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首优选古方基本特征考查※

2014-02-07 08:23杜志杰郝立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古方杂病论基本特征

冯 涛 杜志杰 郝立革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中医院,赞皇051230)

581首优选古方基本特征考查※

冯 涛 杜志杰 郝立革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中医院,赞皇051230)

目的 分析《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一书所载的581首方剂的剂型、出处、组成、用药范围等基本特征。方法 根据权威文献逐一规范这些方剂中的药物名称,录入Excel 2003并进行统计。结果 其剂型共涉及7种,最常见的是汤剂;其出处共涉及131部著作,排在第一位的是《伤寒杂病论》;共涉及360种中药,平均每个方剂约6.92味药。结论 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优选古方的基本特征,及中药方剂的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优选;古方;基本特征

中医方剂,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医方剂大辞典》收载上自秦、汉,下迄1986年底1800余种中医药及有关文献中有名的方剂96592首,分装11册,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为完整的中医方剂学专著。陶御风等认为“利用古方首先要对其进行筛选,这是古今医家的共识”[1],并依据《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方剂,设定严格的可操作性条件[2],从中筛选出581首古方,并以《皕一选方治验实录》[3]一书的形式将其成果公诸于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581首方剂的剂型、出处、组成、用药范围等基本特征,以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3]中收载的方剂。但药引不计入。

1.2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书中的方剂由专人录人Excel 2003中。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在完成录入后,再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而为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1.3 规范和统一药物名称 根据以下文献逐一规范和统一古方中的药物名称(原则上排在前面的文献优先采用):《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高学敏.《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谢宗万.《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陈维华.《中药处方用名析解》.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李顺保.《中药别名速查大辞典》.学苑出版社,1997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药品的分化,在统计过程中对个别药名进行了合并,例如:我们把芍药、白芍、赤芍都记作芍药,因为芍药在梁代之后分为白芍和赤芍[4],但我们现在已很难精确判断梁代以前的方剂中出现的芍药,是现代的白芍还是赤芍。并且古今区分白芍和赤芍的标准不同,古代方剂中的白芍也不一定是现在的白芍,赤芍亦然。

2 结果

2.1 剂型统计 除锡类散外,均为内服剂型,共6种,其中汤剂370个,散剂102个(不包括锡类散),丸剂85个,丹剂19个,膏剂3个,胶剂1个。

2.2 出处统计 共涉及131部著作,出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最多,约占31.15%,62.48%的方剂出自表一中的15部著作。见表1。

表1 非《伤寒杂病论》方主要来源

2.3 组成统计 方剂的药物组成从1味至50味不等,3~7味药的方剂最多,共有325个,约占总数的55.93%;所有方剂平均每方约6.92味药,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方剂药味情况

2.4 用药范围统计 共涉及360种中药,使用频率在6次以上的有120味,出现频率排在第100位的药物出现频率为1.2%,这120味常用药的总出现频率为87.54%。

3 讨论

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方剂学》介绍了17种现代常用中药剂型[5]。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汤剂剂型占63.68%,有绝对优势,这可能与汤剂不但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而且具有制备简单易行,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有关系。其次是散剂,占17.56%,但是这些散剂大多是煮散,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散剂。其他剂型出现的几率微乎其微。

上述优选古方共出自131部著作,其中出自《伤寒杂病论》的方剂最多,约占31.15%,可见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所说“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6]不无道理。所以我们现在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列入“中医四大经典”之中,无可厚非。但是,毕竟62.48%的方剂出自表一中的15部著作,所以我们除了关注《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应该重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病条辨》、《景岳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

通过统计这581首优选古方中药味的多少可以看出方剂的药物组成从1味至50味不等,3~7味药的方剂最多,共有325个,约占总数的55.93%;所有方剂平均每方约6.92味药。杨洪军等统计了434603首当代处方,其中出现频率排在第100位的药物的出现频率约为4%[7],所以和上述统计结果相结合从中可以大致推算出目前每个中药处方约为6.92×4%/1.2%≈20味药。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目前方剂药味增加的原因。

这些方剂共使用药物360味,使用频率在6次以上的有120味,出现频率排在第100位的药物出现频率为1.2%,这120味常用药的总出现频率为87.54%,这是我们以后研究和学习的重点,也体现了现实中使用的中药品种的不均衡性和重要数据的离散型特点[8]。

总之,通过对上述581首优选古方的统计,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优选古方的基本特征,中药方剂的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和重要数据的离散型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照。

[1]陶御风,袁久林,梁慧凤,等.浅谈古方筛选利用的思路与方法[J].上海中医杂志,2005,39(5):42.

[2]陶御风,袁久林,梁慧凤,等.浅谈古方筛选利用的思路与方法[J].上海中医杂志,2005,39(5):43.

[3]陶御风,史欣德.皕一选方治验实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

[4]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

[5]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

[6]唐慎微.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

[7]杨洪军,黄璐琦,唐仕欢,等.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9-240.

[8]唐仕欢,卢朋,李健,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Examinatio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581 Preferred Ancient Prescriptions

FengTaoDuZhijieHaoLige
(ZanhuangCounty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051230,China)

Objectiv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581 prescriptions recorded in the book of“Two Hundred One Party Governance Inspection Record”,which include dosage form,provenance,composition and medication scope,are analyzed.Methods Inputting the regulated usages of drug terms in these prescriptions in sequence in the light of the authoritative literature,statistical processing is conducted using the software Excel 2003.Results A total of 7 kinds of dosage form are involved and the most common one is decoction;a total of 131 books are involved in their provenance with'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ranked first;a total of 360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re involved with an average of 6.92 medicinal herbs per prescription.Conclusi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referred ancient prescriptions are demonstrated visually,as well the imbalance of knowledge distrib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which provide basic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Preference;Ancient prescription;Basic characteristic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01

1672-2779(2014)-05-0001-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郝占芳

2013-11-11)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No:2012238]

猜你喜欢
古方杂病论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涉核项目邻避风险的基本特征、演化逻辑及防范策略
含杜仲古今方剂的对比研究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临证方药运用探讨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加大对中医经古方保护的建议
论《伤寒杂病论》研究及应用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纪晓岚论拘方治病病必殆
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和核心构件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