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数理统计教学中培养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

2014-02-12 13:30李贻芬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数理统计医药效能

李贻芬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漳州363000)

医药数理统计教学中培养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

李贻芬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 漳州363000)

针对目前高职生在医药数理统计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提出了优化数学课程、加强实训项目、多元评价标准等方法来激发、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

自我效能感;数学建模;实训项目

医药数理统计是高职医学院校为药学、制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这门课程有它自己独特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改革这门课程教学模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一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动机受行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双重制约.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由此,班杜拉把知觉到的效能期待称为自我效能感.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待,这样学生不但懂得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而且对自己努力学习的能力深信不疑.

2 高职生在医药数理统计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

我院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原因.首先是基础差.医药数理统计内容抽象,统计原理借助于几大分布规律和概率论,还涉及高等数学的有关知识.调查我院2011级、2012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情况时,很多学生(文科和高职单招的学生)反映没有学过高等数学,数学知识很欠缺,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自我效能感低.第二是缺乏学习动力.医药学的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医药数理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很多学生在教学期间会不断地问,数理统计学在今后我的工作上有什么用?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第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医药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偏向于记忆型,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数理统计,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第四是厌烦烦琐.医药数理统计中统计学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袭现象严重.

3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几点尝试

3.1 优化数学课程,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活动的成功体验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而反复失败的经历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医药数理统计教学中,引入概念、定理时,注重增加实际背景和概念形成过程的讲解,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同时配置一些与医药学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际案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而整个建模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合作,求同存异,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就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获得成功体验,逐渐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以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为背景渗透.在生活中,我们每年都要体检,或身体不舒服时,总想从化验单上的结果得到一些结论.我们可以根据贝叶斯公式这一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化验结果.在医疗器械固定的情况下,只有经过多次检验,才能进行确定.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一级筛选的方法,就是应用此原理.找到生活的原型及实际应用,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并且给参与中的每个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2)以问题解决为背景渗透.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这个班级(50人)两个人同一天的生日可能性大吗?那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又有多大?结论:在我们班里至少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有97%,这个结果也许会让大多数人惊奇,因为“我们班级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并不如同学们直觉中想象的那样小,而是相当大.这也告诉我们,“直觉”往往并不可靠,说明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采用这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感到自信、轻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自我效能感.

(3)以实际应用为背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医药学中真实的案例或教研室的立项课题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替代性经验).在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后,教师对于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和学生一起共同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真实案例的探究,让学生深刻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对本院课题“大学生身体形态的统计分析”、“教师对教学质量影响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回归及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初步应用.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向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这种真实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3.2 加强实训项目,通过应用统计软件,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统计分析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和发展统计分析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注重统计实训项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训项目,将SPSS统计软件应用渗透到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实训的项目共有7个.实训的项目模拟的是一个真实的医学科研环境,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际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将学会建立数据文件、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以及对其结果的正确解释的整个统计分析过程,以提高他们对综合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数理统计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目标感.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做各种统计分析,而当他们在使用SPSS 软件计算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时,发现它不但明显比计算器计算方便、快捷、准确,而且输出结果应用广泛,可以直接拷贝、粘贴到Word 等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还有关于用P 值的方法作假设检验,运用SPSS 软件计算可以直接求出P 值,只要我们确定了显著性水平,就很容易根据小概率原理得出结论,更为重要的是,电脑计算出来的精确P 值,还能使我们详细了解观察样本在拒绝或接受原假设时,所具有的概率水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还为他们今后顺利阅读医药专业文献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又如,作一组随机抽样大样本的数据的直方图,在课堂上讲解时,既费时又费力,而用SPSS 软件作图即快捷又美观,它还能被运用于作回归分析中的散点图或其它统计图,学生表示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积极的归因,激发自我效能感.

调查我院2011级、2012级药学专业的学生,学生普遍反映实验教学总体是良好的,有利于巩固课本理论知识,有利于增强学习医药数理统计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对医药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每每看到,已经到了下实验课的时间,学生不愿离开计算机房,还想多停留一会儿,不让教师下课的情景.但是,因为各方面实验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实验次数不够多,时间也不够充足,影响了学习效果.通过调查对我院2011级、2012级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还了解到他们在校仅有20%的人拥有电脑,因而大多数同学课外上机练习统计软件的机会十分有限.在以后的教学中,建议增加医药数理统计的课时数,专门用于增加一些实验课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或者,建议在第二学期单独开设SPSS 统计软件的使用的选修课.

值得一提的是,SPSS 统计软件的使用虽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统计理论的学习.因为没有对统计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的熟练掌握,就根本谈不上正确使用统计软件,甚至还可能误用、滥用和错用统计方法.教学实践证实,那些统计概念不清的学生在综合运用软件时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例如,不能合理设置变量,不能正确选择统计方法,对输出结果也不能正确解释等等.

3.3 采用多元评价标准,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要从只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既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又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从过分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评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考试内容的改革.由考查理论知识向考查应用能力转变.淡化计算技巧,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考试题型进行改革,适当增加讨论题、开放题、探索题,增加能体现学生数学素质的题型.

(2)考试方式多样化.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过程性评价注重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参与、实训的项目等情况来评定.“小测验”采取开卷方式,引导学生品尝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味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加以解决,尝试着撰写成小论文.“实训的项目”是考核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中技能的表现,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给以肯定的评分.“课堂讨论参与”可用于考察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学生的合作精神.

4 结束语

以培养学生应用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利用内部的与外部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各种因素,既要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主观判断,又要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医药数理统计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掌握数理统计这一理论工具,为他们学习专业课打好的基础.总之,对医药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进行更好的改革,还需要我们教师的长期努力与不断创新.

[1]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8(4):73-76.

[2]刘国良,陈智华.医学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必要性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 5):69-72.

[3]陈笑缘,张国通.数学建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杨宗发,刘宝山.医药数理统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衍峰)

Practical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fficacy in Medic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LI Yi-fen

(PublicBasicDepartment,ZhangzhouHealthVocationalCollege,Zhangzhou,Fujian363000,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fficacy in medic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earning,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such as optimizing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project, multiple evaluation standards to motivate and train the students' self-effic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elf-efficacy; mathematical modeling; training project

2013-04-03

李贻芬(1965-),女,广东梅县人,副教授.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1540S).

G642.5

A

1008-7974(2014)01-0057-03

猜你喜欢
数理统计医药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
数学实验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教学应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传统医药类非遗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系统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