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连、味连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差异性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报告

2014-03-11 05:41曾洁萍阎博华李继书丁红张瑞明张庆李明权周宜
中药与临床 2014年5期
关键词:主症黄连感染性

曾洁萍,阎博华,李继书,丁红*,张瑞明,张庆,李明权,周宜

·临床中药·

雅连、味连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差异性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报告

曾洁萍1,阎博华1,李继书4,丁红*1,张瑞明2,张庆3,李明权1,周宜4

目的:比较不同基源黄连(雅连、味连)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差异,确定最能代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基源种。方法:急性感染性腹泻(胃肠湿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雅连组口服雅连提取物3 g,每日3次,味连组口服味连提取物3 g,每日3次,疗程3天。结果:共有130例受试者入组,其中味连组65例、雅连组65例;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雅连与味连相当;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胃肠湿热证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雅连与味连相当;治疗3天后比较,两组主证(大便次数)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雅连优于味连;味连组和雅连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雅连在改善大便次数方面优于味连;两种基源黄连中,雅连可能更能代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基源;雅连;味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和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 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1]。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用,临床用途广泛。“味连”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主产于四川石柱县和湖北,“雅连”仅产于四川洪雅、峨嵋。传统认为雅连功效优于味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黄连……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但近年雅连品种资源出现严重危机,一是由于雅连生长条件要求高,栽种难度大,种植技术没有突破,生长慢而单产低,种植经济效益低,药农不愿种植;二是由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从石柱引种试栽黄连,而作为唯一适合雅连生产并能提供商品基地的四川峨嵋、洪雅也不例外,遂使雅连的主产地已几乎没有栽种生产,同时野生雅连经过多年的采挖,货源越来越少,致使雅连产量逐年下降,现商品黄连中以味连占绝对优势。为发展雅连这一特色川产道地药材,为其功效提供科学数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方专项资金支持下进行了本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急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2版)有关内容制定[2]。中医证候(胃肠湿热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ZY/T001.9-001.9-94)及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制订。诊断标准制定,其中主症(便质稀溏,便次增多)必备,次证(腹痛、泄下急迫或泻下不爽、肛门灼热、腹中肠鸣,烦热,口渴、小便短赤)3项,结合及舌象、脉象,即可诊断为胃肠湿热证。

症状评分标准:便次增多:大便每日≤3次(0分)、大便每日4~5次(2分)、大便每日6~7次(4分)、大便每日8次及以上(6分);便质改变:黄软成型(0分)、糊状或溏便(2分)、水样便(4分)、黏液便(6分);腹痛:无腹痛(0分)、偶有轻微腹痛(1分);2~3次/日,疼痛较明显,但能忍受(2分)、腹痛剧烈,难以忍受(3分);泄下急迫:无(0分)、有(1分);泻下不爽:无(0分)、有(1分);肛门灼热:无(0分)、有(1分); 腹中肠鸣:无(0分)、有(1分);口渴:无(0分)、有(1分);小便短赤:无(0分)、有(1分);心烦:无(0分)、有(1分);发热:体温≤37.3℃(0分)、体温37.3~38.0℃(1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急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辨证属胃肠湿热证;③受试年龄范围18~65岁,本次发作72小时以内;④病程72小时以内,病情为轻、中度者;⑤就诊前24小时内未服用抗生素或止泻药;⑥志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霉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引起腹泻者。慢性腹泻患者;②重度脱水者;③体温>38℃,或血常规WBC≥12×109/L,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④全身性疾病,药物及恶性肿瘤引起腹泻者;⑤病程虽未超出72小时,但已用其它疗法使病情缓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过敏体质或对两种以上药物过敏者;⑧合并心脑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⑨试验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本试验者。

本研究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从2009年8月至2009年4月,共纳入受试者130例,其中雅连组65例,味连组65例。

