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1-26 19:58杜言辉朱忠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桂枝

杜言辉 朱忠杰

(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对心绞痛发作的认识可以从《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找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膺指两乳之间,即胸骨后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临床所见两臂内痛极少,多向左肩背及左内两侧沿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放射至小指和无名指。这是对心绞痛发作时部位特点的描述。对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症状的描述是这样的,《诸病源候论》云:“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冷风所乘,痛也,故成疹(病)。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又说“夫心痛,多是风邪痰饮,乘心之经络,邪气搏于正气交结而痛也。若伤心之支别络而痛者,则乍间乍盛,休作有时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记载;《圣济总录 心痛总论》说“心痛诸候,有寒气卒客于脏腑,发卒痛者;有阳虚阴厥,痛引喉者;有心背相引,善瘛伛偻者;有腹胀归于心,痛甚者;有急痛如针锥所刺者,有其色苍苍,终日不得太息者;有卧则从心间痛,动作愈甚者;有发作积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者。或因于饮食,或从于外感,中脏既虚,邪气客之,痞而不散,宜通而塞,故为痛也”[1]。本文利用人参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 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47~65岁,病程6个月~13年;对照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48~64岁,病程7个月~15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中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患者应具有以下临床表现:心前区或膻中憋闷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隐痛、绞痛、刺痛,疼痛可窜至咽喉、左肩背、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常伴有气短、心悸、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2]。两组患者均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用人参汤加味治疗:桂枝12 g(别切)、甘草12 g(炙)、白术9 g、人参9 g、干姜9 g,气滞心胸者加香附10 g,柴胡12 g,郁金10 g,活血通络,舒肝理气;心血淤阻者加红花10 g,当归12 g,通脉止痛,活血化瘀;寒凝心脉者加制附子10 g,细辛3 g,宣通心阳,辛温散寒;痰浊阻闭者加胆南星10 g,半夏10 g,菖蒲10 g,豁痰宣痹,通阳泄浊。以水900 mL,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四味,取500 mL,纳桂枝及其他,更煮取300 mL,去滓,温服100 mL,日2次,夜1次。治疗1个疗程,即2周。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来治疗:取黄芪30 g,川穹15 g,党参30 g,当归尾15 g,红花10 g,桃仁10 g,丹参20 g,柴胡l0 g,三七10 g,薤白10 g,瓜蒌15 g,地龙15 g。血糖高者加淮山药、天花粉各20 g;血脂高者加桑寄生10 g,山楂20 g;心悸者去党参用红参30 g,加枣仁、桂枝各20 g;小便不利加泽泻、茯苓各10 g,上方药煎汤至25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1个疗程,即2周。

1.3 疗效标准[3]

以心电图疗效标准评价,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力,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导联T波加深(达25%以上),或T波由直力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并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32例(57.14%),有效19例(33.93%),无效5例(8.93%),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显效30例(53.57%),有效17例(30.36%),无效9例(16.07%),总有效率83.9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胸痹、心痛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嗣后历代医家据其证候特点,又加以详细的论述和阐发。如《灵枢•厥病》“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等有关心痛的主要症状描述,与现今临床表现颇相吻合。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胸痹、心痛合而言之,认为胸痹心痛之轻者,仅见“胸中气塞,短气”,重者则见“胸背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并指出“胸痹缓急”,即心痛有时缓和有时剧急的发病特点,其症状描述比《内经》更为具体明确。本病多因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脾胃损伤,或七情内伤所致血淤、气滞、痰浊内生,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其病理关键为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故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本虚标实之病证。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标实以血淤痰阻为多见。脏气亏虚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可进而导致心阳不足,阳气亏损,鼓动无力,清阳失展,血行滞涩,不通则痛。心痛病位在心,其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心肾二脏以经络相连。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虚生内热,热结于里,熬煎血液而成淤滞,阻于心脉,心失所养,而致心痛;肾阳不足,心失温煦,亦可致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而成淤滞。血淤痰阻,又以血淤为多见,因寒凝、热结、痰阻、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脉郁滞,而为淤证,血淤停着不散,心脉不通,故疼痛如刺如绞而痛处不移。

桂枝人参汤,桂枝通经而解表热,参、术、姜、甘温补中气,以转升降之机也。太阴之胸下结硬,即痞证也。自利益甚,即下利不止也。中气伤败,痞与下利兼见,人参汤助中气之推迁,降阳中之浊阴则痞消,升阴中之清阳则利止,是否证之正法。诸泻心,则因其下寒上热,从此而变通也[4,5]。方中以人参、白术、甘草补益心脾,益气复脉,推动血行为君;桂枝、干姜温阳通脉,温散血中之寒凝,鼓动血行。本方以元气大补之人参为君,强心补气,通过益气作用,使血因“气壮则行”,既能增强甘草、干姜温中益气通脉的作用,又能加强白术健脾燥湿行浊之功,使阴霆四散,阳气恢复,胸痹自愈,既温中又补虚,则中焦之寒得热而化,心脾之虚得温而复,气机调达,运化正常而治根本。《医宗金鉴》指出“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人参汤以温中补虚法首开治疗胸痹阳虚血疲证的先河,适用丫中阳不足,浊阴上逆所致之胸痹病。使气虚者得以补益,痰浊、寒凝、淤血、气滞之邪实者,得以尽除。血脉通畅则疼痛自止通过本文临床观察,人参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很高,适于临床应用。

[1] 陈波,常颖颖.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治疗的现代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3):11-12.

[2] 张广安.加味桂枝人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4):5-7.

[3] 黄干初.人参汤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52-53.

[4] 宁小宁,郭蕊珠,周海纯.加味人参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科学,2013,4(5):68-69.

[5] 吴荣,聂晓燕,王阶,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98-99.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桂枝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桂枝香
我的发现
心痛的感觉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试论《内经》关于心痛病证的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