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2014-01-21 05:23彭祥和任为李斌斌2林仕梅
饲料工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鱼油籽油亚麻

■彭祥和任 为李斌斌 叶 勇 关 勇,2林仕梅,2

(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2.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高脂肪水平被广泛地应用到集约化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中,成为节省蛋白质、降低氮损耗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鱼油仍然被视为水产饲料配方中脂类的重要来源。然而,鱼油因高成本、有限的供应量和质量波动致使人们急于寻找鱼油的替代品。最近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价格和产量优势的植物油上面。许多研究表明,鱼类饲料中植物油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鱼油,替代水平因鱼种类而有差异。但也有研究表明,用高水平植物油替代鱼油会影响鱼类的生长性能、脂肪酸组成或鱼体健康,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植物油种类和替代水平。

亚麻籽油作为主要工业植物油的一种,在水产饲料中替代鱼油是可行的。据不完全估计,2012年全球亚麻籽油的产量大概有54万吨,其中中国产量占22%。亚麻籽油是植物油中α-亚麻酸(18∶3n-3,ALA)含量最高的,但缺乏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如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近几年,人们对陆生植物油代替饲料鱼油进行了大量尝试。但如何改善水产饲料中植物油的利用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研究表明,亚麻籽油能够替代鱼油而不影响鱼的生长性能。但是,亚麻籽油替代鱼油会影响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随着日粮中LO含量的升高,鱼肉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相反,也有研究显示,用亚麻籽油代替葵花油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EPA/DHA的含量。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亚麻籽油能够影响鱼类的免疫力。然而,关于日粮中亚麻籽油如何影响鱼类生长性能和脂肪酸性质方面的信息却很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亚麻籽油替代日粮鱼油后对杂交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与配方

用亚麻籽油分别代替0%(对照组)、25%、50%、75%、100%的鱼油构成5种等氮(粗蛋白32%)、等能(总能量15 MJ/kg)饲料,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各饲料原料均过320 μm筛,然后与油类混合。用MUZL180制成2.0 mm×4.0 mm或2.5 mm×4.0 mm饲料颗粒,自然风干后置于塑料袋中于-15℃冰柜中保存备用。实验饲料脂肪酸组成见表2。

表1 实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 饲养管理

实验用罗非鱼(来源于璧山县鱼种场)在饲喂实验饲料之前先驯食一周,使其适应实验环境。实验前,将罗非鱼禁食 24 h,用 0.01%MS-222(Sigma,USA)麻醉并称重。挑选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平均初重为(22±0.5)g的罗非鱼,分别随机放养到15个淡水循环水族箱(容量300 L),每箱30尾。每天投喂三次(08:30、12:30和18:00),饲喂8周。养殖水源为曝气自来水,水温26.7~28.8 ℃,pH值6.7~7.2,溶解氧(8.3±0.03)mg/l,氨氮(0.17±0.06)mg/l。

1.3 样品制备与分析

饲养实验结束,罗非鱼禁食24 h后称重并计数。每组取3尾鱼为全鱼样品,-20℃保存备用;另取5尾鱼的肌肉、肝胰脏,立即放入液氮罐中速冻,然后转入-80℃低温冰箱保存。

表2 实验饲料脂肪酸组成(%)

饲料原料及鱼体样品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粗灰分含量采用高温(550℃)灰化法测定。

饲料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总脂提取采用Folch等介绍的氯仿-甲醇法,脂肪甲酯化参考氢氧化钾-甲醇酯化法,处理后含脂肪酸的甲酯溶液供色谱分析用。色谱分析条件:气相色谱仪为Agilent 7820A GC,色谱柱为100 m×0.32 mm×0.25 μm,柱箱温度为210℃,检测器温度(FID)300℃,进样器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N2,尾吹30 ml/min,氢气40 ml/min,空气450 ml/min。以单种和混合标准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分析,脂肪酸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除成活率外,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差异达到显著,则进行Tukey多重比较,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随亚麻籽油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的末重、SGR和PER随之增高,在50%替代水平达到最大值,而高于50%替代水平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蛋白利用效率显著下降。100%替代水平会显著降低罗非鱼的生长。各实验组罗非鱼的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期间,各组罗非鱼成活率均为100%。

表3 亚麻籽油不同替代水平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

2.2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体组成的影响(见表4)

表4 亚麻籽油不同替代水平对罗非鱼常规生化组成的影响

由表4可知,日粮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水分、灰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实验组罗非鱼肥满度和脏体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50%替代水平组罗非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肝胰脏脂肪与对照组、25%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75%、100%组。

2.3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罗非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见表5)

表5 不同水平亚麻籽油对罗非鱼背部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5可知,罗非鱼背部肌肉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是C16∶0和C18∶1n-9。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显著提高罗非鱼背部肌肉中PUFA的含量(P<0.05),而0%替代水平组罗非鱼的SFA含量高于其他各实验组。同样,在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能提高罗非鱼背部肌肉中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n-3 PUFA、n-6 PUFA以及n-3HUFA的含量。然而,各实验组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花生四烯酸(20∶4n-6,ARA)和MUF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C16∶1n-7和C20∶1n-9含量与亚麻籽油水平呈负相关。但肌肉中亚油酸(18∶2n-6,LA)和亚麻酸(18∶3n-3,LNA)含量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3 讨论

