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2014-03-11 03:37孙学华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安应用型内涵

孙学华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警察院校作为培养人民警察为主的行业院校,应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需求,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需要,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内涵建设,也是当前本科警察院校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涵义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政策指引上推进了高等教育转型:即由强调数量的规模发展向强调质量的内涵建设转变。*杨春生.内涵建设:地方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高校教育管理,2011,(1).当然,我们不能说以前是忽视质量的,但那是以规模为主兼顾内涵发展方式,现在核心任务的转变,带来以内涵为主兼顾规模发展方式。

大学扩招以前,省属警察高等院校均为专科学校,规模较小,如今大部分省属警察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的开始了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明显扩大。由专科到本科,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当务之急是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关于“内涵建设”,学界没有统一定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职能说:认为所谓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概念的涵义”。这种“高等学校的内涵”,按逻辑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法》对高校职能的表述,应指“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一类社会组织”。因此,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含义是指围绕高等学校四大职能和提高办学质量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活动。

二是相对说:最早是闵维方研究的高等教育规模效益问题。今天讲内涵发展大多是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先雁教授也提出,如果说外延式发展重点强调发展的数量方面的规定性,那么内涵式发展则重点强调发展的质量方面的规定性。

三是关系说:浙江大学徐小洲教授则认为,应该从内外关系来看待内涵发展,一看是否符合大学规律;二看是否促进大学发展;三看是否促进社会进步。讲内涵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涉及办学的各个方面并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鲁东大学乔万敏教授提出,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

二、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依据

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内涵建设,要紧密结合社会趋势、行业要求需求等现实背景,是根据学科专业、师资与办学体制、制度等内因的理性追求,还要结合职业型与应用型定位、立足地方与突破地方、内涵建设与外延建设进行辩证考虑。

(一)内涵建设的现实背景

1.社会趋势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向中下等收入国家迈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更高和更迫切的需求。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高等教育自身在“大扩招”、“大建设”、“大提高”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内涵建设不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办学规模、多校区办学等带来的管理困难等问题,对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提出了历史性挑战。

2.行业要求

我国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各实战部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严格、法律政策熟悉、业务技能精良,具有较强地依靠组织群众做好基础预防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规范地依照法律法规执法办案能力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的任务。警察是一个与危险打交道的职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复杂化,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必须有过硬的对敌本领,有过硬的技战术能力,因此,肩负培养人民警察的重任警察察院校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校情决定

当前,我国大多数省属警察院校由专科升为本科,2008年开始政法体制招录改革后,警察院校的招生规模比较稳定,每个警察院校在教学设施、人员规模等外延式发展条件基本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内涵建设已迫在眉睫,必须分析自身情况,找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本校内涵建设的各项指标差距来开展建设。

(二)辩证思维

1.职业型与应用型定位结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标准,高校大致可分为科学(学术)型、工程技术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等三类。按照这个分类,省属警察院校应归入应用型和职业型系列,必须结合院校类型加强内涵建设,走出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职业型院校更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能力本位,把知识的传授贯穿到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但省属本科警察院校不是高职高专,要遵循本科高校的教学教育规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由高职、高专、师专升本而来,因此要尽快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由专科向本科转变,实现内涵意义上的真正升本,要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强调应用型特色,要注重培养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要以应用型为发展方向,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与高新实用技术的推广,注重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注重应用技术开发。

2.立足地方与突破地方相结合

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服务地方公安机关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现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对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坚持立足地方与跳出地方相结合,深入思考并积极应对如何利用优势、走出限制的深层次问题,考虑省与省之间兄弟院校的教育合作,互派交流师生,还可以考虑国际化办学战略,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3.内涵建设与外延建设相结合

外延与内涵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逻辑术语,外延建设是内涵提升的保障,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省属本科警察院校,从专科升本的则面临着内涵建设与外延建设的双重压力,不仅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面临着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等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适度扩大外延的办学方针,坚持内涵与外延的互动,用外延建设保障内涵发展,以内涵发展引领外延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的前提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达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高度协调。*闫继忠.着力内涵建设加快新建公安本科高校发展步伐.公安教育,2013,(7).

三、省属本科警察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容界定

应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办学的主要方面,如大学制度、大学职能、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展开。

(一)以完善现代警察大学制度为抓手,培育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就是大学内涵之一,并且是其他内涵建设的基石。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警察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就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办学理念的提升,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二)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促进人才培养工作

1.抓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振兴公安学、公安技术类专业,完善公安类学科体系

警察院校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优化及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突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力争逐步恢复公安类各专业招生,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制定学科专业规划,建立健全以法学学科为基础,以公安类学科(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为龙头,并强化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协调发展相关学科。*郭宝.建立适应公安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现代警察大学教学体系.云南警官学院,2013,(2).

2.争取学科专业建设项目,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发展

完善国家、省(部)、学校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以校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为基础和平台,培育省部级、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划拨学科、专业带头人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加大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做好迎接专业评估各项工作,通过评估,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调整和退出机制,指引建设方向,对学科专业建设评估验收合格的部门及人员给予奖励。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研究,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警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学分制改革和人才招录体制、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论证并合理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使课程体系符合学科、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省部级规划教材与院编优秀教材相结合原则以促进教材建设,积极开发校园网络课程资源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与共享。*孙学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现代警察大学建设.云南警官学院,2012,(6).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促进办学质量提高

1.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完善和落实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严把教师队伍入口质量关,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学院工作;加大培养和引进领军人物、优秀团队的力度,积极通过引进人才、外聘、校内兼职等途径拓宽教师队伍来源。

2.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强化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到兄弟院校交流和考察、教学咨询、学术交流等活动,关心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为提高教师学历、校外进修、学术交流、实践锻炼等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每三年教师轮训一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新任教师培训,建立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制度,为每一位新任教师安排一位导师,确实提高新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行“双挂”交流制度,即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到学院教学部门挂职并担任专兼职教师,学院业务教师到公安基层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加公安基层工作或研究。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发挥教学梯队中不同成员的作用,相互促进实现成员和团体的成长目标;实行警务硕士助教、集体备课听课、青年教师试讲等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组织、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中的职能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教学比赛、教学交流及示范教学活动;表彰奖励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以“院局合作”为机制,发挥大学职能

1.完善院局合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院局合作机制,不断探索院局合作的新形式;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不断优化实习实训基地布局;加强基地的分类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建立实习实基地训联络员制度和评估制度,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挂牌和摘牌机制;加大院局人才交流力度,构建院局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增强院局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并组织编写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院内、校际、院局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3.加强“联合科研”为实战服务

把“以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原则”作为科研工作的立足点,克服“闭门造车”的局限性,“走出校门,走入基层”调研需求,务实开展科学研究,并突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公安实践;加强公安科研与公安实战结合度,选派优秀业务教师到公安基层挂职锻炼,参加公安基层工作,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调研,了解前沿状况,发现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进行研究,使科研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利于科研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锻炼教师、干部的科研能力和实战能力。

(五)以教学管理为平台,确保内涵建设有序运行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部门和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和健全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和规章制度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行;规范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2.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加强组织领导,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每学期有一次党委会专门研究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管理培训,建立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作风;加快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设立教学管理专项基金,加强教学管理课题的研究力度。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加强质量标准建设,增强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质量监控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完善教学常规检查、督导检查、学生信息员检查、听课检查和教学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人员专兼职队伍建设,学院设立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门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并聘请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离退休专家参与教学督导工作;加大对学生毕业论文、期末试卷、课堂作业的抽检范围和力度,完善对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奖励、惩罚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公安应用型内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挖掘习题的内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公安报道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