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4-01-26 19:58王新建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紫杉蒽环类毒副作用

王新建 王 岩

(1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100;2 河南省豫东监狱振华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规含铂类抗药药物化疗能够延缓“癌细胞扩散”,缩小病灶,但乳腺癌发展到晚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尤其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随着术后转移复发性乳腺癌耐药比例的逐年增加,选择疗效确切和安全性高的化疗药物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笔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郏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85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符合王文萍著[2]《实体肿瘤转移学》中关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和分型标准,排除入院时肝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无法评价疗效和预计生存期在不足3个月等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46.6±6.5)岁;绝经前46例,绝经后39例;浸润性导管癌57例,单纯癌12例,腺癌8例,硬癌6例,髓样癌2例;骨转移37例,胸壁转移32例,淋巴结转移31例,肺转移27例,肝转移17例,心包转移8例;术后采用CMF化疗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28例,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P组42例和GP组43例,两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住院患者在年龄、月经情况、病理类型和转移情况等方面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稳定,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NP组:按照体表面积给予长春瑞滨(NVB)25~30 mg/m2,加入生理盐水50 mL混匀后,避光静脉10 min内滴完,每周1次,连用2次为一疗程;按照体表面积给予顺铂(DDP)10~20 mg/d,混入200~300 mL生理盐水中,避光静脉90 min内滴完,每疗程为200~400 mg,在用量达到100~200 mg后,需间隔1~2周,然后滴生理盐水冲洗静脉。GP组:按照体表面积给予吉西他滨(GEM)10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混匀后,避光静脉30 min内滴完,每周1次,连续3周,随后休息1周,每4周重复1次;顺铂(DDP)给药剂量和方法同NP组。所有患者给药结束后给予滴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化疗期间,常规使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使用NVB后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从而预防和改善静脉炎症状,若白细胞下降明显,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3],治疗2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81年WTO关于实体瘤描述制定评价标准和毒性标准[4]。①临床疗效:病灶完全消失为完全缓解(CR);最大径之和缩小>30%者为部分缓解(PR);最大径之和缩小在30%以内,且无增大者为疾病稳定(PD);最大径之和增大者为疾病进展(SD),总有效为CR与PR之和,疾病控制为CR、PR与PD之和。②毒副作用:0级(无毒)、Ⅰ级(轻度中毒)、Ⅱ级(中度中毒)、Ⅲ级(重度中毒)、Ⅳ级(危及患者生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校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NP组42例经药物治疗后,CR3例,PR14例,PD12例,SD13例,总有效17例,疾病控制29例;GP组43例经药物治疗后,CR5例,PR16例,PD13例,SD9例,总有效21例,疾病控制34例。GP组总有效率48.84%(17/42)、疾病控制率79.07%(29/42)分别与NP组40.48%(21/43)、69.05%(34/43)比较,χ2=0.6009、1.1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均表现为Ⅲ度或Ⅳ度毒副作用。NP组发生血小板减少10例,贫血10例,恶心呕吐7例、白细胞减少6例、疲乏4例和脱发2例。GP组发生血小板减少2例,贫血8例,恶心呕吐7例、白细胞减少5例、疲乏2例和脱发4例。GP组血小板减少率4.65%(2/43)明显高于NP组23.81%(10/42),χ2=6.4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疲乏和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转移性腺癌是指一种原发于其他器官的癌肿经直接浸润蔓延、气道种植、淋巴管、血管等途径转移到其他器官,且继续增殖生长,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癌肿的癌症,而转移性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类型,转移部位以肺、胸膜、骨骼、皮肤软组织、肝和脑较为常见。术后辅助化疗应用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是多数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方案,在延长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降低病死率方面被医学界普遍认可,但不同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效果和毒副作用不同,临床多有因耐药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报道[5]。

顺铂是中心以二价铂同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分子结合的重金属络合物,也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部位是DNA的嘌呤和嘧啶碱基,进入机体后可扩散通过带电的细胞膜,与DNA单链或双链形成交叉联结,达到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目的,且对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有效,可能与顺铂同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无交叉耐药而利于联合有关[6]。吉西他滨是一种具有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物抗癌药,也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一种抑制性酶的替代物,进入机体后能够作用于DNA合成期和G1期,从而阻止细胞分裂由G1期进入S期,在细胞内经过核苷激酶的作用转化成双氟二磷酸脱氧胞苷,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活性,抑制合成DNA所必需的脱氧核苷产生,同时独有的掩蔽链作用能够感染DNA的自我修复机制,其抑制DNA复制和修复效果显著,最终引起细胞凋亡,临床多联合破坏DNA的药物化疗。本研究显示GP组总有效率48.84%、疾病控制率79.07%分别与NP组40.48%(21/43)、69.05%(34/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P组血小板减少率4.65%(2/43)明显高于NP组23.81%(10/42),而组间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疲乏和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GP组与NP组治疗效果无差异,但GP组的毒副作用低于NP组。

综上所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同样效果,但前者毒副作用稍低于后者,可作为晚期复发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或解救方案,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1]段海波,庞丹梅,林耀东.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11):1663-1665.

[2]王文萍.实体肿瘤转移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81.

[3]缪建华,张迦维,严子禾.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2):140-141.

[4]陈一飞,吴梅红,王雅杰.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4):782-784.

[5]陈映霞,秦叔逵,王琳,等.吉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经紫杉类和蒽环类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6):525-529.

[6]丁丽娟,闫俊才.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42-43.

猜你喜欢
紫杉蒽环类毒副作用
蒽环类药物相关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红豆杉树皮中的“抗癌明星”——紫杉醇
蒽环类药物及蒽环序贯紫杉类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影响
桓仁牛毛大山千年紫杉调查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相关研究进展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