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14-01-26 19:58张广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类似物速效

张广山

(空军司令部门诊部,北京 100843)

糖尿病主要是指因胰岛素作用弱化或者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出现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型糖尿病主要依赖外源性的胰岛素控制血糖;2型的糖尿病随着病情的恶化发展,胰岛素也成为其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因此,利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成为较有效的方式[2]。本文对近几年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胰岛素的种类

1.1 速效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的显著特征就是给药后分解迅速、吸收快、见效快,一般在餐前10 min之内肌注给药,餐后较快达到峰值,而且其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下一餐前不容易出现低血糖。速效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对更能满足人体生理胰岛素需求以及血糖变化谱,较适用于餐后高血糖情况严重者。目前,速效胰岛素常见的种类有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以及赖谷胰岛素三种。

1.2 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是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见效时间较速效胰岛素稍慢,药效持续时间也稍长,常用于餐后血糖一般高的糖尿病患者。短效胰岛素通常要求在就餐前的30 min之内皮下注射给药,用餐后药效起效速度相对与血糖高峰较一致,避免了餐后高血糖及下一餐餐前低血糖情况。注射较大剂量短效胰岛素时,药物储存于皮下,目前对于储存在皮下的胰岛素疗效和持续时间尚未有统一论断。

1.3 中效、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主要由低精蛋白生物合成,起效较短效胰岛素慢,且持续时间也较长,峰值不明显,通常作为补充性的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中,作为正常胰岛素分泌的补充,对餐后高血糖的疗效不明显[3]。中效胰岛素一般在早上或者晚上睡觉前进行皮下注射给药,但是如果是在睡前给药,需要预防晚间出现低血糖。长效胰岛素的种类有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在药物起效方面,相比中效胰岛素而言,其分解及吸收需要的时间更长,可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起效,一般能够在24 h内发生作用,没有峰值。长效胰岛素给药后对人体的作用最接近正常基础人胰岛素的分泌需求,作用平稳,是长期外源性胰岛素的最佳选择。中、长效胰岛素七中含有恰当比例的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与锌离子,对抑制空腹血糖及餐前2 h血糖的效果较好。

1.4 预混胰岛素

由速效或者短效胰岛素配合一定比例的中效胰岛素制成的预混制剂就是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前,需要先摇匀。预混胰岛素中的速效(短效)胰岛素可在餐后迅速起效,且中效胰岛素可以有效补充人体基础性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4]。同时起到速效(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低血糖情况,适用人群较广泛,较受患者欢迎。

2 胰岛素的给药方式

注射给药是最早应用并最长应用的给药方式,其中以皮下注射为最经典的方式[2]。临床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的疗效及依从性,对胰岛素的给药途径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口服给药、吸入给药、腹腔给药、黏膜给药、超声给药、直肠给药等是最新研究中提到的给药方式,均具备一定疗效。

2.1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静脉输注以及胰岛素泵给药是注射给药的三种常用方式。通常速效、短效、中效胰岛素给药大多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所注射的部位与局部的血流状况是影响皮下注射给药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腹壁的注射吸收最迅速,臀部较慢。同时注射液的浓度、运动也会影响皮下注射的吸收。浓度高者吸收慢,而进行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吸收。静脉滴注的方式更常用于急重型糖尿病者,或者同时并发酮症酸中毒者,此外,合并严重外伤或者出现感染者、围术期无法进食者,一般给予小剂量的速效胰岛素静脉滴注[3]。胰岛素泵给药更多是用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中。鉴于胰岛素泵给药可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过程,而且胰岛素的输入量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值进行调整,且输注过程中输注的部位准确,血糖控制效果更为平稳。给药的泵有置入泵和体外泵,一般常外出者选择置入泵更为方便。总的而言,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较灵活,操作方便,适用人群广泛。

2.2 非注射给药

吸入给药主要指利用专门的器械雾化胰岛素,再通过吸入达到肺部,该方式主要优势表现在:肺泡的毛细血管其血液循环较好,上皮细胞具有较高通透性,且出现肝脏首过效应可能性低,胰岛素吸入肺部能够迅速进入血循环,并迅速起效。赵维纲等研究指出[5],胰岛素雾化吸入给药,血药浓度到达峰值的时间较皮下注射给药快,起效也就更快。吸入给药安全有效,操作也便捷,目前,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经口给药是临床治疗中相当常用的方式,方便、副作用率低,患者使用的依从性为最高。胰岛素经口给药后,药物在肠道中易被胃酸及各种酶分解,可能降低疗效[6]。胰岛素较大的分子质量无法很好地穿透胃肠道的上皮细胞,吸收较差。当前,口服胰岛素药物的制备中大量采用了复乳、脂质体以及微球技术,使得胰岛素口服效果的稳定有所提升。腹腔给药方式是比较新颖的胰岛素给药方式,主要通过皮下腹膜入口装置给药。一些关于动物实验的研究表明,腹腔给药药物是经由肝门静脉入肝,使得肝脏胰岛素浓度比外周循环的浓度高,这相对更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过程。

3 胰岛素的合理用药

对于1型及2型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而效果差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全身脏器疾病等患者,都适宜采用胰岛素治疗[7]。治疗方案为:餐前服用速效胰岛素,加强监测;每日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服用长效胰岛素,要严格遵循控糖饮食方案;需要服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主餐前皮下注射给药,1~2次/天;综合疗法,即是结合餐时速效胰岛素及日常长效胰岛素的使用,该方案最符合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控制血糖的效果稳定,饮食更灵活,但是存在多次注射、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4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提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增加体质量、低血糖两种,用药过敏或注射部位出现脂肪萎缩情况极少[8-10]。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有,剂量太大、配制混合胰岛素比例不当、使用预混制剂前没有充分摇匀、用药后未进食、增加了运动量或者同时应用其他制剂等。一般大部分的不良反应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可自行消失或者经过对症处理后消退,严重者及时送医。

5 小结

综上所述,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种类较多,临床通过对患者的诊断,给予恰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中加强监测,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或者使用给药器械,如果在观察期内控制效果较差,要及时更换药物和方案,积极预防低血糖发生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目前,随着临床医学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给药途径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吴旭,连小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初始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27-131.

[2]张春云,蔡永明,张骏,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33(6)436-447.

[3]韩旭亮,石俊峰,龙丽辉,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2,27(3):277-279.

[4]程彦臻,杨力,蔡德鸿.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骨质疏松[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32(06):421-423.

[5]邵珠林,徐向进,陈频.胰高血糖素样肽-1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32(5): 314-317.

[6]丁丽,张锦,张绍维,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9-36)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3008-3011.

[7]熊静,莫朝晖,谢艳红,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5): 3951-3953.

[8]田冰,郗光霞.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糖尿病心肌病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31(4): 261-263.

[9]吕婷婷,周理兰,韩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2): 94-96.

[10]赵春芝,李兴.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的降糖机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9( z1): 1-4.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类似物速效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的含量
如何合理使用速效救心丸?
了解胰高血糖素 认识奇妙人体
稳定血糖的重要激素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保定市满城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分析
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与经济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