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3-12-09 00:27李银章林烈坤江蕊艳
中外医疗 2013年7期
关键词:躯体健康状况卫生

李银章 林烈坤 江蕊艳

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精神卫生和生活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2012年2月该文在问卷调查深圳某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精神卫生的相关因素,旨在为提高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和改进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社区居住人口稳定性特征,采取随机整群抽取方法,在深圳某居委会随机抽取年满60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要求意识清晰,知情自愿参与且有行为能力完成访谈及问卷测试,排除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共调查250人,获有效问卷242份,有效应答率为96.8%。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与生活质量相关问题。具体项目为: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躯体健康状况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内容分为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多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共90 项,每项划分为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2]。

1.2.2 实施步骤 ①对调查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明确调查目的及方法,详细解说调查工具使用的注意事项,统一指导语及管理要求。②采用入户访谈方式收集研究数据,问卷即时发放、填写、收回。

1.3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配对t 检验和F 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

242名有效受访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异常者有15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1.98%。在经SCL-90 总分及各因子分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情况显示,除人际关系、敌对性因子外,深圳某社区老年人在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等7 项的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经配对t 检验,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及总分等5 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 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由表1可以看出,60~70岁年龄段社区老年人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因子明显高于其他两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老年人偏执因子评分较高(P<0.01);②有效受访者中女性130人,男性112人,其中女性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的评分依次为(1.65±0.59)、(1.70±0.62)、(1.65±0.62)、(1.53±0.46)、(1.36±0.46),均明显高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调查发现,有慢性病史者(n=156)在所有量表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健康老年人(n=86),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 项因子评分为 (1.66±0.62)、(1.68±0.54)、(1.60±0.57)、(1.35±0.43)、(1.34±0.41),与健康老年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④丧偶或离异的独居老年人(n=47)的各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n=195),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5 项因子评分依次为 (1.47±0.49)、(1.56±0.47)、(1.54±0.54)、(1.38±0.47)、(1.36±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结果提示:性别、年龄、躯体健康状况及婚姻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表1 不同年龄组的社区老年人SCL-90量表心理因子得分的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获取的242名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 (SCL-90量表评分)总体低于国内常模,其原因主要包括3 方面因素的影响:①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圳市经济发达,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生活经济来源有充足经济保障,不单纯依赖于子女赡养和养老保险,心理负担较轻,并开始追求高质量的身心健康;②社会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精神卫生服务的普及。已全面普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就医条件和就医质量,为老年人的疾病和心理问题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极大的方便[3]。课题调查显示,受访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症状异常者为15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1.98%,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其中,年龄、性别、躯体健康状况及婚姻状况对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具有明显影响。60~70岁年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症状相对更加严重,70岁以上老年人偏执症状较严重;女性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方面均较男性严重,这可能与女性的传统社会地位有关,由于生活中长期的情绪抑制和内向情绪,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症状;此外,独居老人由于丧偶、离异、“空巢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由于慢性病产生的躯体不适、看病就医用药而带来的经济问题的困扰,其精神卫生情况也令人堪忧[5]。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处理各种生活事件,转化消极情绪等方面的能力减退,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各种慢性疾病等都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情况产生越来越严重影响[6]。对此,社区卫生部门应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进和维持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社区内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重视老年人心理间题的干预及预防,这也是全面改善社区老年人精神卫生情况的重要路径。

[1]黄永清,殷朝辉.应对方式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1):29-31.

[2]姜乾金.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2.

[3]李珊,于戈.移居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73-3275.

[4]韩燚,卢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95-96.

[5]吴敏,李士雪,朱嫒嫒,等.济南市65岁以上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9(1):120-123.

[6]栾文敬,杨帆,串红丽,等.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2,42(3):75-83.

猜你喜欢
躯体健康状况卫生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卫生与健康
现在干什么?
搬家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