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30例

2014-02-07 08:23苗广宇徐国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阴陵泉小便电针

苗广宇徐国庆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中医科,大连116000;2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中医科,大连116000)

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30例

苗广宇1徐国庆2

(1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中医科,大连116000;2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付家庄医院中医科,大连116000)

目的 比较电针配合温针灸与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60例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电针八髎穴配合温针灸阴陵泉、肾俞治疗和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及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Ridit分析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组内比较采用两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后,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疗法均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在对患者尿失禁程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方面电针配合温针均优于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

中风;小便失禁;电针;温针灸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小便失禁是中风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资料显示中风后1周内尿失禁发生率为60%,1个月后为42%,3个月后为29%,脑卒中患者中后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占15%[1]。中风后尿失禁易造成患者情绪失调、尿路感染、褥疮等,延缓康复进程,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本文研究电针配合温针灸与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到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和付家庄医院就诊的住院病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60例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电针八髎穴配合温针灸阴陵泉、肾俞治疗和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

1.2 诊断标准 中风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小便失禁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尿控学会标准诊断为尿失禁[3],辨证分型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中尿失禁辨证分型标准[4]。

1.3 纳入治疗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由于中风所致的小便失禁,发病时间在中风后1个月~1年;③年龄在40~75岁;④中风属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小便失禁属于肾气不固证、脾肺气虚证;⑤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⑥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属于中风中脏腑及非气虚血瘀证者、小便失禁湿热下注、下焦瘀滞证者;②有下尿路梗阻、下泌尿道感染,或因子宫或直肠脱垂、膨出、前列腺增生和其他脑病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③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④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⑤中风前即有尿失禁。

1.5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和配合中频电刺激治疗。

1.5.1 针刺治疗 ①取穴: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肾俞、阴陵泉(均为双侧)。②定位:上髎:第1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次髎: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中髎:第3骶后孔中,次髎穴下内方,约当中膂俞与后正中线之间;下髎:第4骶后孔中,中髎穴下内方,约当白环俞与后正中线之间;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③操作:令患者排空小便,取侧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安迪牌毫针,八髎穴用0.30mm×50mm毫针直刺1~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前阴及下腹部放射,并有酸、麻、胀等感觉。肾俞用0.30mm×50mm毫针直刺1~1.5寸,行捻转提插手法,有酸、胀、麻等感觉为佳。阴陵泉采用0.30mm×40mm直刺0.8~1.2寸,行捻转提插手法,有酸、胀、麻等感觉为佳。八髎穴以次髎和下髎成对分别接电针治疗仪正负电极(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G6805-2型电针仪),选用20Hz疏密波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电针治疗30min;肾俞、阴陵泉针刺得气后用硬纸板遮盖局部,以防烫伤局部皮肤,然后在针柄上加2cm的艾柱施灸,每穴施灸2炷,待燃尽后去灰取针。留针30分钟,1次/d,6日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2 中频电刺激治疗 采用K824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有限公司)进行中频电刺激治疗,于耻骨联合两侧各放置一块电极,骶骨两侧各一块电极,选取“功能性电刺激处方”,剂量从15mA开始,逐渐增加至患者耐受(一般为15~20mA),每次治疗30min,2次/d,6日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3 盆底肌训练 可于坐位、卧位、站位时进行,依次收缩肛门、阴道、尿道,自觉有盆底肌收缩上提的感觉,每次缩紧不少于5s,然后放松,连续做30min,2(或)3次/d,6日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4 基础治疗 继续使用控制原发疾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降压或降糖药等;基础针灸治疗偏瘫、失语的腧穴如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太冲、百会、肩三针、廉泉等;康复训练如PT及OT。禁用可能影响膀胱功能的其它中西药物和疗法。

1.6 评定方法

1.6.1 尿失禁程度评估 I度:无尿失禁;II度:用力,屏气时尿失禁;III度:行走,活动时尿失禁;IV度:直立,翻身时尿失禁[1]。

1.6.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无尿失禁;显效: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测评提高2度;有效:尿失禁程度有所改善,测评提高1度;无效:尿失禁程度无变化,测评无提高[5]。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专人管理及处理。采用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有2例脱落,治疗组1例因出院退出治疗,对照组1例因病情加重行对症处理,退出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尿失禁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1 临床疗效 本研究发现,两组临床疗效Ridit分析P=0.034<0.05,即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的比较 采用两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进行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即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后,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比较

3 讨论

小便失禁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论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宣明五气论》);“水泉不止着,是膀胱不藏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诸病源候论·小便失禁候》曰:“小便失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失禁也”。现代医家认为中风后小便失禁,乃中风后大脑元神失控,同时由于肝肾不足,脾气亏虚,膀胱气化失司、开阖失度,三焦决渎无力所致;故病位在膀胱又与肺、脾、肾相关[6]。

肾俞为肾经之背俞穴,有补肾益气之效,肾气足则膀胱约束有权;同时肾俞、八髎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经穴主治症》认为八髎穴“治男女生殖疾患,腰痛、泌尿系疾患有效”,因此深刺八髎穴使针感向小腹及阴部放射,可使经气直至病所,直接调节膀胱气化功能;阴陵泉为脾之合穴,《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针灸聚英》、《针灸大成》中均有记载“小便失禁(不自知者),灸阴陵泉……”,温针灸肾俞、阴陵泉可通过热力与针刺结合激发经气,恢复对应脏腑功能,以改善中风后的脾肾亏虚之证。

现代医学认为第2-4骶髓的侧角细胞是控制排尿的脊髓中枢,八髎穴分别位于第1-4骶后孔,针刺可以直接刺激其深层走行的第1-4骶神经后支神经根,使膀胱内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和逼尿肌有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从而根据病因双向调节排尿功能。采用电针,选用连续波,更能有效地兴奋肌肉神经,提高了膀胱的肌力、肌张力,增强尿道收缩力,并能刺激盆底肌,使盆底肌张力或者痉挛得到改善,并使其阻力增强,从而抑制了膀胱的排尿功能[1,7]。

中频电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调整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的影响,协调了两者的电活动,调整膀胱的储尿、排尿功能[8];同时可以改善盆底肌与膀胱肌肉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肌肉组织供氧、营养供给和代谢过程,而提高盆底肌与膀胱肌的活力和收缩功能[9];配合盆底肌训练能够增加尿道闭合压,反射性抑制膀胱的收缩能力,提高膀胱逼尿肌的稳定性,改善尿失禁患者的排尿症状[10]。

本研究采用电针八髎穴配合温针灸肾俞、阴陵泉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并与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比,发现两种疗法均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在对患者尿失禁严重程度的改善及临床疗效方面电针配合温针均优于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

[1]郭应禄,杨勇.尿失禁[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2,26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报,1996,16(1):55-56.

[3]Magnus Fall,Sivert Lindstrom.Electrical Stimulation-A 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U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1,18(2):393.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2-134.

[5]赵惠,徐金枝,孙波,等.头穴足运感区配合电针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2):25-27.

[6]宋丰军,郑士立,杨迎民.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6):32-33.

[7]马力,陈小云.电针八髎穴结合温灸治疗脊髓源性尿失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2012,28(3):81-83.

[8]刘洁,陈爱萍,陈德清,等.超短波与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对比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9-60.

[9]王雪峰,李艳,戴文晋.针刺配合中频治疗仪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6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3):15-16.

[10]毕可萍,迟相林,宋春雨.温针灸配合足底反射区按摩及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国际中医药杂志,2012,33(3):251-25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43

1672-2779(2014)-05-0072-02

苏 玲 本文校对:张晓岩

2013-11-11)

猜你喜欢
阴陵泉小便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