1.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设计。研究在四川省中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三个中心同时进行。每个中心计划入组病例数均为44例。由统计人员采用SAS软件随机数字,置于密闭、不透光的信封内密封。受试者根据入组时间严格按照随机序列号进入不同组。试验疗效评价结束后由统计人员和试验负责人分二次揭盲。

1.3 样本量

由于未能检索到以往类似的研究报道,本次试验所涉及样本量依据临床方案要求确定为132例,味连组:雅连组=1:1。

1.4 治疗方案

参考既往文献[3]将雅连、味连制备为药粉加入干燥淀粉装胶囊使用,保留了其有效成分。

试验用研究药物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和雅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由四川大学药学院生药教研室负责提供并鉴定,鉴定人:王曙,四川大学药学院教授。药物制备由四川省中医医院药剂科完成(将雅连、味连分别粉碎、浸泡、提取、过滤、喷雾干燥成药粉加入干燥淀粉装胶囊、灭菌备用。每粒胶囊装0.4 g相当于原生药1.5 g/粒)。规格:0.4 g/粒,批号090416。雅连、味连的用法用量相同均为口服,1次2粒,1日3次。疗程3天。两组药物外观、包装完全一致。纳入后原则上不得使用其他的合并药物,且不得加大试验药物的剂量。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各检查血、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各1次。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关不良反应。

主要疗效指标:①大便次数、大便质地;②腹泻起效时间;③止泻时间。

次要疗效指标:①腹泻疗效;②证候疗效;③症状疗效。

1.6 疗效效判定标准

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大便次数及便质恢复正常,症状积分减少≥95%,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显效:大便每日2-3次,基本成形,或便溏仅1次/日,症状积分减少≥70%,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有效:大便次数及便质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大便常规有所改善;④无效:大便次数及便质无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大便常规无改善。

胃肠湿热证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减分率≥95%;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减分率≥70%,<95%;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减分率≥30%,<70%;④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和减分率<30%。

主症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主症消失,主症积分和为0;显效:主症积分和减少≥70%;有效:主症积分和减少≥30%;无效:主症积分和减少<30%。

腹泻起效时间及大便复常时间评定标准

腹泻起效时间:从服药开始至大便次数及性状减少1级的时间即为起效时间。

止泻时间:从服药开始至大便次数降至每日3次以下,性状正常时的时间。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人群、符合方案(per-protocol set,PP)人群和安全性(Safety set,SS)人群。对药物不良事件的统计,纳入至少接受一次治疗且有试验记录的受试者。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的性质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χ2检验、 检验,秩和检验等。利用SA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本试验共入组患者130例,4例脱落,脱落率3.08%,2例剔除,剔除率1.54%,4例脱落原因均为患者自动退出,1例剔除原因为撤回知情同意全未治疗,1例为病程3天,不符合纳入标准。全分析集128例,雅连组65例,味连组63例;符合方案集124例,雅连组62例,味连组62例;安全性数据集129例,雅连组66例,味连组64例。雅连组和味连组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年龄均值、病程、既往史、中医症状积分、舌脉象、病情程度、用药依从性、合并用药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疗效判定分析

2.2.1 大便次数和大便质地 本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因门诊失访未完成研究而脱落,FAS集128例,PP集124例,各项指标FAS集与PP集结论均一致,因此文中只列出了FAS集的相关图表。

表1 两组主要症状治疗后分值变化比较(FAS)

2.2.2 腹泻起效时间和止泻时间

表2 两组腹泻起效时间和止泻时间比较(FAS)

2.2.3 疾病疗效

如图1所示,雅连组和味连组在控制中心效应影响后,两组腹泻分级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图1 FAS集雅连、味连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腹泻疗效比较

2.2.4 胃肠湿热证证候疗效

如图2所示,雅连组和味连组在控制中心效应影响后,两组胃肠湿热证分级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图2 FAS集雅连、味连对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证候疗效比较

2.2.5 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分值变化分析

如表3和表4所示,疗后3天雅连和味连组间症状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FAS集次要症状治疗后分值变化比较(n)

