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研究进展

2014-03-08 04:28张瀚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苦参湿疹小儿

郭 堃,张瀚文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研究进展

郭 堃,张瀚文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辨证分型、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典方化裁、自拟方、中成药、中药外洗、推拿针刺、穴位贴敷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优势明显,但目前研究中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仍需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观察和药效学研究,从微观角度深入探讨其治疗机理,完善理、法、方、药体系。

小儿湿疹;中医药;研究进展

湿疹是儿科常见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渗出倾向和多形性皮损的特点,临床表现以皮肤红斑、丘疹、糜烂、渗出、结痂并伴有剧烈瘙痒感为主。皮损多分布于头面部,甚者延及躯干及四肢,常对称分布。该病病因复杂,可因各种因素的刺激而急性发作,且较成人所患湿疹,小儿湿疹更易反复,迁延不愈,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

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为对症治疗或局部治疗,如应用抗组胺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虽然疗效较好,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且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祖国医学将该病称之为“奶癣”“胎敛疮”,认为其多因胎中遗热遗毒、饮食失调致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发;或湿蕴日久,耗伤津血,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生。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迅速,且可以减少复发率,副作用小,有较为显著的疗效。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治疗

任勤[1]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认为该病病机关键在于脾胃不和,故治宜以健脾和胃为大法,用保和丸为基本方化裁,并将其分为三个证型治疗。风湿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健脾和湿、凉血解毒,风盛者以消风散加味,热盛者以银翘散加味,湿盛者以三妙散加味;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兼以消导,以萆薢分清饮、三妙散加味;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健脾燥湿、清热止痒,以四物汤加味。

冯贵民等[2]认为发育良好的肥胖婴儿多见湿癣(湿热型),方用萆薢渗湿汤合三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发育较差的瘦弱小儿多见干癣 (脾虚型),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以健脾利湿。同时根据不同皮损类型配合外治法,从而达到内外同治的效果。

张士卿[3]将该病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湿性湿疹治疗以清热利湿、燥湿健脾、祛风止痒为法,方选四妙丸加减;干性湿疹治疗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法,方选四物汤加减。

1.2 脏腑辨证治疗

马绍尧[4]治疗湿疹有其独到见解,擅从脏腑辨证,多分为以下四个证型论治。风热袭肺证,证属风热袭肺,多见于幼儿出生后,宜用桑菊饮、泻白散加减以祛风清热,宜肺止咳;脾经湿热证,证属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由外来风热聚结,蕴积肌肤所致,多见于肥胖儿,宜用泻黄散或益黄散以健脾化湿,祛风清热;心肝火旺证,证属心火亢盛,肝经湿热蕴阻肌肤,多见于小儿出生后不久,宜用黄连泻心汤、导赤散加减以泻火清热利湿;肾虚风燥证,证属脾肾两亏、血虚风燥,多见于消瘦的儿童,宜用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健脾补肾、养血祛风润燥。

刘彦平[5]认为湿疹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从脾胃辨治小儿湿疹,将该病分为脾肾不足和湿热困脾两种证型,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健脾方药能调节和抑制免疫功能亢进,提高免疫力,这为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湿疹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菁华[6]从肺着手论治小儿湿疹,辨证分型为:风热袭表,毒郁肺卫,治宜疏风泄热、清肺解毒,方用银翘散、枇杷清肺饮或疏风清热饮加减;湿热犯表,毒郁肺卫,治宜芳香宣化、利湿泄毒,方用三仁汤加减;燥热伤肺,毒郁肺气,治宜润燥清肺、清解燥毒,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肺经风热,波及营血,治宜宣肺泄热、清营凉血透疹,方用银翘散加生地、大青叶、丹皮倍玄参方加减;肺经湿热,伤及气血,治宜益气养血、宣肺祛湿,方用三三饮合四物汤、萆薢渗湿汤加减。通过宣肺、泻肺、润肺、补肺,改善皮肤微循环,增强皮肤免疫力,从而恢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力。

