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2013-12-05 00:37池兴兰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肌麻痹危重病胆碱酯酶

池兴兰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可造成心、肺、脑、肾等多器官损害,导致昏迷、抽搐、肺水肿、脑水肿,甚至死亡,病死率极高。现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16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旨在预防并发症,提高救治水平和降低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16例,其中出现并发症者68例,占31.48%,男22例,女46例,年龄13~75岁,平均39.8岁;68例均为口服中毒,其中乐果中毒15例,敌敌畏13例,甲胺磷10例,对硫磷8例,敌百虫6例,久效磷6例,氧乐果5例,甲拌磷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入院即给予生理盐水或清水洗胃,重者反复多次洗胃。

1.2.2 阿托品早期,足量静脉推注,直至阿托品化后逐渐减量。

1.2.3 尽早给予碘解磷定或氯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24 h内可重复应用。

1.2.4 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正常心肺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2.5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1.2.6 积极防治并发症,出现脑水肿即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治疗和激素治疗;出现心衰肺水肿者即给予强心、减轻前后负荷、改善通气等治疗;喉头水肿、呼吸衰竭者行气管切开,上呼吸机、心电监护,同时防治感染;消化道出血者制酸保护胃黏膜,止血等治疗。

1.2.7 中、重度中毒者24 h内行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

2 结果

68例患者出现肺水肿24例,脑水肿16例,呼吸衰竭11例,中毒性心肌炎7例,中毒性肝炎6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肾衰1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12例。治愈62例,死亡6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及转归情况 例(%)

3 讨论

AOPP是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情险恶,全身各系统器官均可出现中毒性损害,病死率高。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损伤与中毒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董林等[1]调查了某医院急诊科1年中的患者,统计发现急性中毒占同期急诊患者的3.6%。舒李焱等[2]的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中毒高发于20~39岁年龄组,最多的是农民,排在首位为农药中毒。农药中毒仍是急性中毒研究的重点。

3.1 关于洗胃 彻底有效地洗胃是救治AOPP的前提。洗胃能够阻断毒物的再吸收,必须尽早开始,反复灌洗。肖章武等[3]认为洗胃仍是清除体内未吸收毒物的有效手段,也是必要手段。洗胃最好用生理盐水,无条件可用清水洗胃,敌百虫忌用碱性溶液洗胃,乐果、对硫磷忌用高锰酸钾洗胃。洗胃液最少在10 L以上,并留置胃管,再次洗胃。导泻是不起作用的,因大量阿托品会引起肠麻痹。有学者认为,洗胃以服药在6 h之内效果最好,但对服药量过大,即使达24 h只要无禁忌证,仍应进行洗胃[4]。笔者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不管服药后多长时间,凡是未洗过胃的,一律要彻底洗胃;凡是判断为中重度AOPP的,每隔6小时洗胃1次,洗胃1~3 d。不要以洗出液是否混浊,是否有药味来决定是否再次洗胃,因残留在胃黏膜以及其他消化腺的毒物会重新释放而被再吸收。

3.2 关于阿托品 阿托品是抢救AOPP几十年来无可替代的抗胆碱药,必须及早足量静脉应用,尽早阿托品化。对AOPP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在迅速清除毒物的同时,尽早、合理、适量地应用特效解毒药物[5]。有研究表明,大约有30%的APOO患者始终没有瞳孔散大的表现[6]。对于肺部啰音,一般只有重度中毒患者才出现,对轻度和中度中毒患者没有意义[7]。阿托品用量过大会引起阿托品中毒,阿托品依赖,甚至呼吸肌麻痹,有学者认为呼吸肌麻痹的发生与开始阿托品用量过大,且减量幅度过大有关,故不主张阿托品超大剂量应用[8]。阿托品用量不足或撤药过快又会出现中毒反跳或中间综合征。笔者认为,尽早阿托品化,把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阿托品用量过大或过小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从死亡原因分析,多数与阿托品用量不足或减量过快有关,而阿托品轻度中毒患者稍有不安,轻微躁动,只要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都是非常安全的。

