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历史回顾及启示

2014-01-11 23:06黄锦明
军事历史 2014年3期
关键词:沙俄边防边境

□ 黄锦明

清朝康熙年间,在中俄边境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雅克萨之战。中国军队为收复被占领土,对入侵的沙俄军队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取得了胜利。中俄签署了清朝历史上唯一相对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人列入改变世界的50场战役和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反思这场战争,对于研究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雅克萨之战概况回顾

雅克萨城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以东黑龙江北岸(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历史上是中国东北边疆古城。17世纪,沙俄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1649年(顺治六年),雅库茨克长官派哈巴罗夫①哈巴罗夫(1603~1671),17世纪中叶继波雅尔科夫后第二个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俄国殖民军头目。率兵450名从雅库茨克出发,次年,侵占了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

对沙俄军队的侵略行径,清政府派军奋起反击。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5月,发动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命都统彭春率清军约3000人,携战舰、火炮、刀矛和盾牌等兵器,从瑷珲出发,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5月22日,抵达雅克萨城下,用 “红衣大炮”围攻雅克萨3天,城中的沙俄军队困顿不支,25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歼敌200余人,俘虏200余人),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②阿列克谢·托尔布津,17世纪末沙皇俄国对外扩张侵略的急先锋,1685年被清军炮火击毙于雅克萨城。乞降,在雅克萨城下举行了投降仪式,被俘200余人受到宽大的待遇,允许携带武器和财产撤离雅克萨。清军撤离后,托尔布津背信弃义,同年8月重占雅克萨。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被迫进行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7月24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出兵2000多人进攻雅克萨,将城围困起来。8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拜顿代行指挥,继续顽抗。由于雅克萨城堡坚固,清军缺乏火器,2000多人只有50支火枪及大炮,难以攻坚。判断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不便,粮秣补给困难。清军便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困长达10个月之久,坏血病在城内蔓延,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66人,弹尽粮绝,陷入绝境,被迫投降。当时,清军本应乘胜扩大战果,但由于西北边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清政府希望尽快腾出手来处理西北事务,答应沙俄谈判请求。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双方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第一条规定:“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国。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此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斗争的一个范例,它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使清朝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得到了安宁。然而,进入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沙俄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攫取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共15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基本确立了中俄现代疆界。

二、雅克萨之战的几点启示

(一)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战,必须大力强化军队首先是战斗队的思想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的一个突出原因就是备战充分。从一定意义上讲,军队只有两项任务,打仗和准备打仗。只有扎扎实实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把打仗的本领练强,才能不辱使命。一是必须强化仗可一时不打,备战一日不可懈怠的思想。雅克萨之战清军能够取得最终胜利,不是因为清军多么强大,而是依靠长期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和充足的战争供给。清军注意对敌侦察,以捕鹿为由,侦察雅克萨的地形、敌情;派当地达斡尔、索伦族头人随时监视敌情变化;康熙多次以祭祖之名,出关巡视东北边疆。正是基于对敌人和战场的预先侦察和掌握,使得清军在战争发起后占据主动。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中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增多。因此,必须充分认清形势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通过大力加强人民军队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不断增强官兵时刻准备打仗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 “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千钧责任、“何日谢缨提锐旅”的如磐使命,时刻不忘备战,始终保持忘战必危的头脑清醒。二是强化力量建设是基础,边防部队建设要适度调整加强的思想。1671年(康熙十年),康熙首次东巡拜谒祖陵时,就指示宁古塔将军巴海①巴海(?~1696),瓜尔佳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将领,任宁古塔将军,镶兰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罗刹虽云投诚,尤当加意防御,操练士马,整备器械毋坠狡计”;命令户部尚书伊桑阿②伊桑阿(1638~1703),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初大臣,贵州巡抚、云南巡抚。带人前往宁古塔修造战船;选派善于水战的福建藤牌兵500人,前往东北前线助战;命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巡抚,每省派熟悉火器兵250人,并选贤能官各4人,预备火器送京师以备协攻雅克萨城;调杜尔伯特、扎赖特蒙古兵500人,维护自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县)至雅克萨之间的驿站交通;副都统马喇③马喇(1633~1693),那喇氏,满洲镶白旗人,清初抗击沙俄将领。等人所饲养的大批军马事先预备于嫩江岸边的齐齐哈尔屯,以保证战场上清军有充足的马匹使用;蒙古科尔沁十旗进贡的牛、羊诸物全部改送黑龙江前线。战争虽然是各要素综合对抗,但是双方作战力量的拼搏还是最直接的较量,力量优势是战争制胜重要的物质基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制胜机理虽然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但制胜因素中能量释放以作战力量支撑没有变,尤其是边境军事斗争与机动作战不同,主要是作战力量直接接触的短平快行动。因此,要遵循 “强胜劣败”和 “以优胜劣”的基本规律,注重加强边防部队建设,力求获取边防军事斗争准备的先发优势。目前,在与我陆地相邻的大国及有领土争端的国家相比,对方边防部队兵力数量和观察哨密度明显大于我方,武器装备也优于我方。面对新形势下 “我国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军事安全较量、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更加凸显”的情况和作战部队数量压缩的实际,应在新一轮改革中予以必要关注,主要可在不增加建制单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边防一线人员数量,解决平时执勤和未来作战一线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适当增加边防二线机动支援人员数量,提高对边境小规模突发事件应急支援能力;同时,要加快直升机、汽垫船等新装备列装建设,提高边防部队陆地、空中、江(河)上立体作战执勤能力,切实使边防部队平时执勤管边够用、战时护边应急顶用。三是强化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根本途径,必须大力强化实战化训练的思想。在两次雅克萨战争之前,清军为肃清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多次与沙俄侵略者交战,在当地各族人民的配合下,清军拔掉了黑龙江中下游的侵略据点,为进攻雅克萨扫清障碍,屡次实战中积累的经验,也为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奠定基础。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强军的要义是强战斗力。军委首长强调,要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做到信息化条件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练过硬。当前,军队已30多年没打过大仗,未经历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锻炼,先进武器装备规模有限,“撒手锏”数量不多,军队建设还处于转型期,新型作战力量和新质战斗力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官兵的信息化素质还不是很高。我们必须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边防无小事、事事通中央,必须以改革创新大力提高边境管控时效

