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2014-01-25 20:36刀红英王孝蓉岩罕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味主治西双版纳

刀红英 王孝蓉 岩罕单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 21°09'~22°36',东经 99°58'~101°50',地处中国云南省的最南端。由于处在热带北部边缘,加之位置在横断山脉南端,属无量山系和怒山山脉的余脉,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全倾斜迭降,四周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又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使其形成其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更使得在西双版纳这片仅占全国面积0.2%的土地上,保存着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原始风貌最完整的热带雨林。姜科植物是组成热带雨林林下草本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西双版纳各少数民族栽培和利用得比较多的植物类群,尤其是药用知识更是被当地民族熟知。

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世居少数民族。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利用西双版纳地区生长的天然药物,治疗各种地方病、常见病、疑难病,形成了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傣医药体系,为边疆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傣医认为,姜科植物大多具有芳香性,是傣药中健胃暖胃和清热解毒的重要药物。傣医常用的姜科药用植物可分为根茎和果实两大类,根茎类如莪术、姜黄等;果实类如草果、砂仁等。

笔者针对傣医临床常用和傣医药古籍文献中常涉及的姜科植物进行了归纳,整理出傣医常用姜科植物19个品种、24个自然种。

1 傣医临床常用姜科植物

1.1 毫命 原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1](本文中原植物拉丁学名均参考《云南植物志》)。生境与分布: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多为栽培。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苦、辣,气辛,性温;入风、土、水塔。清火解毒,杀虫止痒,活血散瘀,通气止痛,调经。主治:疔疮痈疖脓肿,毒虫咬伤,跌打损伤、风寒肢体关节酸痛,腹内痉挛剧痛,心胸胀闷、腹胀,月经失调、痛经、经闭。

1.2 补累 原植物:姜科紫色姜Zingiber purpureum Rosc.和珊瑚姜Zingiber corallinum Hance。生境与分布:整个亚洲(热带)作为药用植物栽培,也作姜的代用品。野外逸生于林缘、荒地、路旁。西双版纳全州均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辛,苦,寒,入土塔。补土,健胃,解毒,消肿。主治:食积胀满、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肢体关节红肿热痛。

1.3 恩倒 原植物:闭鞘姜 Costus speciosus(Koen.)Smith。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林下潮湿地,或溪边灌木草丛中。西双版纳全州都有分布,资源蕴藏量较高。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微涩,性温,入风、土、火塔,有小毒。补火壮阳,补水调经,祛风除湿,接骨续筋。主治:热风咽喉肿痛,腮腺、颌下淋巴结肿痛,化脓性中耳炎,冷风湿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肢体关节红肿疼痛。本品有小毒,多作外用。

1.4 麻号 原植物:草果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生境与分布:林下、沟箐。景洪勐养、勐罕,勐海西定乡、布朗山乡有分布。药用部位:果实。性味入塔:味辛,性温,入土塔。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积化食。主治:用于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1.5 贺嘎 原植物:傣草蔻 (长柄山姜)Alpinia kwangsiensis T.L.Wu&Senjen和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Schum.。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中林下阴湿处,海拔580~680米。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资源丰富。药用部位:种子,根茎,叶。性味入塔:味辣,气香,性热。入火、风、土塔。行气消胀,温胃止呕,祛寒止痛。主治:种子以草豆蔻之名入药,用于胃寒冷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根茎则用于治疗胃脘胀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叶外治湿疹瘙痒。

1.6 晚害闹 原植物:顶花莪术Curcuma yunnanensis N.Liu&Senjen、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和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C.F.Liang。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土壤湿润、肥厚的水沟边、林缘、山坡地上,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芳香,辣,温。入土、水、风、火塔。清火解毒,敛疮生肌,行气活血,镇心安神。主治:风湿肢体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疔疮脓肿、毒虫咬伤,妇女闭径、痛经,早期宫颈癌,发热、心慌、心跳、神经痛、筋骨疼痛。

1.7 贺哈 原植物:红豆蔻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米~1300米的山野沟谷阴湿林下或灌木丛和草丛中。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果实。性味入塔:辣,热。入土、风塔。通气活血,理气止痛,健胃消食,除风止痒。主治:风湿关节肿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腹部冷痛、发冷发热,关节麻木,毒虫咬伤,皮肤瘙痒。

1.8 贺哈囡 原植物:节鞭山姜Alpinia conchigera Griff.。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米~11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芳香、辣、热,入土塔。补土健胃,通气止痛,化食消胀,解毒。主治:蒴果含挥发油与黄酮类,有芳香健胃、驱风的功能,用于胃寒腹痛、食滞等症。根茎治蛇咬,也可作香料 (可作米酒香料)。

1.9 罗呆哼曼 原植物:黄白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 Roxb。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1000米的林下荫湿处与林缘、河边,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淡,性平。入水、风塔。清火解毒,止咳平喘,利尿通淋,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主治咳嗽、哮喘,小便热涩疼痛,腰痛,“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

1.10 罗呆哼冷 原植物:黄姜花 Hedychium flavum Roxb.。生境与分布:生于山沟、林间阴湿处,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淡,平。入水、风、土塔。清火解毒,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止痛。主治:治疗头晕,心慌,胸闷欲吐,腹痛腹胀,腮腺肿大,咽喉疼痛,咳嗽,妇女乳房肿痛,风湿腰腿疼痛,跌打损伤。

1.11 波丢勐 原植物:茴香砂仁Achasma yunnanense T.L.Wu&Senjen。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米左右的山谷荫坡林下,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微苦、甜,气清香,性平。入水、土塔。清火解毒,利尿,补土健胃,通气消胀。主治:小便热涩疼痛,胸胁胀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腹泻、中暑。

