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与教材建设

2014-03-02 05:52石小健李建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农林通识保健

石小健 李建波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课部 湖北武汉 430070)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是体育健身锻炼与医学、卫生学、心理学等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众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一门应用科学。近年来,随着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得以大力推行,各大高校正掀起一股通识教育的热潮,从理论研究到改革实践,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良方,促进了其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的融合。目前,农林院校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较为充裕,但在如今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保健知识、技能,获得的渠道却明显不足,体育保健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了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现象增多。因此,于农林院校加强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合理开设,对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体育保健的认知水平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了解农林院校学生对体育保健学认知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教材的建设策略,并提出了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案。

1 农林院校学生体育保健学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农林院校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的认知情况,以评估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需求。研究中随机抽取5所农林院校本科生各500名(共25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体育保健学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院校学生对体育保健学知识中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运动方案的制定、绷带包扎方法、中暑及运动中腹痛的处理方法、肌肉痉挛的处理、最佳心律范围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较差,认知程度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因此,加强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重要性、运动原则和健身方法,以及体育活动怎样使他们终身受益具有必要性。

2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教材建设

体育保健学与医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标,那就是人的健康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多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师生的体育特长,以提高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身体健康,加强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将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教材建设。

2.1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实现学生拓宽体育保健学基础、增强保健能力、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健全个人养成终身运动习惯打下基础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体育保健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规律,掌握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体育保健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体育能力训练,具备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综合素质,从而编写出适应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材。在教学理念上,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征,即健康第一、体现民主、强调开放、全面参与、课堂和谐。(见表2)

2.2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民族性、娱乐性、健美性、健身性的原则。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体育卫生:阐明人体卫生、环境卫生、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体育营养卫生。

表1 农林院校学生体育保健学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表2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

表3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

(2)医务监督:阐明人体形态和机能检查、测定的方法、指标与评定;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医务监督;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运动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

(3)运动性疾病:阐明运动性疾病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

(4)运动损伤:阐明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病理与处理;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

(5)运动按摩:阐明按摩的基本手法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6)医疗体育:阐明医疗体育的原理、一般伤病后的体疗方法、体疗的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7)大学生体质测试方法:意义、方法。

2.3 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过程中,因师资自愿、选修时间、学生精力、学生兴趣等因素的制约,课程结构的设置多欠缺灵活性,学生难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因此,针对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开设过程中教学体系的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造,从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实践课比重等方面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对课程和学习领域进行合理分类。并结合农林院校体育教学师资、设备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结构,完善通识课程选修制度,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从而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本研究中,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在选修课,选修年级为一至四年级,32个学时,2个学分。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使之更加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具体设计见表3。

3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案

在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教学实践中,农林院校应加强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加深对通识教育哲学和理念的了解和认识,并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先进经验,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校情的通识教育模式,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估,发挥通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 优化教学方法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3.2 强化教学管理

由于通选课不属于必修课程,多不能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部分学生和教师不能对体育保健学课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学生和教师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往往造成课堂纪律差,教学效果不明显。鉴于此,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切实抓好体育课程管理,上课点名,考试严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3 教学效果评估

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实践中教学效果的评估应通过参与实验的学生对照,了解学生对体育保健学融入体育教学的意见,以供未来推广的参考。在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提高农林院校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农林院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得到培养。

4 结语

通识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校争创国内或国际“一流大学”的普遍战略选择,本研究通过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研究与教材建设探索,主要在于评估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的需求,以认识到农林院校开设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并通过教材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探索,以期编写适应农林院校体育保健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材,以实现学生拓宽体育保健学基础、增强保健能力、改善学生身心健康、健全个人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1]胡秉娇,晁岳刚.高校公共体育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6):112-113.

[2]张梅.《体育保健学》实践技能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5):79-81.

[3]章笑来,胡振东,薛鹏,等.改革体育保健学实验对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5):227-229.

[4]胡秉娇,晁岳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0):116-119.

[5]刘炜.体育保健学知识内容结构框架的构建[J].才智,2010(3):325-327.

猜你喜欢
农林通识保健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