1.3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

马融[7]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运用到小儿湿疹的辨治中,既可以说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又能表明其传变规律,以便给予正确治疗,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他认为卫分证为小儿湿疹初期,较短暂,患儿就诊时多以感冒症状为主,治宜辛凉疏风止痒,清热解毒消疹,方用银翘散加减大青叶、蝉衣、果榄、地肤子、白鲜皮、当归、防风、焦三仙。气分实热证时疹色多鲜红,且高出皮肤,分布较卫分证时密集或成片,甚者可出现水疱,瘙痒夜甚,易泛发全身。治宜清热解毒利湿、健脾消食之法。湿重者方用三仁汤加减连翘、大黄、黄连、内金、焦三仙;湿热并重者方用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食积者方用保和散加减。营血分证多为慢性湿疹,失治误治或病程日久伤及营血,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舌质暗淡,苔少或脉细或缓,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养血祛风之品,酌情加生地、当归、丹皮、白芍、赤芍、川芎。

1.4 经典方化裁治疗

王健[8]以口服消风散加减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治疗组,基础方为:炒苍术10g、防风6g、蝉蜕3g、黄芩6g、苦参6g、生薏苡仁10g、荆芥6g、陈皮6g、六一散10g。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渗水多者加车前草、茯苓;血热者加牡丹皮、赤芍;心烦、尿赤者加灯心草、黄连;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40例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

胡来全[9]以当归拈痛汤治疗婴幼儿慢性湿疹30例,药用当归、防风、升麻、茵陈、葛根、黄芩、白术、羌活、苦参、党参、甘草。瘙痒无休者加蝉蜕、白癣皮、地肤子;糜烂渗出者加煅龙骨、煅牡蛎;腹痛纳少者可加乌梅、神曲、麦芽;少气乏力可去党参加人参。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疗期间嘱患儿禁食辛辣、鱼虾、高蛋白等食物,防止过敏。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达93.3%。当归拈痛汤是由除湿胃苓汤加清热祛风之药物而成,故适用于辨证属肠胃湿热者,且药物剂量宜小,以免伤及脾胃,治愈后可再服散剂1月巩固疗效。

吴颖等[10]将60例门诊湿疹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扑尔敏、维生素C片)及加味薏苡竹叶散(薏苡、淡竹叶、白蔻仁、滑石、连翘、通草、茯苓、浮萍草、白鲜皮、竹茹、佩兰、黄柏、蜜枇杷叶),对照组30例仅给予基础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薏苡竹叶散主张辛凉淡法,对婴幼儿湿疹,尤其是湿热型婴幼儿湿疹具有显著疗效。

1.5 自拟方治疗

黄明志[11]针对婴儿湿疹的病因病机,提出“清心火,除脾湿,散肺风”的治疗大法,自拟清火除湿散风汤(基本方为金银花、菊花、茯苓、羚羊角、赤小豆、薏苡仁、滑石、甘草),同时配合外用湿疹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取得较好疗效。

臧秀峰[12]运用经验方:柴胡6g、乌梅6g、五味子3g、路路通6g、金银花10g、黄芩6g、牡丹皮6g、砂仁6g、炒白术6g、防己6g、蝉蜕3g、甘草5g,治疗婴儿湿疹。痒甚、渗出较重者加地肤子6g、苦参6g、炒蒺藜10g;头面皮损严重者加防风6g;若患儿有腹泻,则方中金银花减量。本方采用清热祛湿健脾之法,故疗效甚佳。

李少春[13]自拟三花汤治疗婴儿湿疹38例,每日1 剂,口服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达89.5%,其方具有清热祛湿、祛风解毒、凉血止痒的作用,方药组成为阴地蕨(小春花)、金银花、生地黄、金线莲、菊花、石菖蒲、苍术、紫草、防风、白鲜皮、甘草。

