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14-02-05 15:33史崇清王晓南余桂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时创新型武汉

史崇清,王晓南,陈 勇,余桂林,李 勤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外合作办学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形式,其目的就是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1]。创新人才培养既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2]。武汉科技大学自2008年尝试与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突出创新、特色鲜明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统一认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是: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富于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二)科学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

在合作办学创新型理念指导下,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一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学生应具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讲授的护理专业课程的所有知识;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中英文交流的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三)完善课程设置。

1.护理专业课程与国际接轨。首先对护理专业部分课程进行学分互认,每年武汉科技大学选派5-6名大三护理本科交换生赴美国华盛本大学学习护理专业课程,时间为一年。华盛本大学每年派十余名学生到武汉科技大学短期研修、参观医院和实验室,进行社会实践。在研修期间参加我校护理系双语教学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及部分临床护理的课程学习。另外,美国华盛本大学的网络开放课程把两所院校的学生、教师联系起来,实现互动协作学习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轻松获得国外学校的课程知识[4]。

2.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设置多样化。武汉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近代史、英语、军事理论、护理礼仪、沟通与交流、心理学、伦理学等,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社会素质。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改革教学内容。关键在于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结构性、系统性和前瞻性,重在优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择[5]。使用原版教材,采取双语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英文表达知识”,让学生全方位接受英文,适应双语教学的氛围,平时作业和考核试卷用英文考核。通过实践,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文功底。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又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削减了约12%的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时间,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

2.加大护理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力度。自合作办学以来,护理实践教学中心累计投入260多万元,为实现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及提高学生护理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实践教学中心除完成传统的技能训练教学外,每年组织护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心开展护理技能竞赛,并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省护理专业大学生技能竞赛。

3.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性[6]。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课题的研究,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每年在校护理本科学生均在省级以上的护理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数篇。

4.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多运用问题型、讨论式和研究型的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进行讨论、研究,最后进行解疑[7]。如护理专业每年开设10个学时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性和自信性,促进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8]。

(五)建设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武汉科技大学聘请了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每学年聘请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师到中方讲座、授课、举办研讨会议等。加强对中方教师的培训,先后选派6名中方教师到美国、香港、台湾学术访问、进修学习,参加研讨会和工作坊,增强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

(六)丰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武汉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和总体归口管理,负责沟通和协调中外合作双方的事宜、保证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有序运行,校级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确保管理高效能[9]。

二、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困境

(一)护理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规模小[10]。

由于武汉科技大学护理本科招生是在一本重点线上招生,每年的生源数量均在60人左右,选择合作办学的学生数量不足30人。实际真正能实现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人数就更少。

(二)课程设置中理论、语言学习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例如何优化。

一方面,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甚至全英语教学,在兼顾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下,不得不增加理论学时,在学制一定的条件下,压缩临床实践的学时。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达到出国留学要求的语言能力,又不得不“挤出时间”进行语言培训,使合作办学的院校实践学时进一步“缩水”。与国外的护理院校边理论边实践,具有动手能力的距离越来越大,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创新性护理人才的终极目标[11]。如何优化理论、语言学习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例是一个急需突破的困境。

(三)中方师资力量较薄弱,先天不足;外方师资如何引进、监管,尚无制度约束。

武汉科技大学2000年护理本科招生,2008年试行护理中外合作办学。自身储备的护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在讲授国外合作院校的课程和使用原版教材时,中方教师的质量和数量难以完全满足国际合作中双语教学的需求。

外籍教师在无引进、监管制度约束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临时聘用的多,合作学校派来的少,队伍不稳定,流动频繁,授课随意性较大等问题[11]。

(四)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护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

如何建立和完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相适宜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是完善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小 结

武汉科技大学着力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改革,不断探索,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也面临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的突破需要中外合作双方高校的深度合作和积极、长期的努力。

[1]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2]戚业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16-19.

[3]吴安平,邢 鹤.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2):131-134.

[4]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EB/OL].Online AHA.http://www.onlineaha.org/.

[5]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1,5:12-15.

[6]俞林伟,周恩红.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30-31.

[7]杨 莉.中外合作办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J].学习月刊,2012,512(8):77-79.

[8]沈翠珍,沈 勤,李 玲.临床护理学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实验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74-75.

[9]武汉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EB/OL].http://iro.wust.edu.cn/show.php?id=36.

[10]史崇清,李 勤,鲁琼芳,等.我国护理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研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34-36.

[11]史崇清,李 勤,余桂林,等.湖北省中外合作办学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5):17-20.

猜你喜欢
学时创新型武汉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