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满族的祖先肃慎族就生活在这里。从唐到明的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清朝建立之后,继续对这一地区行使管辖权,加强统治。除设盛京将军(驻今辽宁沈阳)、宁古塔将军(驻今黑龙江宁安)和黑龙江将军(驻今黑龙江瑷珲)外,还把当地居民编为八旗。在沿江重要地区建立船厂,设置仓屯,陆上开辟台站驿道,发展水陆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战争准备比较充分,指挥管理体制顺畅,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当前,中国现行的是多元力量联合的陆海空分工协作防管体制,即所谓的 “多头管边”边防体制,存在着成员单位多,组织协调难;自谋其政多,形成合力难;行业规定多,信息共享难;相互制约多,理顺关系难;职责交叉多,权威执法难,以及在国家层面边境管理法规不配套等问题。习近平强调 “治国必治边”,“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出发,要改革 “多头管边”体制,建立集中垂直的管边体制。一是在体制上合。清朝在东北边疆实行与关内行省体制迥异的将军辖区体制,分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衙门,管理各自辖区,东北三将军是东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种垂直体制最大限度保证了满洲贵族统治权威,使东北成为清朝最巩固的大后方和军事基地,也为东北边疆的开发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现行边防管理体制是联邦边防委员会领导下由边防部队 “一家统管”的体制,在国家层面设有联邦边防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为联邦安全总局边防局,在境内45个边境联邦主体下设33个边防局和3个海防局,主管辖区范围内的边海防事务。这类体制,既有战略层面的统筹谋划,又有战术上的妥善应对,既集中了力量,又赋予了权威,使边境管理与边检工作始终处于强势集中状态。目前中国从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到地方的委员会均为非实体机构,总部到省军区则由边防局、处的师、团级业务机关负责,到了省以下是地方领导挂帅的多头管边体制,缺乏权威性。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经验,统筹搞好边防系统设计,建立由军队牵头的专职边防、自成一体的垂直独立边防体制,成立高端精干、平战兼容、权威高效的实体型一体化边防领导机构,避免指挥管理关系交叉和相互制约,充分发挥管控实效。二是在法规上统。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取胜,是因为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作了较充分的准备,特别是颁布了系列硬性法规,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向边境地区倾斜,为打赢战争提供了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制定边防政策法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边防法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加强边防建设、搞好边境、海防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国的边防法规体系尚不完善,边防法规建设明显滞后,边防工作开展缺乏依据已成为边防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快边防法制建设进程是边防建设的当务之急,特别要抓紧制定《边境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对现有边防政策规定和行业法规进行修改完善,把边防部队管边控边和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的主体地位确定下来,把管边职能部门的管理区域、责任和相关协作配合方式确定下来。依法规范边境管理事务、临界设施建设和各类生产作业活动,使各边管部门履行职责和广大群众生产活动有法可依,逐步使边防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三是在制度上全。清王朝一直关注着东北边疆的危机。康熙说:“朕13岁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细访其土地情形、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他觉得驱逐俄国侵略军,收复雅克萨,势在必行。为此,康熙进行了精心准备,他建立了完善的巡边机制,施行卡伦弁兵巡逻、巡查卡伦和察边巡视制度,一直到清末依然被清政府所重视,既维持边境秩序,也促进边疆开发,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客观形势和边防实践的发展,新形势下边防的功能在不断扩展,搞好边防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制度做保证。在充分汲取军警民联防制度建设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现行制度规定进行修改完善,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制定。在制度规定的内容上,力求做到全面细致,主要制定会议办公、请示报告、情况通报、宣传教育、联防联建、计划保障、检查评比及奖惩等制度。在制度规定制定中,对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产生矛盾而出现“执行难”的问题。

