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肺论治针刺治疗感染后咳嗽

2014-01-17 02:53潘玲玲石志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穴脾胃针刺

潘玲玲,石志敏

(1.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呼吸科,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感染后咳嗽是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而咳嗽仍迁延不愈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该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以后,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外感症状消失,而仍以刺激性干咳、咽痒、无痰或少量白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中枢性镇咳药、抗组胺HI受体拮抗剂联合减充血剂为主。中药多以祛风宣肺为主。本研究从经络学角度,通过针刺肺经和胃经经穴,观察针刺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病例均来源于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唐山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按1∶1∶1的比例分入肺胃经穴组、肺经穴组、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咳嗽出现前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枯液痰;通常持续3~8周;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肺功能检查正常者;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咳嗽。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咳而有声,咯痰或无痰,由外感咳嗽而发,多起病急、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1.3 治疗方法

1.3.1 肺经穴组 运用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鱼际、侠白、中府、尺泽、孔最、列缺。针刺 1次/d,留针20 min,治疗10次为1疗程。

1.3.2 肺胃经穴组 运用平补平泻针法针刺鱼际、尺泽、孔最、列缺、天枢、足三里、丰隆。针刺1次/d,留针20 min,治疗10次为1疗程。

1.3.3 对照组 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国药准字 H20033669,批号:100260),2粒/次,3次/d。疗程为10 d。

1.4 观察指标 咳嗽诱发或加重因素、咳嗽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发作或加重的时间及入组前诊疗情况;莱切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

1.5 疗效标准

1.5.1 疾病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2 证候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积分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积分改善率≥7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积分改善率≥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积分改善率<30%。

1.5.3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莱切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5]共包含19个问题,分别归属于生理区域、心理区域和社会区域,三区域得分相加计算出总分,得分越低病情越重。

1.5.4 咳嗽症状积分标准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咳嗽症状积分分为日间积分和夜间积分2部分,每部分均按照不同的轻重程度划分为0~3分4个等级。该评分体系反映了咳嗽频率、强度以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的状况。见表1。

表1 咳嗽症状积分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咳嗽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3组咳嗽疗效比较(n=30)例(%)

2.2 3组日间咳嗽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日间咳嗽疗效比较(n=30)例(%)

2.3 3组夜间咳嗽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3组夜间咳嗽疗效比较(n=30)例(%)

2.4 3组治疗前后LCQ积分比较 见表5。

表5 3组治疗前后LCQ积分比较(±s,n=30)分

表5 3组治疗前后LCQ积分比较(±s,n=30)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肺经穴组、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肺胃经穴组 58.13±4.59 79.85±7.14#△别肺经穴组 54.24±4.30 70.83±4.26#对照组 54.45±5.12 68.44±3.35#

3 讨论

感染后咳嗽之病名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特点,现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6]。饮食生冷,嗜酒过度,或过食肥厚辛辣,易伤及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遏阻肺气,肺气不利而发为本病[7]。明·李梃于《医学入门·寒类·咳嗽》中云:“食咳,因食积生痰,痰气冲胸腹满”。清·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记载:“过饮则脾湿,多食油腻之物皆能生痰,壅于肺膈,故满闷,五更咳嗽,由胃有食积,至此时火气流入肺中,故嗽”。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外邪袭表,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导致感染后咳嗽,而感染后咳嗽可以影响脾胃功能,故调理脾胃,恢复脾升胃降功能,对治疗感染后咳嗽至关重要。《临证指南医案》[8]中记载了大量叶氏治疗咳嗽的医案,其中从中焦脾胃论治久咳、久嗽的方法诸多。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故治疗咳嗽应以治胃理肺为主。对于久咳不愈者,用补脾胃之土,以生肺金之法疗效尤显。如李士才在《医宗必读》中说:“虚羸而甚,食少泄多,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勿拘于保肺。”本研究从“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出发,从经络学角度,通过针刺肺经和胃经经穴,达到治胃理肺,恢复气机正常升降的目的。根据经络学说,在穴位的选择上以病位辨归经,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原则,选取肺经循行路线上的中府(募穴)、尺泽(合穴)、孔最(郄穴)、太渊(原穴)、鱼际(荥穴),诸穴为调治咳嗽之常用穴,可肃肺平喘、行气活血止咳[9]。基于“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选择足阳明胃经天枢、足三里、丰隆。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肺胃经穴组治疗感染后咳嗽优于肺经穴组、对照组,而肺经穴组优于对照组。3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作用,肺胃经穴组治疗后总积分(79.85±7.137)高于肺经穴组、对照组,显示肺胃经穴组在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肺经穴组、对照组,而肺经穴组、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表明了肺胃同治在治疗感染后咳嗽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10]。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32(5):453-456.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7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5]阳媚,唐茂燕.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790-791.

[6]晁恩祥.“风咳”证治探要[J].江苏中医药,2008,40(7):8-9.

[7]徐婷贞,骆仙芳.王会仍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30-232.

[8]潘华信,朱伟常.叶天士医案大全[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社,1994:55-74.

[9]徐振华.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26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49-50.

[10]段延萍,周杰,高连印.肺胃相关论探析[J].陕西中医,2003,24(12):1104-1106.

猜你喜欢
经穴脾胃针刺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