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

2014-01-21 20:43倪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密铺三角形图形

倪燕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而且要遵循“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弱势生吃得了”的基本原则,这实际是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要求,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与发展,从根本上诠释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分层探索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之间就一定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无视这些生命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就等于无视这些生命的存在。在传统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教师盲目地用统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让教学过程尽显机械性,课堂缺乏灵动性。譬如在六年级“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中,在讲解一道题时,某教师能够合理深掘,引导学生多向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索方式。

例如,题目:8∶24=( )∶12(填空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提出如下分层探索活动单。

A.你能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括号里应该填几吗?

B.除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还能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解答这道题目吗?

学生小组内探索之后,所有的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都学会了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括号里的数,同时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在活动B中利用比例的意义发现等号前面的比值等于1/3,所以等号后面的比值也应该等于1/3,从而得出括号里应该填4的结论;还有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24缩小一半得到12,所以8缩小一半后应该等于4。

以上分层探索活动的安排,合理地挖掘教材有用资源,让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进行适合自己的探索过程,同时有效地沟通教材知识间的关系,为学生揭示了知识链,让学生对新知理解更深入。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把学生当做一个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喜欢进行反复的模仿训练并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这些举措严重压抑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反复的训练还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鼓励每一个学生去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寻找规律、概括结论等,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压抑局面,此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数学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时,笔者分了三个层次来安排教学,第一层次是用课件呈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密铺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密铺”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尝试“密铺”的冲动;第二层次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这一环节中笔者出示了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告诉学生现在有这些形状的地砖,如果让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来装扮你的卧室,你想选择哪个形状。等学生自由选择后让学生猜想哪种形状的地砖可以密铺。在不确定答案的情况下,笔者发给学生一些纸片,让学生分小组用纸片代替地砖进行密铺,验证猜想。在拼一拼的过程中,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学生在动脑、实践、再动脑、再实践的过程中,既体会了图形密铺的特点,又进一步理解了密铺的意义,学生的空间观念、自主探究水平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尝试选用七巧板中的两种不同图形进行密铺,并试着设计更美观的密铺作品,这一层次使得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个体技能

传统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但笔者觉得过分地追求双基的落实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帮助。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小学数学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个体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至高目标,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现探究、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与学生个性发展息息相关的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笔者没有告知学生,而是出示一个屋顶的房架图,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屋顶的房架是三角形的,我们能把它设计成其他的多边形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笔者卖起了关子,故作神秘地问:“想不想自己去发现这个秘密?为什么会设计成三角形呢?”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用课前就准备好的木条、螺丝等材料开始搭建三角形,在搭建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了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分工协作、实践研究、探究发现等的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学生体的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我们教师的一大责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好个体差异,最终可以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密铺三角形图形
图形的密铺教学设计
密密铺
密铺图形里的秘密
三角形,不扭腰
抓住关键点,突出实效性
——《密铺》教学及思考
三角形表演秀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