1.12 贺姑 原植物:九翅豆蔻Amomum maximum Roxb.。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800米的林下湿阴处,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果实、根茎。性味入塔:味辣,气香,性热。入土、风塔。补土健胃,消食化积,理气止痛。主治:主治腹痛腹胀,呃逆不止,不思饮食,消化不良,“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1.13 麻娘 原植物: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和缩砂密 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T.L.Wu&Senjen。生境与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地荫湿之处,野生砂仁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景洪市基诺乡栽培面积较广。药用部位:果实。性味入塔:味辛,性温。入土、风塔。补土健胃,理气止痛,行气消胀。主治:用于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疼痛,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1.14 晚荒,万烘 原植物: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Linn.。生境与分布:广泛分布于南亚至东南亚地区,常栽培供药用或调味用,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苦,气香,性凉。入水、土塔。凉血止血,消肿散瘀,通气活血,镇心安神。主治:腹胀腹痛、腹泻、胃脘胀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乳房肿痛,食物中毒、跌打损伤、“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四肢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

1.15 贺亮,哆倒 原植物: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生境与分布:生于林荫下、溪边,海拔300~1900米,景洪市大渡岗乡、勐海布朗山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微涩,性平,入风塔,有小毒。活血,散瘀,止痛。主治:根茎治月经不调,风湿病及跌打肿痛。

1.16 晚纳 原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生境与分布:栽培或野生于林下,勐海镇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辛、苦,性寒。入土、风、水塔。行气化瘀,利胆退黄,活血止痛,清心凉血。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跌打损伤,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1.17 贺恩,万吠 原植物: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L.)Smith。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西双版纳全州有分布。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辛,性温。入风塔、土塔。祛瘀消肿,解毒止痛。主治:用于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泄泻,跌打肿痛及解毒。

1.18 贵哈罕 原植物:舞花姜 Globba racemosa Smith。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海拔400~1300米。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辛,性温。入风塔、土塔。祛瘀消肿,解毒止痛。主治:用于急性水肿,崩漏,劳伤,咳嗽痰喘,腹胀。果实:健胃。

1.19 呆亨藤 原植物:无毛姜花 Hedychium glabrum S.Q.Tong。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海拔1900~2100m,分布于勐海,勐腊海拔较高处,蕴藏量小。药用部位:根茎。性味入塔:味辣,性温,入风塔。除风,消肿止痛。主治:用于风湿,无名肿痛。多外包。

2 讨论

2.1 综上所述,西双版纳傣医临床常用姜科植物种类繁多,广泛用于胃肠道消化不良、风湿痹症、跌打损伤等,有的甚至对于癌症有较好的疗效,如“晚害闹”经过临床应用证实对早期宫颈癌有疗效,著名民间傣医勐醒下寨的老白医生就常常将其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癌的治疗;闭鞘姜中有较高的薯蓣皂苷苷元[2],薯蓣皂苷苷元是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基础原料,而甾体激素是治疗风湿、心血管、淋巴白血病、细胞性脑炎、皮肤病、抗肿瘤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用药;另外如砂仁不仅被傣医熟知和利用,还是著名的南药品种,由于它的栽植和开发,使得分布于西双版纳的我国最后一个被定名的少数民族——基诺族的生活水平在这些年里获得了很大的改善[3]。这些例子说明大力开发姜科药用植物资源,提升其作为西双版纳生态产业将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2.2 西双版纳姜科植物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姜科 (Zingiberaceae)是一泛热带分布科,按Burrt系统,姜科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我国有22属209种;云南有18属,139种。由于姜科植物性喜潮湿荫蔽,正好与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因此仅西双版纳分布的姜科植物就有15属92种,占云南已知姜科数的66.2%,中国的44%,世界的6.78%[4],其种类和蕴藏量都非常可观,可供开发利用。

2.3 姜科植物经济价值较高。除药用价值以外,姜科植物在观赏、食用、香料、染料、提制纤维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经济价值。如广西莪术、黄姜花、山柰等,花形优美,在西双版纳多作为庭园观赏植物栽种,提示其可作为花卉资源[5]开发利用;黄白姜花、黄姜花等极芳香,可提取用作香精的芳香油;姜黄在版纳民间一直被作为黄色染料;长柄山姜的叶鞘纤维是优质纤维原料;紫色姜、草果、山柰等是常用的调味品;九翅豆蔻、阳荷、红球姜还是餐桌上风味独特的野生蔬菜,因此这些姜科植物的市场前景较为广泛。

2.4 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西双版纳姜科植物资源和热带雨林植被。绝大多数姜科植物具发达的根茎,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都很强,只要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合理开发利用,可以说无濒危之虑。然而可惜的是西双版纳适宜姜科植物生长的热带雨林也正在受到破坏,如云南草寇是西双版纳原生植被里常见的优势林下草本植物,它们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原生植被的日益缩小和被破坏,它们的生存已受到威胁;有些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如茴香、砂仁已被列入国家红皮书的种类。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对西双版纳姜科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第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529-650.

[2]吴德邻.闭鞘姜 (Costus speciosus)甾类皂甙元 (steroid sapogenin)原料新资源[J].广西植物,1984,4(1):57-64.

[3]高雷,刘宏茂,崔景云.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砂仁种植地的可持续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262-266.

[4]黄加元.西双版纳姜科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2):26-30.

[5]许再富,陶国达.西双版纳热带野生花卉[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00-116.

猜你喜欢
性味主治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基于药品标准的维医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主治医的中国梦
YUNNAN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救救小象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