表4 FAS集次要症状治疗后分值变化比较(n)

2.3 安全性评价

试验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无实验室检查异常。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雅连、味连均能改善患者的便次增多、便质改变等症状,减轻腹痛、泄下急迫、泻下不爽、肛门灼热、腹中肠鸣等症状。雅连在减少便次方面疗效优于味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时,两种不同基源黄连中,雅连可能较能代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关于黄连的记载可以上溯到《神农本草经》,直至目前仍为临床常用。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了3个基源种味连、雅连、云连,其中雅连与味连是目前黄连作为商品流通的主流品种,但既往临床研究较多集中于黄连复方或黄连提取物进行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评价[4~6],单独以观察不同基源种为目的,且仅使用黄连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观察较少。

雅连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以野生为主,是具有代表性的川产道地名贵药材,但近年产量逐渐减少,阻碍了雅连作为道地药材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市场所用多为味连。中药记载均以“雅连”为上品,近年对二者的区别研究局限在植物学和药材鉴定方面[7~9],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二者的区别,因而对雅连的品种保存和产业化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研究结合前期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从基源着手进行雅连和味连的功效比较,研究筛选出最能代表黄连功效的基源种以便大力发展,重点扶持,形成特色的川产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3.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30.

[3] 张乐佳,夏新华.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1,23 (6):398.

[4] 夏扬潮 ,韦天灵.香连片治疗急性腹泻65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 2009,4(05): 720.

[5] 徐友芳. 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与护理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 (14):1751.

[6] 陈永宏,王友敏,刘桂琴. 双黄连粉针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 6(6):276.

[7] 谢耀峰.味连和雅连的生药学鉴定[J].科技信息,2006,07:9.

[8] 耿耘,蒋合众,林琳,等.峨眉产黄连质量控制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23):3298.

[9] 乐巍,刘训红.雅连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3):22.

(责任编辑:陈思敏)

A stratifed blocked, mutl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trial on the functional differencebetween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and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in curing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ZENG Jieping1, YAN Bo-hua1, LI Ji-shu4, DING Hong1, ZHANG Rui-ming2, ZHANG qing3, LI Ming-quan1, ZHOU Yi4//(1.Sichuan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Sichuan; 2.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Sichuan; 3.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1130, Sichuan; 4.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Sichuan)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n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of Yalian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with Weilia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and to identify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Huanglian in clearing heat and drying dampness, alleviating pathogenic fire and disintoxicating.Method:The patients with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gastrointestinal damp-heat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group (Superfne powder of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3g, po, tid, for 3 days.) and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group (Superfne powder of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3g, po, tid, for 3 days).Result:130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trial with 65 cases in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group and 65 cases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group. After 3 days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 signifcance was found of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n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P>0.05) which suggested that both groups had equivalent effcacy. After 3 days treatment, no statistical signifcance was observed of th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n clearing gastrointestinal damp-heat syndrome (P>0.05) which suggested that both groups had equivalent effcacy. Signifcant different was observ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main symptoms such as increased defecation frequ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 (P <0.05) which suggest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group. No severe advers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wo groups.Conclusion:The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has a better effect than the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in reducing defecation frequence. Between both species, the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may be more representative species of Huanglian in clearing heat and drying dampness, alleviating pathogenic fre and disintoxicating .

Species; Coptis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clearing heat and drying dampness ; alleviating pathogenic fre and disintoxicating

R 28

A

1674-926X(2014)05-016-04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不同基源川贝母、黄连功效差异性及相关成方制剂的临床再评价研究”(2007BAI40B06)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3.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4.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

曾洁萍,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药临床药理研究 Tel:02887718923 Email:987175654@qq.com[通讯作者]丁红,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药临床药理研究 Tel:028-87765620 Email:gcpdh@163.com

2014-05-03

猜你喜欢
主症黄连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