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理解“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内容构建中用好“加减法”

2014-01-22 16:59李宏德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制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李宏德

(中州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郑州 450044)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以及教育系统内高度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一方面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基础知识教育薄弱。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是完全清晰,在教育观念上仍有争论和分歧,在教育实践上仍有差别和不同选择,其焦点仍是如何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和比重。怎样避免高等职业教育在重视理论或更加重视实践的争论中,不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中既做好“减法”,又做好“加法”,并在教学实践得以实施,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一、完整理解“必需够用”,辨明方向、把握好度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这一论述,对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给出了原则导向。[1]“应用”是目的、是方向,“必需够用”是范围和量,是度。要在认识上理解好、实践上操作好,就要把握好方向和度。

目前,在对“必需够用”认识上一时还难于统一,主要是存疑于对这一原则的边界的理解上。有人认为,“必需”是指人才培养规格之所需,“够用”是指满足后续课程之需要。也有人认为,“够用”应是指理论教学内容在数量上满足应用的需要,同时,应用有两层含义:一是后续课程之需要,一是工业、工程第一线之需要。[2]还有人认为,“必需的未必够用,够用了又可能包含了不必需的。”[3]本研究认为,在具体的实践中,要综合考察“必需够用”这一原则的度的边界,明确其下限和上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以及教育语境分析,其下限是“不可少的”,其上限是“用得着的或有用的”。“不可少的”就要留下来,这是最基本的内容;“有用而不可多的”确定边界的上限,而“用不着的”就要去掉。

“必需够用为度”,着眼于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对具体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后续课程教学衔接之需。两者都是“不可少的”,是下限。前者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相同或相近标准培养同一规格人才的保障,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之需才能完成课程的根本任务。如果脱离课程基本要求的指导,恐难以实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造成人才培养规格的参差不齐,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后者是课程在专业教学上的使命所在。同时,符合服务专业能力培养之需,符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专项技能培养之需,是度的上限。

“必需够用为度”,着眼于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之需,符合当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之需,是下限。通过相应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胜任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最基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具体岗位的工作。符合专业动态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之需,符合专业性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专业技能培养之需,是上限。通过相应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胜任某领域内相近岗位的工作,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

同时,着眼于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中的“基础理论”一词,不是专指“基础课”,也应该包括“基础课”之外的其它课程中基础理论内容,是对课程体系整体而言,包含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与课时安排时,要完整认识和理解其涵义,才能均衡所有,不失偏颇。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摆脱束缚,不留“盲区”,才能系统化的构建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二、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好减法

减是手段,“必需够用”是前提。做好减法,一是减那些重复的内容,既要从某门课程上考虑,也要从整个课程体系中去考虑,要在编写的体例上进行系统的、一体化的设计,避免过去那种拼图的做法。二是减陈旧的、不用或不常用的。三是减已有新知识、新技术可以替代的。四是减前述“必需、够用”之外的。

做好减法是基础,是在做精,是对已有内容的删减、整合和优化。同时,也在为加法留下空间。如制图课中,为适应制图技术、方法和手段创新带来的新变化,在原教学内容中删减了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的部分内容,并随着国家《机械制图》标准的修改而相应缩减了相贯线内容的教学难度和量。这样,既精简了教学内容,也压缩了学时,为新内容的引入留下可能空间。同样,在《工程力学》中,由于课程的学科特色和理论色彩比较浓,对高职学生而言,教学难度很大。目前,大部分教材删掉了《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全部内容以及《材料力学》中大部分专题内容,主要保留了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部分,对保留的压杆稳定和动载荷部分,也相当程度的降低了难度。

需要商榷的是,把运动学和动力学全部删除不讲是否恰当。考虑到在《机械设计基础》等后续课程会涉及刚体的运动与受力分析,建议适度保留其中的相应内容并做适当简化,以运动学和动力学概述的形式体现。在内容表述上,从理论上以讲清概念为主,不做推理分析;从强化应用方面,以算例为教学载体,在讲解算例求解的过程中突出应用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好加法

加也是手段,“必需、够用”是前提。做好加法,则要研究加的方向,要做好内容的遴选和提炼。

技术基础课要研究如何服务专业技能培养和工程应用,并把相应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的构建。如《工程制图》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删减传统内容的同时,增加了计算机绘图知识。伴随几何建模方法的发展,工程图样的表达也可能出现新的形式,新的制图知识会不断更新。再如《工程力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强度和刚度分析,进行安全校核。目前,有限元方法和相应的工程分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在工程分析中应用广泛,应该考虑以杆件的组合变形为核心内容,以典型工程分析软件为技术载体,引入到力学课的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尽早获得新的技术视野。

四、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好平衡

平衡不是平均,而是全局的理念。做好平衡,一是既是必需、也是够用。否则就可能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之间摇摆或从一端走向另一端。二是强调重视实践教学,也要兼顾够用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之上的更加侧重实践能力的教育。不重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就把握不好具体的教学方向,没有必需的理论基础,能力就会失去根基。三是应综合考虑基础与专业的整体布局。四是在专业课的理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体现“必需、够用”原则,实现整体优化。

五、结束语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和“必需够用为度”基本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必需够用”的边界的概念,给出了边界的上限和下限,强调完整理解“必需够用”,全面地、系统化地对待理论与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是解决好所存在问题的关键。最后,把“加减法”的概念引入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构成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2]刘琦.“必需够用为度”与制图课内容体系改革[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1):84-85.

[3]吕银芳.对“必需够用”原则的理解及其实现途径[J].价值工程,2011(2):157-158.

猜你喜欢
制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一图看清上海的“拆拆并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