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与超越中前行

2013-11-27 01:31张迪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思维习惯挫折教材

张迪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不能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封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教材中已有的方法学生不一定都能说出,相反,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说不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缺少的往往不是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传授,而是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观察世界。进一步来说,教材中提供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或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教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更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而应当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线索,减少过多的预设,留下空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和教材实现互动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探索空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 当孩子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然后由孩子提问题,另外,也可以设计好问题,引导孩子模仿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孩子初步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学习辅导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

二、培养灵活的多维思维习惯

所谓多维思维习惯,就是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能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新课程倡导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一些有数学潜质、天赋的学生来说,已无照本宣科学习教材的必要,以至于教师上课时,这些学生“懂了还要装不懂”。教材的充分预设,常常阻碍了他们创新和发展的需求。同时,教材结构清晰完整的体系,有时候和数学发现、发展的过程却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了不少数学,可除了考试外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往哪儿用。事实上,教材中提供的范例不一定都是具体、鲜活的,常常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工。例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把所学知识加以具体化,更多地到社会中去实践,把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用实物和鲜活的实例来充实教材。既考虑教材以内的东西——“深挖洞”,又考虑与教材相关或暂时无关但与学生未来有关的东西——“广积粮”,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动态的教学过程及生动丰富的教育情境融为一体,实现教材编排的软着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用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用教材学数学,跳出教材学数学,使教学成为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的过程,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在教学《方位》一课时,引出课题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自学,自己动手操作、猜想、探索,用说一说、摸一摸、想一想、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方法,来认识方位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学生探索中的参与者、引导者。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抽出时间来点拨优生,辅导后进生。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在未知的旅途上跋涉的旅程,其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惑,让孩子逐步去经历这些困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在孩子克服遇到的困难、走出困境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告诉他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更为优秀,这会给孩子很大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回族小学)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思维习惯挫折教材
教材精读
Holism in Education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挫折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