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颗粒联合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临床观察

2014-02-28 08:07何立花刘术云黄瑞茶李文霞李敬华李双玲
河北中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口服液胆红素

何立花 刘术云 黄瑞茶 李文霞 李敬华 李双玲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北任丘 06255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国新生儿几乎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2011-12—2012-11,我们应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并与苯巴比妥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确诊。排除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头颅血肿、新生儿溶血病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等。

1.2 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胎龄(39.2±0.5)周;出生体质量(3.16±0.75)kg;就诊日龄3~28 d,平均(19.2±5.1)d。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胎龄(39.3±0.4)周;出生体质量(3.22± 0.77)kg;就诊日龄3~28 d,平均(18.9±4.9)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茵栀黄颗粒(鲁南原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每袋3 g)1 g,每日3次温水冲服;复方嗜乳酸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14)1/3片,每日3次,温水冲服。

1.3.2 对照组苯巴比妥片(上海信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38)3~5 mg/(kg·d),每日2次口服。

1.4 观察指标每隔24 h用JD-2经皮黄疸仪(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测定胆红素1次,观察2组每日胆红素平均下降情况,并比较治疗后72 h、7 d时经皮胆红素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μmol/L,±s

表1 2组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μmol/L,±s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72 h治疗7 d治疗组50191.33±19.26176.16±18.32*#86.24±20.46△#对照组30198.25±20.13179.18±19.39#132.38±18.26#

由表1可见,2组治疗72 h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7 d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围产期因素、遗传,甚至基因突变的多因素疾病[3-4]。我国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峰值出现在日龄第4~5 d[5],多数足月健康新生儿黄疸无需干预,但应密切观察。出生后6~7 d,胆红素峰值会逐渐下降。

中医学认为,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湿热、脾湿、瘀滞有关,多为湿热蕴郁中焦。茵栀黄颗粒中茵陈清热利湿;栀子清三焦湿热,利胆;黄芩通泻胃肠郁热;金银花清热解毒,有退黄、保肝作用。有研究证实,茵栀黄颗粒具有酶诱导作用,可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增高,减少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水平的降低[6]。另有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巨细胞肝炎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进而改善肝炎症状的潜在机制[7]。还有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显示,尽早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抑制胆红素水平进一步上升,使部分患儿避免光疗,口服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和大便次数增多[8]。大便是排出胆红素的主要途径。

复方嗜乳酸杆菌系微生态制剂,主要含嗜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是人体所需的厌氧菌。有实验采用微生态制剂(灭活的嗜乳酸杆菌)与熊去氧胆酸合用,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酸排泄,调节肠道菌群,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中有明确的有效性[9]。相关机制可能是:①口服益生剂能迅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发挥其参与胆汁代谢的生理功能,促进胆红素排泄;②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③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蠕动,增加胆红素从粪便中排泄;④促进肝酶活性,使结合胆红素增多[10]。

观察结果表明,2组治疗72 h后胆红素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7 d后胆红素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故茵栀黄颗粒和微生态制剂(复方嗜乳酸杆菌)对于降低血清胆红素血症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仍是一种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1]刘义,刘敏,刘悠南.南宁市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动态观察[J].广西医学,2000,22(3):445-446.

[2]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6-217.

[3]高宗燕,钟丹妮,刘义,等.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71R基因型对广西地区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4]张海霞,赵昕,杨智,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 T521C/A388G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50-655.

[5]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3):180-186.

[6]黎汉忠,刘义,钟丹妮,等.茵栀黄地塞米松诱导大鼠肝UDP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6):29-31.

[7]曹美玲,张沙沙,穆亚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1):89-90.

[8]茵栀黄口服液临床研究协作组.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63-668.

[9]林莉,晏晓敏,黄志华.婴儿肝炎综合征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肠道菌群及胆汁成分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7):520-523.

[10]王文建.国内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57-559.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口服液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2种乳酸杆菌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性病高危人群阴道乳酸杆菌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