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

2013-12-05 00:37戴礼忠付小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光疗蓝光黄疸

戴礼忠 付小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蓝光照射治疗(简称光疗)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更使之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其最佳光疗持续时间尚有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就其光疗时间及其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5月儿科收治的86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组,其中A组27例、B组29例、C组30例。3组患儿性别、日龄、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即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5.6 μmol/L,年龄均在3~8 d,体重3~4 kg。3组均诊断为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标准:(1)感染性因素引起的黄疸;(2)母乳性黄疸、早产儿、新生儿溶血、肝脏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黄疸。此研究均征得所有患儿家属同意。

1.2 方法 采用单面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治疗,皮距上下各为45 cm,灯管均在相同、合格的照射时间内。A组24 h内蓝光照射8 h,停16 h;B组24 h内蓝光照射12 h,停12 h;C组为持续24 h光疗,停24 h,3组均以2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每日采用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值,于患儿蓝光照射一个疗程结束后,记录其胆红素值,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判定其疗效。同时,于治疗期间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光疗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光疗方式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 A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浓度为(299.38±63.41)μmol/L,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为(58.38±33.09)μmol/L;B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浓度为(309.18±59.36)μmol/L,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为(47.27±33.61)μmol/L;C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浓度为(301.99±64.31)μmol/L,治疗后胆红素浓度为(52.74±38.88)μmol/L3组患儿光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光疗后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儿光疗后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光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呕吐、青铜症等严重不良反应。详见表2。

表2 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有资料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约占新生儿住院人数的40%~50%,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2]。目前,我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为: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25.6 μmol/L,或早产儿大于256 μmol/L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3]。现多主张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有光疗、抚触治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其中光照疗法(phototherapy,简称光疗)已得到广泛肯定,是治疗本病的“标准”疗法[4-6]。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其作用的部位是在皮肤的浅表组织,作用机制是使体内的胆红素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后,使其分解,使未结合胆红素IXaZ 型转化为异构IXaE 型,这些异构体属于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胆红素[7]。影响光疗的因素为光源性质与强度、单面光源或多面光光源、光源-光照对象距离、暴露在光下的体表面积及光照时间。通常采用的光疗治疗方案有间断光疗8~12 h和连续光疗24 h。有学者认为, 光疗开始时, 光疗反应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随后光强度继续增加, 但反应增加率下降, 直到达到饱和状态,此后,即使光强度继续增加, 光反应也不会增加。连续或间断照射疗效无差别, 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效果并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疗效[8]。单就本次研究而言,3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有文献报道,间断蓝光照射可避免蓝光持续热效应对患儿体温波动、生理节奏、生活环境的长时间干扰和影响, 既能使黄疸消退, 又不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儿的发育成长[9-10]。这提示,尽管间断光疗与持续光疗相比,间断光疗更加具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间断蓝光照射较持续性照射相比,不仅可以获得相等的疗效,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其中以8 h/d间断蓝光照射可以降低经济费用,简单易行,更具有临床应用优势,因此建议临床上多采用间断光疗法。

[1]岳荣丽.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对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价值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8(1):19.

[2]龚晓辉,颜美玲,黄秀群,等.新生儿神经行为测查及血清胆红素总量/白蛋白的比值在高胆红素血症处理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426-427.

[3]金汉珍, 黄德岷, 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 - 269.

[4]李春娥,夏振炜,俞善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新进展[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6):277-280.

[5]方映玲.辐射保暖台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572-574.

[6]庄薇.风险管理方法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中的运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25-26.

[7]张玉梅,张晓丽,刘军锋.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48-249.

[8]马加宏, 陈凯. 临床新生儿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

[9]李华娟, 刘月利. 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 例疗效观察 [J]. 山东医药,2001,41(16): 49.

[10]王金钰.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3):77.

猜你喜欢
光疗蓝光黄疸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