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

2014-03-11 03:37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陈 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公安院校是公安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公安队伍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光荣使命。公安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公安院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一项涉及全警、关系未来的基础工程。”*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人民公安报,2014-08-07(001).。公安院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知、情、行、意等方面的深化,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警察意识,使其具备正规公安队伍应有的职业素养。

一、警察意识的涵义

“警察意识实际就是职业意识,是一种职业观,是作为一名警察对警察的性质、职能、作用乃至全部警察工作的客观认识,也即是对警察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是警务活动及其本质要求在警察头脑中的反映。”*张晓敏.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警察意识.政法学刊,2002,(2):80-81.它体现了警察个体对其职业的认知和评价,结合我国公安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警察意识的内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意识,是由国家的政治性决定的,是政治存在的反映,是警察政治性的体现。警察作为国家暴力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实现专政的工具和手段,是按照国家的意志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一种专门行为作用。*肖毅,但彦铮.警察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8.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公安机关是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下为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设立的国家机构。坚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是警察的国家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决定了一切警务活动都要体现坚定的党性,也为民警个体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对政治现象正确的政治评价和认识,始终跟随党的步伐,将一切警务活动置于党的指挥之下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国家意识还含有另一个层面,即特指群众意识,它体现了我国公安工作秉承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工作中要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贯彻“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与公安专门工作的相结合方针。

(二)法纪意识。法纪意识包括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我国是法治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规定了任何国家机构及公民行为都必须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公安机关权利的行使和执法活动的进行也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切以法律为准绳。警察是公安机关实现其职能的直接载体,是实体上的执法者,要切实落实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治国理念,保障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纪律意识是指对警察具有职业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公安机关是拥有部分正规军队的“人民武装力量”,手中握有党和人民赋予的多种权力,警察作为公安机关的组成部分以公民和警察即执法者的双重身份参与社会活动,这必然要求警察要有强烈的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树立强烈的警察纪律意识,做到令行禁止,引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是指人民警察要树立全局观念,以整体利益为重,一切从维护党和国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局出发,尤其是涉及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时,坚决做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大局意识亦包含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是对公安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反映。当前我国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但国际国内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公安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决定了其职业本身所涵盖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这就要求公安民警要做好顾全大局,必要时勇于献身的准备。公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深化对警察职业的认识,促使自己培养大局意识,甘于奉献,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四)廉政意识。廉政意识是警务工作拒腐要求在警察头脑中的反映。*胡宇南.浅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4):96-98.廉政即清正廉明,克己奉公,拒腐防变。放眼古今中外,亡党亡国必始于统治阶级的内部腐败,而权力又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这就告诫我们执政党及其权力部门必须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只有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才能使法的意志得到贯彻和执行,才能更好地履行国家和人民交予的职责。《中国公安廉政宣言》明确宣誓“中国警察,宁愿清贫,永不贪赃。以我廉洁,守护正义。从警一日,清廉终生。”*吉林省公安厅政治部,吉林警察学院 组编.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73.我国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清廉、自律的本质,坚决做到为政清廉、为警清廉,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警察意识的内容中,国家意识是根本,是警察意识的核心内容,大局意识和廉政意识是国家意识的延伸,法纪意识是保障,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警察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行为素质的养成指明了方向。

二、学生警察意识养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得学生警察意识养成逐渐呈现一些问题,学生警察意识相对较弱,功利化、英雄主义色彩的入警动机依然存在,培养学生警察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单调,收效甚微。

(一)校方管理理念出现偏颇,培养效率不高

在培养学生警察意识的过程中,有些管理者片面的将意识、观念的形成等同于严格的警务管理,用“标准化生产”的观念管理学生,形成形式化的警察意识培养方式。例如为了实现标准化的警务化管理,让学生日复一日进行单调的队列训练,牺牲课堂时间整理内务等。合理科学化的警务管理是促使学生养成警察意识的有效监督手段,然而片面强调形式化的警务管理,反而不利于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

(二)软硬件设施不健全,整体成效不明显

我国的公安院校尤其是一些高等专科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公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多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教育活动单调乏味,缺乏活力;同时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突出,影响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的整体成效。

(三)受多元文化的冲击,错误的从警动机依然存在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公安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多元化、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环境中,我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年轻的学生也不例外。公安院校的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勇于接受新事物,同时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又使他们在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中难以辨别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正确的职业观。从公安院校的教育的实践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公安职业认知不足,功利化、极端英雄主义色彩的从警动机依然存在。

三、塑造学生警察意识的方法

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塑造,一靠校方的培养,二靠学生的内化。二者是内外因的关系,在警察意识养成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一)提供受教育资源,加强监督引导

在学生警察认知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相对于学生主体而言,校方作为外因,旨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监督学生主体行为的落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挥作用。

1.创新公安教育教学形式,营造公安校园文化氛围

在网络媒体成为继新闻、报纸、杂志之后的“第四媒体”的今天,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受它的影响,尤其是青年学生接受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公安院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笔者认为公安教育教学形式,包括公安理论教育和公安实践教学。

针对理论教育教学活动创新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既要设置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课程,也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警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便加大学生对警察这一职业的全面了解,深化对本专业的认识。二是采取开设专题讲座、邀请公安岗位模范做演讲、举办各种比赛等团体活动,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开设网络课堂,创建校园学习网站,宣传公安知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同时,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并有效地解决网络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难题。四是加强具有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人民警察之歌》的慷慨激昂中,在闪闪警徽中,接受公安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公安院校实践教学法主要指学校联系地方公安部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岗位,使学生亲自参与公安工作,突出公安院校职业教育的优势,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公安工作的认识,是提升“预备警官”警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从我国公安院校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各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践教育基地,这既强化了学校理论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成为解决公安工作警力不足的有力举措。

2.实施科学合理的警务化管理

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通过执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警务化管理规定》,将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落实到警容风纪、内务整理、课堂秩序等日常生活中。但是警务化管理绝不等同于形式上的“出门看队伍,进门看内务”。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干部必须认识到警务化管理与学生警察意识培养的内在关系,以免出现只重形式上的管理,形成“死板”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特点,通过沟通理解的方式使学生自愿主动地接受警务化管理,变被动的强制管理为主动地自我管理,使其从思想上彻底接受警务化管理模式。学生在执行警务化管理标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行为刺激,自觉塑造自己的警察意识。学校在实行警务化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作风。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警察职业认知体系

在警察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促使个体不断地纠正自己对警察职业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构建正确的警察职业认知体系,树立正确的警察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教育时,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加强自我管理,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门文化课程和素质课程。通过文化课程的学习,了解公安机关的发展、职能等,清楚地全面地理解我国公安机关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公安,肩负着保护人民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结合公安工作的实践体验,深化对警察职业的认识。个体只有在充分认识警察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激发自己的职业情感,提高对职业的情感忠诚度,以支持在职业生涯中的行为倾向。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学生个体必须在学校的学习和管理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军训活动中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接受警服、入警宣誓、预备警官授衔仪式等活动中,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自己的从警动机,摒弃功利性等不良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向先进典型人物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总之,在学校里,要提高自觉性,提升自学能力,加强自我管理;正确认识警务化管理模式,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在学校的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塑造正确的警察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向“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看齐,为成为真正的人民警察做好思想准备。

总之,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养成是端正学生从警动机,提升学生“岗前职业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创办公安院校教育特色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证我国公安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公安工作环境的改变,必将对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公安院校必须顺应时势,不断创新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方式,拓展培养途径,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培育公安英才的人才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公安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环球警务专访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