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2014-01-26 19:58柴永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患肢神经外科肢体

柴永红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护理部,辽宁 宽甸 1182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不当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1]。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妥善专业护理对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9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男9例,女10例,年龄45~89岁,平均(67.5±7.8)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5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颅内动脉瘤3例,脑血管畸形出血2例。19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及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深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侧瘫痪肢体14例,右侧瘫痪肢体3例,左侧健侧肢体2例。

2 结 果

本组19例患者经及早发现、及时诊治、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1例肺栓塞发生。

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观察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静脉损伤时,可因内膜下及胶原裸露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血流缓慢主要见于长期卧、手术以及肢体制动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主要见于产后、术后、创伤等,可由于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造成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血栓。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现昏迷可造成肢体运动障碍,一方面因功能区脑组织压迫或损伤周围神经造成肢体瘫痪,失去了肌肉收缩或肢体活动对血液回流的促进作用,从而肢体缺乏主动活动可造成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手术后患者由于特殊体位的要求、疼痛的刺激、长时间的卧床,也导致血流缓慢或淤滞最终形成血栓。同时,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本身多伴有高血脂、高血糖,从而可出现血液黏稠度增高,由于颅高压症状出现的频繁呕吐、输液量的限制、大量脱水剂的使用,造成机体水分大量丢失,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组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有此发病原因。故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病程及临床分型不同而有不同临床表现,要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诊治。①中央型:血栓发生于髂-股静脉,左侧多于右侧。表现为起病急骤,患侧髂窝、股三角区有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及体温均升高;②周围型:包括股静脉及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和踏平,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距小腿关节过度背屈实验时小腿剧痛。③混合型:为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苍白(股白肿)和压痛,常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可使疼痛加重。若进一步发展,肢体极度肿胀而压迫下肢动脉并出现动脉痉挛,从而导致下肢血供障碍,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进而足背和小腿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并呈青紫色(股青肿);若护理不及时,可发生静脉性坏疽。本组因护理得当,无1例发生。

4 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

4.1 注意观察患肢情况

患肢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有无肿胀,感觉情况,评估患肢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远端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颜色和感觉等。本组评估动脉搏动和皮肤温度时注意患侧与健侧对称部位的对比,若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温度降低,提示动脉供血不足。

4.2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头痛、头胀等其他症状,溶栓及抗凝治疗期间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点,鼻、牙龈出血,穿刺点和伤口渗血、血尿或黑便等。

4.3 患肢护理

患肢宜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促进静脉回流并降低静脉压,减轻疼痛和水肿。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对患肢不利;冷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支循环。

4.4 抗凝和溶栓护理

应用抗凝药物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因此,在抗凝治疗时要严密观察有无全身性出血倾向和切口渗血情况。每次用药后都在专用记录单上记录时间、药品、剂量、给药途径和凝血时间。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性是否正常,判断有无出血性疾病,观察患者有无口腔黏膜、牙龈、注射部位、消化道、颅内等部位出血,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调整药物剂量,并给予对症处理。

4.5 饮食护理

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6 恢复期护理

抬高患肢30°,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以免再次血栓形成。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增加行走距离和锻炼下肢肌,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总之,本组病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见于手术后,且年龄偏大,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完整的对术后患者的评估,针对性地进行下肢静脉血栓观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3],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使其早日康复[3]。

[1] 杨芳.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02.

[2] 娄丽娟.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8):318.

[3] 朱瑞珍,马学松,沈玉玲.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331.

猜你喜欢
患肢神经外科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