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活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2013-12-05 00:37吕福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绝经期卵泡激素

吕福英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进入老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围绝经期分3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绝经的定义是回顾性的,是指停经12个月以上的最后一次月经。即年龄达到40岁以上,停经12个月方可判定为绝经。HRT即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是现行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1]。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的相关疾病以及激素治疗(HT)的利弊,掌握HT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探讨HRT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影响,本院妇产科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共计90例。9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1.78±0.49)年,年龄43~58岁,平均年龄(46.55±6.48)岁。对照组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1.81±0.42)年,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45.59±5.68)岁。两组病程、年龄、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雌激素(倍美力,每片含雌激素0.625 mg),每天l片,4周为一个疗程;后2周加黄体酮胶囊150 mg,每天一次。对照组口服谷维素片,每次10 mg,每天2次,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给药3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等指标的改善情况。采用围绝经期症状评分(Kupperman改良评分法)评价围绝经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价抑郁症改善情况。上述量表分值越低,改善程度越大。

2 结果

2.1 两组Kupperman和HAMD评分比较 两组Kupperman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相关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Kupperman HAMD观察组(n=45) 干预前 28.27±7.41 19.35±4.74干预后 9.65±3.32*△ 11.78±3.71*△对照组(n=45) 干预前 28.66±6.87 18.88±4.82干预后 15.21±8.38* 14.41±3.87*

2.2 两组激素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激素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激素相关指标比较(±s)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FSH(U/L) E2(nmol/L) LH(U/L)观察组(n=45)干预前 25.22±6.27 81.25±21.11 15.77±3.28干预后 11.66±5.46*△ 122.22±28.26*△ 11.26±2.47*△对照组(n=45)干预前 24.88±6.41 83.28±20.85 16.04±3.43干预后 20.52±5.24*101.26±18.44*13.25±3.43*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过去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决定废弃“更年期”一词,推荐使用“围绝经期”,并对一些术语做了阐述。围绝经期临床表现多在40岁以后、月经不规则时出现,以绝经前1~2年症状最重,少数发生在绝经后。症状持续1年以上者占85%。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的上半身发热,从胸前开始,涌向头部,面部发红,然后出汗。持续时间短者仅数秒钟,长者持续数分钟甚至达1~2 h,通常为1~2 min,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10次或更多[3]。可伴有头痛、眩晕、情绪不稳、夜汗、失眠、疲劳、易激动或抑郁,也可伴有心悸、胸闷、血压波动等。该病的发生与社会、家庭及精神等因素有关,从事脑力劳动、文化程度高者更易患该病。本临床研究发现,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组治疗后(P<0.05)。说明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卵巢功能衰退表现为卵泡发育较差,内分泌功能不足,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反应较差。颗粒细胞所分泌的雌激素量低,甚至不能排卵[4]。因此,垂体分泌较多的促性腺激素以达到排卵的需要。故在绝经前10年,虽尚有正常的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但血中促卵泡素水平已开始升高,以促使卵泡可以达到成熟与排卵的状况,此时的黄体生成素尚保持原有的正常水平。随着卵巢组织的逐渐衰退,卵巢中卵泡群明显减少,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虽FSH及LH均升高,也不能使卵泡继续生长。由于卵巢功能逐渐下降,卵泡数逐渐减少,同时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敏感性降低,卵泡闭锁加速,卵巢渐趋无排卵。在围绝经期初期,FSH水平升高,但LH变化不明显,FSH: LH仍<1。后来随着低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消失,使血FSH和LH明显升高,于绝经后1~3年达高峰[5]。高水平的FSH和LH可刺激卵巢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使血雄激素、雌激素比例增加,进一步影响卵泡的发育,加快卵泡的闭锁。临床上出现血雌激素水平波动,月经稀发或功血。

绝经后卵巢几乎不产生雌激素,血循环的雌激素主要以雌酮为主[6]。雌酮的主要来源为肾上腺来源的雄烯二酮和卵巢间质分泌的睾酮。在脂肪组织为主的腺外组织中,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雌酮转化为雌二醇。绝经后雌二醇水平约40~70 pmol/L。血FSH水平为育龄妇女的10~20倍。LH为育龄妇女的3~5倍[7]。本临床研究发现,两组激素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围绝经期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原则主张在绝经早期使用能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有效剂量,绝经后期(绝经后5~10年)用最小有效剂量。服药期间血E2水平维持在50~80 ng/L或75~100 pmol/L范围内[8]。根据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行个体化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口服HT的方案包括:单雌激素治疗、周期序贯治疗、连续序贯治疗、周期联合治疗和连续联合治疗。单雌激素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但因无孕激素拮抗,长期应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子宫内膜癌。因此,临床上适用于子宫切除后的妇女。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治疗,可缓解症状,形成有规律的月经,适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及有子宫的绝经后妇女[9-10]。用法:雌激素药物21~28 d,后半期加孕激素10~14 d。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缓解症状,但闭经率高,适用于绝经≥2年者。常用的雌、孕激素药物有:倍美力(每片0.625 mg/每片0.3 mg);补佳乐(每片1 mg),安宫黄体酮每日2~10 mg(连续应用2~4 mg/d,序贯应用8~10 mg/d);微粒化孕酮连续应用100 mg/d,序贯应用200~300 mg/d。利维爱(每片2.5 mg)。进口药在国际上通用的剂量对于我国妇女常偏高,尤其肥胖妇女,可用推荐量的半量。

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俊芳.激素替代治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91-192.

[2]张瑞平.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798-799.

[3]黄秀霞,陈丽珍.性激素替代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10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51-52.

[4]吴秀琴.雌激素替代治疗34例更年期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80-181.

[5]张立.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研究现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8):131-132.

[6]高苒.激素替代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58-259.

[7]万佩玲,王新.更年期妇女激素的替代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18-120.

[8]程爱英.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3):5-6.

[9]吴向晖,王焱. 卵巢去留及激素替代治疗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0,50(22):80-81.

[10]罗俊芳.激素替代治疗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意义.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91-192.

猜你喜欢
绝经期卵泡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PRSS35在鸡卵泡膜细胞中的表达与卵泡液雌激素含量的关系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促排卵会把卵子提前排空吗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