郭振武[14]采用经验方除湿汤(基础方为龙胆草15g、生石膏5g、茯苓皮10g、薏苡仁15g、生地8g、栀子5g、茵陈15g、竹叶8g、连翘10g、紫草10g、丹皮10g、马齿苋15g、白藓皮10g、苦参5g、甘草6g)治疗该病,并随症加味,湿热型加苍术、泽泻、黄连、蒲公英;脾虚型加藿香、佩兰、丹参、虎杖;血燥型加生地黄、玄参、百部、桃仁。同时可配合药浴,收效满意。

李家凤[15]认为风湿热淫是婴幼儿湿疹最常见的证型,治宜以清热利湿、驱风止痒为法,采用自拟荆防扫毒剂内服和外洗方配合治疗。荆防扫毒剂由荆芥穗6g、防风6g、金银花6g、板蓝根10g、川芎10g、蝉蜕6g、苦参6g、地肤子10g、刺蒺藜10g、白鲜皮6g、土茯苓10g、丝瓜络10g、茜草10g、九里光10g、甘草3g组成。烦哭不宁、纳差者加栀子、藿香;发热者加石膏、黄芩。此外,还可配合蛇床子、明矾、苦参、茵陈、地肤子、金银花、薄荷、黄芩、臭椿、九里光、野菊花、花椒、冰片水煎外洗。

1.6 中成药治疗

肤痒颗粒具有清热止痒、祛风除湿的功效。金永南等[16]采用肤痒颗粒治疗小儿湿疹,观察组60例患儿给予肤痒颗粒和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对照组60例则单用氯雷他定糖浆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显示,肤痒颗粒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且副作用小。

2 外治法

2.1 中药外洗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灭菌、抑制变态反应、减少局部炎性渗出等作用。雒春香等[17]采用金银花水煎外洗治疗婴儿湿疹,将金银花50g加水1 500mL,煮沸20min冷却后外洗皮疹处,每日2次,连用7天后总有效率达94%。

郝景平[18]采用自制白芷祛湿止痒汤(白芷、金银花、黄芩、黄连、苦参、生甘草等)药浴治疗该病,每日药浴1次,每次20~30min。药浴后用温淡盐水冲洗,拭干皮肤后,干性湿疹外涂紫草油,湿性湿疹可扑松花粉,同时结合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5 天为1个疗程,有效率达97.1%。白芷祛湿止痒汤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润泽肌肤等功效,其药性平和,药浴疗效明显。

龙志禹[19]自拟湿疹外洗方治疗婴儿湿疹,7天后总有效率为93.5%。湿疹外洗方药用:防风20g、苦参30g、紫草30g、地肤子20g、白藓皮30g、益母草20g、赤芍30g、冰片10g、甘草20g。患处有糜烂流滋者可加五倍子20g、炉甘石40g。水煎后过滤药液500mL,外洗患处或全身洗浴,每天早晚各1次。

复方三黄洗液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止痒的功效,是李金娥[20]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其组成为黄柏15g、黄芩15g、大黄15g、紫草15g、地榆15g、五倍子20g、蛇床子15g、青黛10g、枯矾6g。将诸药水煎取汁400mL,将6~8层消毒纱布在药液中充分浸透,敷于患处皮肤3~5min后更换,反复4~5遍,每天敷3~4次;同时可将各药研末后与麻油调和在湿疹间歇期外搽。治疗14天后,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3个月,复发率仅为26.67%,且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及IgE水平。

贤清惠[21]采用自拟祛湿消疹汤(双花、黄连、黄柏、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苍术、大黄、苦参、白芷、白癣皮、菊花)治疗小儿湿疹,水煎取滤液清洗患处,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2 推拿治疗

何玉华等[22]运用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婴幼儿湿疹。推拿组采用分阴阳、清补脾土、推掐四横纹、逆运八卦、清天河水、揉小天心、外劳宫、乙窝风、揉风市、推六腑法。推法、运法、揉法、捏脊法均用泻法。操作顺序:先上肢,再下肢、背部。一般应先进行轻柔的、次数多的手法,而刺激重的手法要在最后进行。要用力均匀,轻重适宜,一般以100~200次/min为宜,2~6个月患儿每穴每次操作1~4 min,6~12个月3~5min,1~3岁3~7min。每日1次,每次最少30 min,3周为1个疗程。西药组口服扑尔敏、外用氧化锌油或尤卓尔软膏等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相当,而治疗6个月后,推拿组复发率为3.8%,显著低于西药组的42.9%(P<0.01)。