3.1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油替代50%的鱼油能够促进罗非鱼的生长,而更高水平的替代则会抑制罗非鱼的生长。这与之前的很多研究结果一致,即饲料中用亚麻籽油部分替代鱼油不影响鱼的生长。而替代水平超过50%,会显著影响实验鱼的增重。相反,也有研究指出,亚麻籽油高水平替代鱼油并不影响鱼的生长。本实验结果说明亚麻籽油的添加水平对罗非鱼的生长影响尤为重要。亚麻籽油的最适添加水平因鱼的种类、年龄、饲料组成和饲喂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另外,当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超过50%时,因饲料中高水平的n-3 PUFA致使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降低。Ng等(2001)对红罗非鱼的研究表明,与10%棕榈油相比,高水平鱼油(10%)会显著降低饲料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亚麻籽油会造成n-3/n-6比例失衡,超出罗非鱼对n-3系脂肪酸的耐受限度,这可能是由于n-3和n-6系列脂肪酸在脂质代谢中对同一种脱饱和脂肪酶的竞争所致。

3.2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体组成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不同亚麻籽油替代水平,鱼体脂肪水平均保持不变,说明饲料中含有足量的ALA。这与在其它鱼类上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日粮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超过50%时,罗非鱼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这说明罗非鱼和其它鱼类一样,能够储存大量的脂肪在肝脏中。这些结果说明,日粮中脂肪酸的不平衡可能导致罗非鱼肝脏脂肪的沉积,并引起非酒精脂肪性肝和代谢综合征。这有力支持了本次实验的观察结果,即罗非鱼饲喂高水平亚麻籽油,引起肝胰脏脂肪沉积增加,进而导致肝指数增加。在尖吻鲷中也有类似的报道。当然,也有研究发现亚麻籽油对鱼类肝指数没有影响。通常,像亚麻籽油这类富含PUFA的植物油能被长须鲸有效利用,但不会影响脂肪沉积。然而,在罗非鱼中,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是因为大量的脂肪易在肝脏沉积影响鱼的肝功能,而使植物油在鱼类饲料中使用受限?这些疑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3 亚麻籽油对罗非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也证实,鱼肌肉脂肪酸的组成受饲料脂肪的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16∶0和18∶1n-9含量较高,这与在金头鲷(Sparus aurata)和红鲷上的结果一致。实验饲料中的主要脂肪酸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C18 PUFA(LA和ALA),而这些脂肪酸都能够在罗非鱼肌肉中积累保存。更重要的是,随着饲料中亚麻籽油含量的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DHA含量显著增加。这与用亚麻籽油喂养尼罗罗非鱼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罗非鱼EPA的沉积量很低,与Al-Souti等(2012)在罗非鱼上的试验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罗非鱼选择性地将EPA作为β-氧化的底物所致。这表明,罗非鱼能够将日粮中的ALA转化为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之前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罗非鱼有能力使α-亚麻酸通过脱饱和及延伸途径转化为长链的高不饱和脂肪酸(HUPA、DHA和EPA)。鱼类对C18PUFA脱饱和/延长至HUFA的能力因种而异。相比之下,大多数肉食性的海水鱼类将C18PUFA通过自身转化为HUFA的能力很弱,因此在海水鱼饲料中需要加入HUFA。

本实验并没有发现花生四烯酸(ARA,20∶4n-6)在罗非鱼肌肉组织中积累。ARA主要是18∶2n-6去饱和的产物。本实验饲料中ARA的含量比罗非鱼背部肌肉中ARA的含量还高。E1-Sayed等(2005)和A1-Souti等(2012)对ARA也有过类似的报道。这些结果表明,饲料脂肪酸对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可能受代谢、环境因素和年龄以及鱼体大小影响。ARA作为类二十烷酸前体,具有抗应激作用。相对于野生鱼或者半集约化养殖鱼来说,集约化养殖系统带给鱼类更多的应激或许能够解释ARA水平较低的原因。本实验发现,罗非鱼肌肉中ARA含量非常低甚至只微量存在,很可能是鱼体类二十烷酸合成的需要,只需要鱼肌肉中ARA维持在最适的生理值就可以。这和Weaver等(2008)的研究结果相反,他们发现人工养殖的罗非鱼肌肉中ARA含量多、ARA/EPA比例高。这些差异说明ARA在鱼体内的生化合成机制比较复杂,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①日粮中添加亚麻籽油能够部分替代鱼油而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②饲料中添加亚麻籽油能够改变鱼体脂肪酸的组成。

(参考文献47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鱼油籽油亚麻
不同提取方式下塔拉籽油提取率及其相关性质的研究
众说纷纭话“鱼油”
众说纷纭话“鱼油”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牡丹籽油对大鼠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新申亚麻: 从展会到秀场
新申亚麻&孙林:亚麻时尚的民俗融合
“逐梦森林”:新申亚麻&孙林时装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