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疗效观察

2014-02-28 08:07于燕民佟辉苏蕊黄桂芹李雪杨永生
河北中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疱疹口病

于燕民 佟辉 苏蕊 黄桂芹 李雪 杨永生

(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河北沧州 0610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可经多种途径传播,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HFMD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痊愈,少数患儿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及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肺水肿、肺出血而发生死亡[1-3]。2012-06—2012-09,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HFMD 80例,并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7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4]确诊。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8~39.0℃,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及肺炎等。

1.2 一般资料全部159例均为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2.0±0.9)岁;病程5~7 d,平均(6.0± 1.0)d。对照组79例,男59例,女20例;年龄1~5岁,平均(2.0±0.5)岁;病程7~9 d,平均(8.0±1.0)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给予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

1.3.1 对照组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0.3~0.5 mL/(kg·d),加入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次静脉滴注。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6注射液(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30) 100万单位,每日1次肌肉注射;25~50万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2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

1.4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后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d,±s

表1 2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 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801.96±0.87*2.38±0.76*2.68±0.49*5.16±1.59对照组* 792.21±0.813.27±0.363.64±0.476.38±1.47

由表1可见,治疗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HFMD是一种由EV71和CoxAl6等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并且5岁以下儿童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生死亡[5]。HFMD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发生范围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及相互传染的几率大有关。1~3岁年龄组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发病率高于3~6岁组儿童,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故易引起交叉感染。6~8岁儿童发病率减低,推测原因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受到肠道病毒隐性感染,而获得了自然免疫。HFMD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6-7]。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细胞内信使RNA(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同时干扰素能增强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诱导淋巴细胞的产生,杀灭病毒,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8]。

痰热清注射液由黄苓、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及连翘组成,具有清热、化痰、解毒作用,用于风温肺热病痰热阻肺证,既可控制病毒感染,又有清热、化痰、止痉的作用,并能加速炎性反应的吸收。观察结果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有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效果好于单用痰热清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春英,程小岩,李青春.手足口病373例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6):736-737.

[2]朱启镕,黄立民,杨思达,等.手足口病临床分期及对策[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3):241-248.

[3]Zhu Z,Xu WB,Xu AQ,el al.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chovirus 19 isola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J].Biomed Environ Sci,2007,20(4):321-3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24):1473-1475.

[5]吴亦栋,尚世强,陈志敏,等.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35-539.

[6]于雪静,闫静,王皓,等.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69,373.

[7]李亮,许可,祁贤,等.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6-18.

[8]戴蔷蕾,李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12-14.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