3.3 关于复能剂 胆碱酯酶复能剂可同有机磷酸酯竞争,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对解除烟碱样毒性作用较明显,对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疗效差。复能剂须及早应用,对已老化的胆碱酯酶没有复能作用。研究表明,在急性中毒2 h内可视为复能剂应用的“黄金”时间,而中毒后48 h再给复能剂疗效较差或无明显复能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复能剂还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致呼吸衰竭。如经反复给复能剂,胆碱酯酶仍不能达到满意水平,可能胆碱酯酶已老化[9],只能等待自身骨髓中的细胞系统增殖,等候新的胆碱酯酶再生,一般每日新生1%,需数月后胆碱酯酶活性才能恢复。在此期间无论是用大量复能剂或抗胆碱药,可能均无济于事,只能增加毒副作用。用适量阿托品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是唯一的措施。

3.4 关于并发症 导致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并发症,本组216例AOPP患者有68例出现并发症,占31.48%。最常见并发症是肺水肿24例,占35.29%,其次是脑水肿16例,占23.53%和呼吸衰竭11例,占16.18%。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上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也时有发生。出现并发症的都是些中、重度中毒患者,与有机磷农药毒性强弱和洗胃是否彻底、抢救是否及时呈正相关。阿托品和乙酰胆碱酯酶复能剂的早期、足量和正确应用往往决定患者的预后,对重度中毒患者,阿托品的用量是常用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AOPP的死因主要为呼吸衰竭,可因肺水肿、脑水肿或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肌麻痹与有机磷农药种类有关,久效磷、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等易致呼吸肌麻痹,而久效磷仍是导致呼吸肌麻痹的首位农药[10]。能否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在抢救急性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肌麻痹时,机械通气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价值,及时气管切开,上呼吸机是必要的。血液净化能直接迅速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物,终止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解除中毒症状。王军升等[11]认为,血液灌流可有效、快速清除血液中的毒物,不仅防止了体内主要器官对毒物的继续摄取,而且可使毒物在体内重新分布,降低血液和内脏的毒物浓度,以尽快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达到治疗目的。笔者的经验是,对无法确定农药毒性且已出现肺水肿、脑水肿、深昏迷的患者,应立即采用血液净化治疗,以保证迅速清除毒物,减轻脑水肿、肺水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降低病死率。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等也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应密切观察,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有研究显示,有机磷农药除了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外,对机体组织器官特别是对心肌、肝脏、骨骼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12]。

本组出现并发症的68例中,死亡6例,占8.82%,都是出现呼吸肌麻痹或两个以上器官衰竭者,AOPP并发的呼吸肌麻痹可使病死率增加20%~30%,而两个器官衰竭时病死率高达60%[13]。影响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维持生命机能正常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1]董林,朱新华,蒋骏.急性中毒患者460例调查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8,9(3):120-122.

[2]舒李焱,倪莎,汪克文.713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05-106.

[3]肖章武,倪铭孔,刘素刚,等.我国临床中毒学科现状及展望[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0):578.

[4]杨志寅.内科危重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8.

[5]李振富,尤润生,马君秀,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物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8):508.

[6]曾繁忠.现代急性有机磷毒物中毒救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06-108.

[7]田昭涛,崔云亮,冯慧远,等.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减少阿托品用量的做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0):620.

[8]罗庆一,孙宏伟.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的3个关键环节[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0):602.

[9]汪茂宝.突击量解磷定治疗有机磷中毒19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5,26(2):155.

[10]王大军,贾卫滨,肖丽,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与血胆碱酯酶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8,31(3):23-25.

[11]王军升,桓雪莱,罗晓燕,等.组合血液净化伍用长托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5):312.

[12]陈江,刘百灵.氯磷定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1):666.

[13]孙玉汾.血液净化抢救重度急性中毒患者36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7):396.

猜你喜欢
肌麻痹危重病胆碱酯酶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怎样做好院前急救的搬运和转运工作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科疾病与眼外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