2.3 针刺治疗

崔金星[23]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小儿湿疹,不仅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还能调节整体功能,疗效肯定。方法:梅花针叩刺耳后静脉,同时针刺曲池、血海、大椎。通过辨证,属风湿热者加天枢、风市;属阴虚内热者加太溪、三阴交;属脾虚湿困者加足三里;属风湿瘀阻者加天枢。风湿热型用泻法,其余各型用平补平泻法。每周针刺2次,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2.6%。

2.4 穴位贴敷治疗

毕建光等[24]将金银花9g、苦参15g、土茯苓9g、蝉蜕6g共研细末后,用凡士林调和,贴敷于患儿湿疹处及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内关、上巨虚等),每次贴敷2个穴位,干后取下。治疗3天后,患者局部症状即可减轻、消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湿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明确治则,运用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等各种治疗手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但今后仍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观察和药效学研究,从微观角度深入探讨其治疗机理,完善理、法、方、药体系,从而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提高中医治疗该病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 高雅娜.任勤教授以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湿疹验案举隅[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58-2059.

[2] 冯贵民,仲怀中.小儿顽固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81-83.

[3] 武欢欢.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1,7(5):3-5.

[4] 宋瑜,马绍尧,李咏梅.马绍尧教授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经验[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4):199-200.

[5] 刘彦平,李应东.从脾胃辨治小儿湿疹[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4-35.

[6] 姚菁华.从肺论治小儿湿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1077-1078.

[7] 王伟,马融.马融治疗小儿湿疹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358-1376.

[8] 王健.消风散加减治疗风湿热型小儿湿疹4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14,10(3):52-54.

[9] 胡来全.当归拈痛汤治疗婴幼儿慢性湿疹30例[J].甘肃医药,2011,30(3):162-163.

[10] 吴颖,王有鹏,王玲芝.加味薏苡竹叶散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62-63.

[11] 黄甡,杨明江.黄明志治疗婴儿湿疹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24):2147-2148.

[12] 臧秀峰.清热祛湿健脾治疗婴儿湿疹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11):37.

[13] 李少春,董南秀,王蒙冬.三花汤治疗婴儿湿疹3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6):29-30.

[14] 张雅凤,林忠嗣,郭振武.郭振武教授治疗婴幼儿湿疹经验总结[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4):323-325.

[15] 何雯,李檬,邰先桃.李家凤主任治疗婴幼儿湿疹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51-152.

[16] 金永南,周高良,吕军.肤痒颗粒为主治疗小儿湿疹6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9):699.

[17] 雒春香,余静珠,周红宝.金银花煎液外洗治疗婴儿湿疹5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803-804.

[18] 郝景平.婴儿湿疹中药药浴60例的护理疗效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1):143.

[19] 龙志禹.自拟湿疹外洗方治疗婴儿湿疹3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1):87.

[20] 邹国明,谢斌.复方三黄洗液治疗婴幼儿湿疹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97-299.

[21] 贤清惠.运用祛湿消疹汤治疗小儿湿疹40例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76-2977.

[22] 何玉华,康静,刘光珍.推拿治疗婴幼儿湿疹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8):655-657.

[23] 崔金星.针刺治疗小儿湿疹6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4):378-379.

[24] 毕建光,董礼明.苦参方穴位贴敷治小儿湿疹3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18.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7-16

郭堃(1985-),男,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儿脾胃疾病防治研究。

R275

A

1673-2197(2014)22-0028-03

猜你喜欢
苦参湿疹小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Efficacy of Kushen decoction (苦参汤) on 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小儿涵之三事
大剂苦参治不寐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