他们纷纷提出:“请问你在要上台演讲时心情平静吗?”“当你看到同学们这么充满自信地站在台上演讲时你有压力吗?”“你在演讲时又是怎样的想法?”……这些同学的提问,既是对这位同学的莫大帮助,又是对本人的一种提高。该学生吸取了建议,修改后的习作如下:“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充满自信地上台演讲,我心里‘怦怦直跳,真怕自己上台要出丑,迎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上?不上?我真是进退两难,我的眼眶已经润湿了。终于,我鼓足了最大的勇气才走上台,我拿出准备好的发言稿读了起来,心里有说不出的紧张和不安。渐渐地,我似乎觉得泪水快要流出来了,我的声音也渐渐轻下去了。好不容易读完了,我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有一点害怕,来到座位,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已经流出来了。”不难看出,修改后小作者通过客观和主观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

体验习作,让学生勤于发现,敢于思考,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积极的生活,并在不断的学习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积累更多的体验,感受习作的快乐。如今,我的学生常常在各级学生习作比赛中获奖,我想,取得这诸多的成绩,体验习作功不可没。因此,我将让“体验”继续融入学生的习作,使学生爱写、会写、多写。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官田中心学校)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体验习作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