(三)物质是基础、释能须聚能,必须大力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备边足戎,国之重事”。建设完善配套的边防基础设施,是强边固防的重要一环。必须高瞻远瞩,树立 “大边防”观念,着眼未来几十年边境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相邻边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计划、分步骤地搞好战略经营。一是整合基础建设资源,确立军民融合军地共建思路。17世纪,清朝为加强边防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辟水陆交通线,建立驿站和粮站,保证军粮由松花江、黑龙江及时运抵前线;实施戍边屯垦,令萨布素率部在瑷珲筑城永戍,增派达斡尔官兵1000人携带家属到黑龙江屯田驻守,发展边疆经济,为长期的边防斗争打下坚实基础。当前,边境地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旅游区、贸易区、季节居住区正在兴起。在战术层面,边防部队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在地方开发建设时,保证现有边防设施不受影响,新建项目要建设相应的观察、掩蔽设施,与邻国交界地域要建有完备的铁丝网、巡逻路、检迹地带,设置必要的照明器材和报警装置。在战略层面,国家要统筹规划和管控,比如在大型设施建设上,要充分考虑作战潜力效能,修建大型停车场、高速公路时,要具备直升机、战斗机的起降空间,通过简单改造,战时可迅速启用;地下设施要符合人防要求,建立完备的通信保障设施,与边防部队的监控、通信器材互联互通,遇有情况可应急指挥。通过宏观统筹和具体管控,实现平时服务经济建设,战时保障军事行动,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目标。二是坚持有备无患原则,提高边防军事设施建设质量效益。两次雅克萨之战虽获胜利,但也有预备不周等教训。“昔发兵进讨,未获翦除”,原因在于黑龙江一带没有驻兵,从宁古塔出兵反击,每次都因粮储不足而停止。为实现东北边疆长治久安,康熙决定:“于黑龙江(即瑷珲)、呼马尔二处,建立木城,与之(俄军)对垒,相机举行”。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等奉命领兵前往黑龙江建立军事基地,在黑龙江东岸建城,即瑷珲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又于黑龙江西岸另筑一城,这样就使瑷珲城和黑龙江城如同两个高大魁梧的士兵夹江而立,最后由此出兵击败沙俄侵略者。前些年,由于各方面原因,有的方向边境战场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的发展变化需要,必须加强以观察、通信、拦阻设施为重点边防军事设施建设。国家要对边境地区拟建的大型重点工程提出军事需求,使其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可作为战时应急需要;既能满足平时执勤需求,又可作为战场防护体系的组成部分。边境地区设防工程建设改造,要追踪研究军事强国高新武器和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设防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对现有设防工程,要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地表工事要转入地下,现有地下工事要进行覆盖加厚。设防工程要进行保密改造,保证在未来战争中的指挥稳定和人员装备安全。三是实施科技强边战略,推动边防信息化建设。为建立宁古塔将军与黑龙江将军之间的通讯联络,康熙命户部郎中包奇等人赴东北设置驿站,强调:“此乃创立驿站之地,关系紧要,尔等会同彼处将军、副都统,询明熟识地方之人,详加确议安设”。当时只能通过建立驿站接力传递边疆与内地间信息。新形势下,无论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边境局部战争,还是有效履行和平时期的边防职能,都迫切需要加强边防信息化建设。要建立立体指挥通信网络,要充分利用军地现有通信网络,与各边管职能部门间建立空间卫星、无线电话和电台、有线传真、计算机网络、车辆速递或必要的简易通信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指挥通信网络,保证指挥顺畅。要完善情报信息共享制度,与各边境单位要建立情报信息通报制度,保持实时信息传递;建立信息互通制度,重大情况做到随时通报;充分利用与邻国建立的友好关系和有线通信,与对方建立信息互通制度。通过完善信息采集共享制度,做到军地信息资源共享、友邻信息资源互助、中外信息资源互用,确保搜集情报信息渠道更加广泛、内容涵盖更加全面。要加强指挥信息管理,明确卫星、网络、有线、无线等各种通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和梳理;细化情报信息种类,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信息;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使重要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安全准确地报告给指挥员,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四)战略服从政略、军事服从政治,必须讲究军事外交斗争策略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它是中俄历史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相配合的产物。面对沙俄的不断侵略和蚕食,康熙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多次与沙俄进行谈判交涉,要求沙俄军队停止侵略行径,待军事上取得胜利之后,又通过外交手段来巩固军事斗争成果,使这场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开展的有理有利有节,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一百多年的和平,为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军事外交在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被喻为政治上的 “融和剂”、作战上的 “调和剂”、经济上的 “黏合剂”。