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探讨

2014-02-05 11:55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曾 勤



普通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探讨

曾 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普通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实验室向多元化不断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既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规范管理。从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环境保障、仪器设备管理、安全等方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普通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

普通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主,培养科研型人才为辅的重要教育机构。普通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普通高职院校实验室具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职能,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因此,实验室管理应该是普通高职院校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而普通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更要向多元化、技能化方向发展。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实验室有:焙烤实训室、果蔬实训室、饮料实训室、冷藏实训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室、营养配餐实训室、食品检验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日用品检测实训室、化工产品检测实训室、有机合成综合实训室、化妆品生产与检验综合实训室、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实训室、玻璃仿真实训室、基础实验实训室、植物实训室、园林制图实训室、发酵实训室、重点实验室、由于实验室多,实训内容多样,各种仪器、化学药品特别是易燃易爆品存在着存放部位多、使用量大、涉及面广,接触人员多的现象,实验教学中还使用了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等,如何科学管理,让资源能合理的共享,又能保证实验室安全,满足全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发挥实验室科学、高效管理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1.1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依靠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效率,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结合普通高职院校的特点,采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培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2 建立学生管理队伍,协助管理实验室[1]

实验室管理需要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集体配合,积极创造实验室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快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从学生中挑选热爱实验的学生组成管理队伍,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慢慢的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传统。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缓解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一些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样实验室在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2 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保障[2]

普通高职院校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要为师生创造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环境。

2.1 实验室的水源、电源、照明、采光、通风以及除湿等环境条件,应根据实训的功能和用途,满足相应的要求,便于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实验室应布局合理,充分注意周围因素(温度、湿度、采光、灰尘、振动、有害气体等)的影响而采取有效的隔离和预防措施。

2.3 实验室应保持卫生、整洁。各种仪器设备、试剂等应摆放整齐、标识清晰。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扫,仪器设备和工作台面都应保持清洁。

2.4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进食,不得在实验室内嬉闹或接待客人,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从事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2.5 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例如温湿度控制要求严格的重点实验室,与之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进入应经实验室主任批准,由本实验室人员陪同,并且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及其他有关管理制度的规定。

3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监控

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室有不少精密大型仪器,要做好环境条件满足仪器的要求:

3.1 实验仪器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安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应符合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仪器设备不应放置于潮湿和有粉尘或腐蚀性污染的环境,应避免不当的环境对仪器精度和使用寿命造成的不利影响。

3.2 实验室涉及的各类实验仪器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应由相关的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

4 仪器设备的管理及资源合理配置、共享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对各类企业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功能单一的原有实验室无法满足新的要求。我系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专业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实验室管理要有整体性,应按照学科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为原则进行统筹规划,集中管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这样就能做到统筹规划,既能保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4.1 仪器设备购置[2]

需购买仪器设备的各专业教师,向实验室领取《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填写仪器设备名称、型号、量程、准确度/分辨力,同时在“购置说明”栏应填写该申购仪器设备的适用标准或规范、拟放置地点、配套环境(包括水电容量接口规格等)与辅助,设备要求及购置理由。

4.2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由负责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报买仪器设备的专业教师一起按《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的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建立设备档案;仪器设备应依据使用指南或检测方法的要求合理定置。如果仪器设备存放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同时应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实验室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分辨率、制造单位以及使用地点等。

4.3 仪器设备的维护

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实验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周期维护。

4.4 仪器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向校产科要来仪器设备的条形码进行标识。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使用人员详细了解使用说明书内容、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

4.5 仪器设备的借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包含各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清单,《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放在实验室的群共享中,让所有实验管理人员都能了解其他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当自已管辖的实验室有需要其他实验室的设备时,需向管理该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办理借用手续,并在用完后及时归还,返还时应进行仪器设备状态验收,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4.6 仪器设备的定期盘点工作

每学期期末做好仪器设备的盘点工作,盘点时要以物对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

院系的化工、环境专业及基础教学活动要用到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对安全隐患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实验室药品的使用、保管等环节是重要的管理环节。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立足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中, 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节课起,就应先对其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后期实验课教学的顺利进行。举办各种有关的实验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对的训练,使每个学生认知安全教育与管理是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保证,把安全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并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化、规范化实验手段的课堂。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做到:

5.1 为加强管理工作,使各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制定了《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仓库物资管理制度》、《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实验室安全守则》、《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实验室实验员职责》、《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药品仓库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5.2 实验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应切断水、电、气的开关并按规定妥善关闭或开启门窗。

5.3 建设和完善各类安全设施;如实验室和楼道内必须配备足够的安全防火设施,在必要的区域配备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实验室主任定期组织对上述设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并予以保养。

5.4 每次实验要求做实验的学生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环境,注意水、电、气开关的状态以及灭火器的存放位置,保证安全通道畅通。实验时应注意力集中,遵守操作规程。

5.5 实验室建立一般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目录,并做好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出入帐管理。

5.6 实验室对危险化学品设专人保管,保管人员定期检查存放安全和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5.7 危险化学品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双人双把锁的制度。各分实验室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做到用多少领多少,避免存放地点多而造成的不便管理。

6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

实验室的三废是典型的污染源,虽然三废的排放量不多,但是如果不加处理就对外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实验室的三废的具体做法如下:

(1)酸碱废水由各实验室自行中和处理。

(2)其他废水送环境监测实训室由环境评价和环境治理专业的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处理。

(3)各实验室实验中产生的废气采用机动排风,空气稀释排放。

(4)所有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办公废纸收集后送仓库统一处理。玻璃瓶放到指定地点。

(5)负责三废处理的人员,应根据各自处理的废弃物要求,做好三废处理记录。记录在《实验室三废处理记录表》中。

7 实验室的档案管理[3]

档案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的档案主要有:

(1)仪器设备的档案,设备档案应包括:设备购置合同、验收记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维护保养记录以及其它与技术性能有关的资料。

(2)仪器设备的借还、仪器设备维修、报废记录。

(3)实验室日志:上实验课的老师根据使用情况填写实验室日志,对每天的实验班组、内容、指导教师、仪器状况等因素及时记录、整理作为资料保存。

8 实验管理人员辅助教学工作

目前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给基础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学生多,指导老师无法一一进行辅导,如何让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参与辅导实验教学工作,一方面缓解实验指导老师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及时纠正学生操作的错误,已成了实验室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或规定相应的课程,跟班听课,适当提高报酬,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人尽其职,充分挖掘潜力,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

9 多媒体设施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改革,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施、使实验室管理与课堂教学同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改革现有实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对一些不容易进行实际操作、实验过程复杂、实验成本较高、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内容,全面实现实验教学的多媒体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如我系的营养配餐室就有多套的仿真软件。

10 结束语

普通高职院校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任务,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普通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管理,强化技能训练,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1] 张晓.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45.

[2] 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认可实验室程序文件[S].2006.

[3] 刘德春.实验教学与仪器[J].实验室管理,2010(10):58-59.

Discussion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 General Technical Institutes

ZENG Qin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In general technical institutes, due to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laboratory diversified continuously. The problem is how to use the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to not only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but get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discussion in some aspects as team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personnel,protection of work environment,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safety and so on.

general technical institutes; laboratory management

G718.5

A

1673-1417(2014)01-0080-05

2013-12-16

曾勤(1964-),女,福建厦门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责任编辑:季平)

猜你喜欢
实训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