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8例分析

2014-01-25 08:41和海秋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2期
关键词:叶酸半胱氨酸血症

和海秋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674100)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1931年由Vigneaud首次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得到的。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9年McCully从病理上发现Hcy代谢酶缺陷的小孩动脉内有纤维性斑块,弹性消失。20世纪70年代,他通过动物模型证实高Hcy导致类似血管损害。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指南(AHA)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Hcy>10μmol/L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达到2倍。中国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患病率低于美国,但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美国,遗传因素决定了中国人群易发生高Hcy血症。为了解我市某单位员工Hcy情况,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探讨其预防措施,现将2013年4~5月某单位在职员工382人Hcy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丽江市某单位382名参加Hcy检测员工,男性262人,女性120人;年龄20~52岁。

疾病诊断标准:Hcy>10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采样方法:所有受检者均清晨空腹采血,采用比浊法检测。

治疗结果

382名员工的体检中检测出高Hcy 16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为43.97%。

男性与女性高Hcy结果比较:Hcy>10μmol/L男155例,女13例,合计168例;Hcy<10μmol/L男107例,女107例,合计214例;检出率男59.16%,女10.83%,平均43.97%。

各年龄段高Hcy检出率结果比较:Hcy>10μmol/L者,20~29岁116例,30~39岁40例,40~52岁12例,合计168例;Hcy<10μmol/L者,20~29岁152例,30~39岁51例,40~52岁11例,合计214例;总人数20~29岁268例,30~39岁91例,40~52岁23例,合计382例;检出率20~29岁43.28%,30~39岁43.96%,40~52岁52.17%。

可以看出,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于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并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

讨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Hcy水平升高可使高血压危险性增加3倍。Hcy是一种含硫基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产生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凝血因子功能,增加血栓形成,胶原生成倾向以及一氧化氮利用减少,同型半胱氨酸的活化形式可使血小板凝集,并可与载脂蛋白形成致密复合物,易于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引起血管壁脂肪堆集,进而缺血缺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Hcy亦可能是一种炎性刺激物,促发炎症反应,即Hcy促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和表达。白细胞介素-6(Ⅱ-6)作为一种多向性多功能促炎性细胞因子,是炎性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2]。而由细胞免疫所介导的局部和非局部慢性炎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炎症时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严重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动脉硬化可导致肾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3]。

血浆Hcy浓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和后天因素两大方面。后天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营养状态、疾病、药物等,以肾功能和营养最为常见。本组病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高,为43.97%,并且随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男性Hcy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身体运动消耗不足等因素有关。

血Hcy与维生素及叶酸呈显著负相关,Wooks等研究表明,叶酸能有效降低高Hcy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补充叶酸、维生素,可降低血Hcy浓度,有效控制高Hcy所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减少卒中发生有重要意义。中国高血压主要是H型高血压(伴有Hcy升高的高血压),而欧美地区主要是C型高血压(伴有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二者在心脑血管终点事件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约75%的高血压患者是H型高血压,是导致中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从年轻时开始,平时补充菠菜、瘦肉、水果,有助于补充叶酸、维生素,阻止蛋氨酸代谢为同型半胱氨酸,使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的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精神健康、认知损害、出生缺陷、妊娠合并症、骨折、内分泌疾病发生率减到最小程度,发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优越性。

[1]关翠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J].中国医药指南,2008,16(8):512-513.

[2]张淑涛.Hcy、CRP、SICAM-1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0,2:75-78.

[3]曹艳辉.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1:77-89.

[4]王英辉,杨金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2,2:57-58.

猜你喜欢
叶酸半胱氨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中老年人补叶酸可防卒中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