首先,军事外交是维护国家核心安全利益的有效手段。雅克萨之战,清政府本可获取更大利益,但因急于应付西北边疆叛乱,在外交谈判上比较仓促,使本应获取的更多领土等利益未能获取,这也是雅克萨之战军事外交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教训。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就是生存与发展,军事外交往往关系国家安危,其成败可能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与国家的兴亡。在战时与危机时刻,签署停战协定、缔结军事同盟、开展军事援助、进行重大军事谈判都是通过军事外交来实现的。在相对和平时期,所涉及的军控谈判、军事技术合作、联合执行任务等也都是通过军事外交活动实施的。当前,我国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大部分领土边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但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 “西化”、 “分化”图谋一刻未停,对我战略围堵正在实施,东海、南海危机愈演愈烈,有的方向边境仍存有争端,军事外交斗争的地位作用愈显重要。在对待友好国家上,要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强化外交睦边的意识,坚持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共同目标,以双方签订的协定协议及纪要为共同基础,以保持边境稳定与促进边疆经济发展为共同目的,以避免边境地区发生流血事件为共同愿望,不断拓展合作,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在与有着国家利益争端的一方,要坚决贯彻习近平关于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绝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有理、有利、有节地做好军事外交斗争工作。其次,军事外交是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必要途径。军事外交的重点是避免战争、准备战争、打赢战争①国防大学防务学院课题组:《军事外交学概论》,95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沙俄侵占雅克萨,正值清廷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无暇他顾之时,于是康熙帝暂时放弃使用武力,转而采取外交手段解决,待平定三藩之乱后,为进一步做好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战争准备,令蒙古车臣汗断绝与沙俄军贸易,封锁侵略者,两次出兵雅克萨,夺回被沙俄占领的大片领土。沙俄通过支持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迫使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重大让步,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以西至贝加尔湖的领土让给了俄国。战争时期,军事外交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和平时期,军事外交是增强战略互信提升国家合作有效手段。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安全、稳定、友好、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必要条件。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外交方略,强化外交睦边意识,深化与相关国家军队间的务实合作,积极发展与周边军队的友好交往,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边境稳定上,积极宣扬我方观点和立场,化解矛盾,建立互信。在处理边境事务中,既坚持原则、态度鲜明、据理力争,又着眼大局、讲究策略、把握分寸,力避流血冲突事件,力避边境冲突升级,共同维护边境稳定。再次,军事外交是舆论宣传和获取情报的重要渠道。面对沙俄军队对黑龙江流域的不断侵略和蚕食,清政府曾多次与沙俄进行交涉,坚决要求沙俄军队停止侵略行径。同时,派使臣到各国出访,在国际上打造有利于清朝的舆论环境。1676年(康熙十五年),俄国政府派尼古拉使团到北京,真正的目的是刺探清朝的意图,摸清清朝的底细。尼古拉发现,当时中国发生了吴三桂叛乱,清政府正全力与叛军作战,东北边防空虚,回国后即向沙皇汇报: “现在有两千名陛下的正规军,那么,不仅达斡里亚地区,而且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能臣服于陛下的统治。”双方的你来我访,互探虚实都是通过军事外交的途径进行的,做好军事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必须通过高层访问、联合军演、人员交流、会谈会晤和参观访问等军事外交手段,与周边各国进行广泛深入的军事交流,宣扬我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决心,同时也通过军事外交活动掌握各国的军事发展趋势和动态情况,为我军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猜你喜欢
沙俄边防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论唐代河西地区“同城”的边防地位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